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青年学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被指责为“英语六级,汉语初级”、“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专家忧心,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语文水平将不断地大滑坡。(8月1日《中国青年报》)笔者认为,专家忧心是没必要的——语文能力下降乃是多媒体阅读时代的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西方社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传统中国是一个语文能力极  相似文献   

2.
声音     
汉语正陷入“墙外开花墙内不红”的怪圈。中国人学习英语热情如火,母语却躲在“被爱遗忘的角落”瑟瑟发抖。许多青年学生被指责为“英语六级,汉语初级”、“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  相似文献   

3.
当今不少高中毕业生写不出像样的章,阅读能力更是令人担忧。语教学费时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症结在哪?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语课重讲轻习,没有把“习”放在语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说明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阅读内容只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几条干瘪的规程;教学方法与万紫千红的学作品教学相比更是黯然失色;说明写作更是软肋,不少学生虽能写出不错的记叙和议论,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说明教学已成为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本本主义”的现象。一些教师写教案抄“本本”,抄学校发的或自己摘到的优秀教案。现在多媒体教学提倡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在他那里,是下载人家现成的东西。学生好像受了老师的传染,回答问题、演讲、作文,也习惯于搬“本本”抄“本本”,甚至抄也懒得抄,回答问题拿出教辅读物念,演讲拿现成的文章读,翻译文言文,更依赖人家编好的书籍。教和学到了不费吹灰之力的地步,好处多多,快乐多多。就一样不好,教师离了“本本”不能教书,学生离了“本本”说不出像样的话写不出像样的文字。看来,教学应当反对“本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几乎成了定论,在语文教学中,和识字、写字、阅读等相比,真正令人忧虑的,说到底就是一个“作文”。学生厌烦作文,家长埋怨孩子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社会舆论认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低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在与教学质量有关的全部问题中恐怕找不  相似文献   

7.
孙倩 《现代语文》2008,(3):96-9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但是许多农村学生害怕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8.
“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起写作,总令人心烦,费时很多,学生却写不出些许像样文字.这时,教师不妨让学生模仿写作,以提升其作文.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字火赛的冠军被外国留学生夺走,语文尖子生答不出古诗文名句,大学毕业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当诸如此类的消息频频引发争论的时候,人们不禁忧虑,我们是不是开始淡忘自己的语文?”这是发表在2007年第7期《半月淡》上的记者文章。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小题大做。语文被疏远,遭冷落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疏远和冷落在初中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文教资料》2006,(26):115-116
一上作文课,学生犯愁,看着老师出的题目,唉声叹气,无从下笔。一批改作文,老师犯愁,文章词不达意,且多是“假、大、空”。照理说,从小学至高中,前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写一篇言辞通达的文章应不成问题,而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临毕业之际,仍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这一现象不能不令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一线教师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做法。然而,在将这些做法转化为论文时,有的老师却遇到了困难。“有想法,有做法,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这是不少教师共同的苦恼。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着进行解答,旨在为一线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写作这个难题,一直困惑语文教学。因为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4.
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虽然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但许多小学生到了高年级看着图仍然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作文能力很差。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我认为帮助学生过好习作的审题、看图、想像、布局“四道关”,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看图作文《郊游》的指导课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帮助学生过关的。  相似文献   

15.
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虽然从一年级就开始看图写话的训练,但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看着图仍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过好习作的审  相似文献   

16.
提到文章的“虚写”,我不禁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妙语:“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山之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捉摸,如何表现呢?只有借有形、可睹的小草和烟霞来侧面描画了。用具体之物来表现抽象之物,借虚拟之笔映衬客观实体,这种技法即“虚写”。要让自己的文章“出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欣逢宁可先生八十寿辰,我虽久疏学术,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但是想把当年随同宁可先生进行访古考察的情况写成一篇回忆文字,作为对宁先生八十华诞的祝贺。  相似文献   

18.
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这样写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近代吴曾祺在他的《涵芬楼文谈·写景第三十》中也这么说:“更有一种正面不能写者,用旁面写之。譬如欲写水,先写石,欲写山,先写楼是也。”朱自清就是重点采用这一“旁面”写景法写《春》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他就以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写之;春天里的草花风雨的精神写不尽致,他就以草花风雨中的人鸟蜂蝶补写之。一、以游春踏青者,写草小草发芽了,春天回来了。所以当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那心情…  相似文献   

19.
烘托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如画月亮,往往用轻柔飘逸的云加以衬托,更突出月亮的朦胧、皎洁、娇美.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烘托也可用在写作上,“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样描写往往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无论写人物,还是景物,都可用烘托手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有很多学校仍在沿袭过去的那种“一统制” :无论什么文体 ,要求学生人人都一样地写 ,老师则“一视同仁”地按当次作文训练目标来评分。其结果是差生的作文质量总是差 ,他们在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 ,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简短的记叙文 ,甚至连一般应用文也不会写。报载 ,一位在部队服役的青年 ,想申请入党却不会写申请书 ,遂致信从前的语文老师代写一份。其实 ,类似的现象绝非仅此一例 ,也绝非仅仅写不出申请书 ,更有甚者竟把领条写成借条。初中读完了 ,可谓“质本清来还洁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呢 ?我认为既有学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