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我国2020年《专利法》修改明确了局部外观设计的可专利性地位,但是局部外观设计的保护与我国外观设计近似性判断的基本方式“整体观察、综合判断”存在一定矛盾,有必要就“整体观察、综合判断”做出适当调整。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局部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相对成熟的域外国家的经验,应对“整体观察、综合判断”进行观念上的调整,将整体比对的重心回归外观设计本身;与产品相关的因素仍然应予考量,但是应当根据局部外观设计与所应用产品之间的关系(特定性或通用性)对产品相关因素的权重做出不同衡量。  相似文献   

2.
蔡新蕾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97-1405
 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提高企业创新技术成果,对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绩效,即创新商业化这一过程关注不足。从知识产权理论和企业资源观出发,研究创新独占性和专有互补资产独立以及共同对创新商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270家中国企业创新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只分析单一调节作用时,市场专有互补资产对创新商业化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创新独占性和制造互补资产调节作用不显著。引入共同调节作用后,模型解释力提高,创新独占性和两种专有互补资产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创新商业化机制,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把从地球角度观察地球存在的“地震现象”变换为从宇宙角度来观察,得到的观察结果反映;“地震现象”与地球存在的板块运动没有任何联系,而是与地球(宇宙状态下)生成(质量与能量)过程相联系,与地球(宇宙状态下)存在的吸积能量过程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而广泛存在和被应用,它是前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方法”的技术属性,早为人们所认识。人们把“技术”概括为“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法、技能和工具体系”。我们在探讨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时,常注重“应用技术成果”的转化。所谓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活动中所产生的,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物种等等。“方法”是技术的一种形式,因此“应用方法”也是应用技术成果的一种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  相似文献   

5.
一、科技管理应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潜在的生产力。但是,科技转变为技术,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这是“驱使自然力为生产服务并为人类需要服务的科学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运动过程,只有主客观有机地、有效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转型(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ST)作为创新政策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还缺乏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全面回顾了1981—2020年间可持续转型研究领域的1990篇SSCI文献,以及国内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研究综合了定性分析,以及共引网络分析、主路径分析这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共引网络分析ST研究是在技术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技术系统转型治理两个与文献计量学研究相关的开创性研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基于主路径分析,确定了ST研究轨迹分为三个阶段:(1)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结合转型治理构建可持续转型理念和框架;(2)多学科领域对可持续转型治理过程与相关理念和框架批判性、系统性的继承发展;(3)可持续转型政策研究。关于创新发展的“可持续转型”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五大方面:(1)可持续转型的多层次视角研究分析框架;(2)可持续转型治理;(3)可持续转型创新政策;(4)可持续转型地理学研究;(5)可持续转型的城市与社区研究。还包括一些交叉研究分支,比如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7.
晓夫 《世界发明》2002,25(12):15-15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科研人员刚刚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有可能改变全球大量电脑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人们将放弃使用鼠标,而以“眼标”代之。人们目前广泛使用的鼠标最初诞生于1964年。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一款名叫“丽莎”的电脑。“丽莎”是最先配置鼠标的商业化微型计算机,此后鼠标逐步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虽然后来在笔记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组织实施的现状;从项目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剖析了水专项行政管理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组织、技术突破、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剖析了水专项技术管理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针对水专项组织实施管理体制提出了优化建议:从行政管理层面:(1)明确水专项职能定位,厘清任务边界,形成广泛共识;(2)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专项组织实施的相关方衔接顺畅;(3)创新研发模式,建立专业化机构,促进行政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从技术管理层面:(1)统一指标体系,实施适用于水专项管理特点的绩效考评机制;(2)强化标志性成果产出,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形成整装成套的技术装备;(3)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技术产业化,解决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商业化及其评价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评价的角度观察新技术商业化研究的进展及其研究动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化过程的分析与测度,技术转让研究是其核心部分,但基于实证数据的商业化成功影响因素分析也趋于增多,其中有部分涉及商业化组织对商业化成功影响的研究。针对中国的新技术商业化研究,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的不同,商业化过程的特征与国外可能存在一些较大的差异,需要调查数据的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10.
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着手理论,解决的是未遂与预备的界限问题.着手判断是事实评价,更是刑法的规范评价,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德日刑法理论主要存在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和综合说之争.本文提倡实质客观说,即客观上,依据刑法分则具体规定考察行为对犯罪客体是否造成盖然、紧迫的实质危险.且实质危险需借助客观辅助手段,如与犯罪客体的时空距离、后续具体侵害方法、不存在偶然因素阻断等进行判断.主观上,以一般人标准考察行为人的全部主观计划.其中,主客观内部关系中,以已发生的实行行为为立足点,行为人主观故意必须通过行为实现表征,避免主观归罪.  相似文献   

11.
陈朝晖  谢薇 《科研管理》2012,33(12):110-116
对专利商业化激励,奖励理论认为应加强对发明创造的直接激励,前景理论强调后期商业化激励的持续性,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激励模式。本文以ODA法案及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商业化激励政策的演变,得到如下结论:注重商业化市场保护的"市场权"与注重技术创新保护的"专利权",共同构成了紧密衔接和相互支持的激励框架,较好解决了市场失灵导致的商业化激励不足。同时,要增进专利商业化的激励绩效,还应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实现"推动"与"拉动"之间、专利生产与商业化之间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转化是新产品乃至新产业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如何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促进区域成果转化是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鉴于中国不同层级政府网络间的政策体系以及区域技术资源等差异产生了复杂的成果转化条件,本文立足整合视角框架,综合运用CFA和fsQCA方法,使用中国湖北、广东、上海、浙江四个地区160家转移机构的调查数据,基于地区技术资源和机构组织情境,检验了政策供给、政策协调、技术来源、机构实力、身份自洽5个条件对成果转化成效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组态对转化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个成果转化要素条件并不构成成果转化高成效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政策协调在产生成果转化高成效上发挥着关键作用;(2)任何一种理论视角都无法充分地解释成果转化,无论是制度视角,还是资源视角或组织视角,综合不同的视角才能够提供合乎情理的解释。(3)3种成果转化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成效,分别是政策供给的中介实力型、政策协调的技术资源型和政策协调的身份自洽型。不同的条件组合代表成果转化高成效实现的不同方式。本文也分析了4种导致成果转化非高成效的组态,它们均呈现出政策条件要素的缺失。本文从整合组态视角探究资源与组织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供给、政策协调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揭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高成效的政策条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风险的主观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相关主体不同的利益或价值追求。前沿生物技术较高的主观不确定性在其社会扩散过程中容易被级联放大,进而埋下风险隐患。对此,文章基于Oxitec公司转基因伊蚊技术环境释放试验的案例研究,探究了前沿生物技术主观不确定性风险产生的源头与过程。研究发现:(1)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是风险争议产生的起点,主要通过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博弈产生;(2)技术研发机构是技术不确定性向社会扩散的过渡点,焦点机构与其他主体之间由于价值追求的冲突而产生相关争议;(3)制度环境决定着技术不确定性扩散的方向,不完善的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容易导致对各主体利益保护的失衡。文章拓展并丰富了技术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对实践中前沿生物技术的风险防范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研发商业化机会(R&BD)是指通过整合市场和创新来开发技术以创造有价值技术的过程,基于商标和专利的不同映射情景识别不同的R&BD机会并制定不同的策略,不仅使商标这一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得以充分应用,而且可以为不同情景下的R&BD机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过程]为了降低技术商业化的失败率,提出一个以商标和专利数据为依据,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识别商标和专利空白,使用文本相似度算法和逆映射寻找商标和专利的对应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分情景识别潜在R&BD机会的研究框架。以远程医疗领域商标和专利作为分析对象,预测该领域的潜在R&BD机会。[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所选技术领域共发现29个潜在的商标空白点,通过商标和专利的逆映射确定了11个商标空白点与现有专利对应,同时确定了24个具有商业化潜力的现有专利技术,通过LDA主题模型以及人工分析进行主题概括,可以发现该情景下远程医疗领域潜在的R&BD机会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确定了7个商标空白点与3个专利空白点对应,该情景下归纳出3个潜在R&BD机会;确定了11个商标空白点与现有专利和专利空白点均无对应,该情景在现阶段无数据支撑,无法做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e question of exactly how science is commercialized is an important one. While the social struct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istinctive,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deas in fact co-evolv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dynamics of such co-evolution: are scientific networks deeply co-mingled with networks through which technology is created and if so how? It does so in a study of an emerging area of biomedicine—tissue engineering.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a novel methodology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an idea is often inscribed in both a patent and paper, thus forming a patent–paper pair. Starting with the pair, it is possible to trace the citation network of patents, papers, inventors and authors, combining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 analysis with in-depth interviews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is case there exist distinc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tworks. Furthermore, while there is evidence of overlap, it is neither co-publishing nor citation as might be predicted from current literature. Rather co-mingling exists through founding, licensing, consulting and advising.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spillovers arise, the way in which commerc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should be structured and for recent debates on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biomedicine.  相似文献   

16.
大量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创业者的在创业情境中的认知过程与非创业者不同,具有特异性,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的揭示。文章以典型的新农人创业案例为突破口,在微观叙事视角下通过扎根研究方法,深入识别新农人创业过程中的认知特征,构建我国现代农业创业情境下的新农人创业认知系统概念框架。经过编码分析,文章确立了9个主范畴,分别为外部情感和信念、内部情感和信念、实践探索、创新行动、开放交流、产业认知、亲友态度、政府角色和风险态度。在这9个主范畴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农人“主观信念-行动导向-情境交互”的认知系统概念框架,并认为主观信念是认知与行动的内核,为创业者的创业决策和创业行动提供心理支持;行动导向是促发认知进程的动力机制,创业者通过行动表达信念,诱发认知循环,促进认知深化;情境交互是是创业者在具象化的创业情境中,藉由创业行动表达主观信念过程中与客体产生的交互,产生情境化知识,推进情境化认知演化。  相似文献   

17.
How ca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based technology be managed more effectively? In approaching this question, the paper utilizes organizational control theory (OCT)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on performance at each stage of a generic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UITT) process.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is useful for explaining major issues found in the largely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UITT. The analysis also elucidates the most effective controls, which vary across stages. As such, the paper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taking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on OCT in the UITT process. Managers and researchers of UITT may benefit from utilizing an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perspective when managing and studying the UITT phenomenon. Managerial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UITT management and drive future conceptually-grounded research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8.
阐述脑机接口技术自身和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隐私风险,以及这种风险所带有的新特征,并试图从技术本身、法律与伦理这3个角度给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为科技创新创业、技术转移、产业化和产业发展整个过程提供条件支撑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由于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涵盖了科技创新创业的全过程,需要调动各方资源,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故管理运行机制成为决定平台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文章强调树立构建平台管理运行机制三大理念,即公共服务理念、市场化理念及系统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机制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20.
石宝峰  程砚秋  王静 《科研管理》2016,37(5):122-131
通过R聚类剔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遴选对科技评价影响较大的指标,构建了能够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对主观G1权重、客观余弦夹角权重进行组合加权,建立了基于变异系数加权的组合赋权模型,并对中国14个典型的省份科技评价数据进行了实证。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变异系数对主观G1权重、客观余弦夹角权重进行加权,构建了变异系数加权后组合权重最大的目标函数,进而确定了主、客观权重的组合系数θ_1、θ_2,反映了组合赋权中主、客观权重分布变异性越大、权重越大的赋权思路。弥补了现有组合赋权中主、客观权系数相等,无法有效反映专家知识经验和客观数据差异的不足。二是实证研究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江西、广西两省科技发展较差的主要因素;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偏弱是制约四川省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产出不足是制约黑龙江、山东、河南三省科技发展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