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环顾全球,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焦点实质上又是人的创造力开发的竞争,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本民族的创造力,培养出世界上第一流的创造型人才,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创造力的开发,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创造性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要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就必须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很粗浅的看法。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有关创造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在很多国家掀起了热潮,国际教育界已把二十一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性人才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世界一切财富中的“母财富”、“活财富”,而创造性人才所特有的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人才用其创造力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因此,创造力资源的开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是万万不可漠然置之的。在当今世界上,经济、军事的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其实质又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造性人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把培养人才作为经济腾飞的基本战略.美国提出要“大力吸引外国人才和培养21世纪的美国人”,日本则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更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能进军学科前沿,开发和发展新技术的各类人才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创造性人才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劳动者的素质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造能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科技人才在未来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曾尖锐地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民创造力的开发,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把教育竞争推向前沿,而教育竞争的本质在于能否培养出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就需要开发人的创造力,特别是开发处于身心发展黄金时期的中小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种潜在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的进程,世界正在经历一次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的信息技术革命。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里,谁掌握了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谁就拿到了通向新世纪的通行证。换句话来说,谁拥有创造性人才,谁就拥有了新世纪。因此,知识经济的竞争就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型教育的实施关系到每个国家21世纪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此,创造性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认识。每一个幼儿都有很大的创造潜力,训练得当,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幼儿是否有显现的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的战略决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韩国1995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瑞典、德国和东欧各国早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要求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9.
日趋激烈的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 ,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 ,早在几年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作出论断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 ,实际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 ,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 ,来缩短差距 ,消除差距。”展望 2 1世纪 ,知识经济时代悄然来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 :“2 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造型人才。面对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黄林 《教学月刊》2006,(6):37-39
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人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教育能够造就21世纪所需的创造人才,已成为国际共识。创造教育的目标不是追求传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灌输”“充电”和“加油”等作用,而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在这方面,创造教育主张通过专门的创造课程和对传统课程进行创造学改造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一般解题能力。创造教育既无大纲,又无课本,如何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科学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昭示人们,谁大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谁就占领了新世纪人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此,研究“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世纪各国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起来的。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潜心钻研“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创设良好的教育机制———“唤醒沉睡在学生中的创造巨人”。本文拟对“创造力的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需要的是聪明、富有创造能力的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要求教育要与社会经济接轨,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竞争,参与开发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这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形势,使学校必须为未来培养出一批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敢于在国际市场拼搏取胜的人才,而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创造力是智力的高度显露,是教师在丰富知识信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时的高层次能力。创造性较强的教师对教育任务过程总是保持着高度敏感。经常发现和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新…  相似文献   

13.
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创造世纪”,这是因为国际竟争将是国家、人群间的创造力竟争。最近美国《幸福》杂志3月30日一期文章报道,日本掀起新的创造运动。另外法国《费加罗》杂志2月28日文章,在评论日本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时,也认为“日本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创造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具有“高创造力”的大批“创造人才”才能在各个领域开创新局面。同时,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得到培养和提高的。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创造教育。美国是最早开展创造力开发的国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实现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关键。创造性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对人的教育也应侧重于这方面,以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人才,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但有创造力不一定就是创造性人才,这要看创造力大小及发挥程度。 一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创造意识。如果一个人缺乏创造意识,他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创造意识的关键和核心是创造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求异思维,是一种怀疑精神。大胆地怀疑一切…  相似文献   

15.
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只有创造,人类才能不断进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为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力,就只能在别人后面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激烈竞争 ,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 ,实际上也是教育的竞争。有人预言 :今后各国的激烈角逐 ,其输赢不在火箭发射场上 ,而是在培养人才的课堂上。现代与未来科技是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为中心 ,它们的主要基础就是物理学。创造性教育 ,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学校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的途径 ,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 ,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能力是成人高校教师培养创造性人才关键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创造力的大小在于国民的创造素质,国民创造素质的具有多半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富有创造力,只有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内在素质.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学习环境.因此,教师是高校具有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决定性困素.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知识成为经济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由此看来,要使国民创造力得到不断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科技人员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意义创造力开发是对各类人员而言的,科技人员创造力开发是其中的一个层次。对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创造力开发是先进国家通向21世纪的保证创造力是人类重要的智力资源。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创造力开发,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主要取决于用创造性观察一切的能力的竞争,日本人在6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中就确定了“立足国内,开发创造力,创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确保竞争优势”的国策。(2)创造力开发是企业竞争发展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造是可操作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创造力教育是创造的基石。人的自身是有巨大创造潜能的。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核心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创造。从语意上讲,“创造”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的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  相似文献   

20.
一、时代呼唤创造教育 早在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80年代以来,日本把发展创造能力视为国策,提出了“创造性科技立国”的口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日本通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主张一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三张通行证”之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的使所有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①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