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报》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出版时间长达78年,历经晚清、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多个历史阶段,是涉及百年来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份重要史料。要从庞大的《申报》中查找史料,可谓大海捞针,是极费时费力的事情,故亟需一部查检方便的“索引”。《申报索引》正是为与《申报》配套而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出版历史的泱泱大国。鉴于历史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部为世人公认的权威性的《中国出版通史》,这不仅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也和当今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不相适应。伴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这几年对出版史的研究已引起出版界的广泛重视。早在20年之前,叶再生先生已着手这方面的潜心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选集》伦敦英文版世界传播的历史梳理,总结了中英出版成功合作的国际背景特点、中英双方的互补因素,指出这一长期在党史领域研究的案例,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国际出版的成功典范,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颇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萧扬 《传媒》1999,(4):20
《世界知识》是一本历史悠久的国际问题普及刊物。新中国建立50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变化和国际关系的空前扩大,它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这本杂志是1934年胡愈之同志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创办的。胡愈之在发刊词中写道:“祝福这小东西罢!它将帮助你认识世界!”解放  相似文献   

5.
李骏 《新闻实践》2014,(9):59-61
1785年创刊的《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日报,也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之一,被称为“现代新闻事业鼻祖”。该报以消息可靠、言论权威著称,报道涵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不仅蜚声英国报坛,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声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著名老字号报纸”。走入互联网时代,具有230年历史的《泰晤士报》积极布局新媒体,认真尝试媒体竞争新策略,其“返老还童”的秘籍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宗合本刊特约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十几年来出版学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编者中国出版史研究现状中国是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长...  相似文献   

7.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和金仲华都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编辑家、杰出的新闻记者。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世中,他们同心协力,积极创办报刊,努力唤起民众,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金仲华比邹韬奋小十二岁,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曾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编辑。1934年9月16日,胡愈之创办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刊物《世界知识》问世,由生活书店编辑、出版和发行。《世界知识》是半月刊,图文并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报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情况,并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化动态、科技发明和风俗习惯,帮助人们特别是要求进步的青年认识世界。《世界知识》的撰稿人都是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其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海内外影响很大。金仲华是《世界知识》的主要撰稿人,从创刊号起接连发表了《远东风云中的北太平洋》、《南太平洋的形势和国际关系》、《欧洲的危险地点》等分析国际形势的文章。同年10月,生活书店出版了金仲华撰写的《国际新闻读法》,大受读者欢迎,成为青年学生阅读报刊和研究国际问题的必备工具书。 1935年4月,金仲华离  相似文献   

9.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文章以出版的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出版历史,为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传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程,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辉成就.百年出版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拓建设者,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坚强领导者,激励着出版界、理论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建设出版强国启新征程、谱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红色出版的意涵,包括知识谱系构建和政党政治实践两个层面,因而对红色出版史的考察,具有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传播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研究的双重意义。本文把红色出版放在时空流变的视野下,考察不同出版主体、不同时局情境、不同政治目标下的出版脉络演进,既呈现红色出版的整体面貌与动态调适过程,也阐述红色出版在作为知识传播中介与政党政治开展工作方面所发挥的多重历史作用,尤其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方略的运用多有着墨。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在我国更有悠久历史。中国的《邸报》约出现在公元前二世纪,它是世界上发行最早、历时最久的报纸。不过,现代报纸在我国出现较晚,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2.
范军 《出版科学》2015,23(1):98-102
湖北是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在古代,它有着长达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其出版史料历代都较为丰富.在近代和现代,湖北又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地区,曾几度成为革命事业的中心,其出版工作也总是作为革命舆论的重要工具,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北革命出版工作,成绩辉煌.湖北地区古今丰富的出版史料是珍贵的宝库,以《湖北出版史料》《奉献与回忆》辑刊等为代表的一批史料编撰、整理成果,展现了湖北地区的出版历史与成就,为大型史志著作的编写以及当今的出版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宋代出版史》基于宋代文明视域,对宋代出版及其知识生产做了学术建构与阐释,该书既是宋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古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基于国际学术视野,对宋代出版史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续写青春历程──访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石国雄许明近年来,我对中国期刊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中国青年》是我重点关注的期刊之一。因为在中国的青年期刊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杜会影响最大的刊物,当推《中国青年》。这本刊物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探索国家新出路的急切需要等多方因素的合力,使得大革命成为历史主题,这为中国共产党党团杂志的创办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在上海出版一批刊物,是基于对上海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罗伟国 《中国索引》2006,4(2):64-65
《申报》创刊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到1949年终刊,已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2014,(2):1
《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在业界和学界的声誉和影响,被相关机构、学会和新闻院校联盟多次评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专业媒体和品牌媒体,列入期刊品牌十强。《中国记者》"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与传媒同步,与记者同行。及时反映国内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9.
韩国教科书出版及国际倾向的考察●李锺国【韩国·大田】金菊贤译一、序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教科书。教科书根据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习俗,使之在不同情况下都可适用。教科书是图书类中历史最悠久的传播知识媒体,尤其由于教育手段的固有特点,更显得和其它图书...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中国青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今年10月20日是这个刊物的创刊六十周年纪念。《中国青年》是在1923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发刊的。它最早的主编是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早期的领导者恽代英同志。革命先烈肖楚女常参加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张太雷、邓中夏等同志也常为它撰稿。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任弼时同志从1927年起担任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