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生成逻辑鲜明严谨,从文化、理论、历史、实践四个视角表征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思想民本性、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人本性、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尤其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人民性的智慧理念。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核心内涵包括法治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评判。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根本政治基石;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队伍,强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全面推进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守正创新这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回应时代之需,解决时代之问,引领法治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回首党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主要的经验启示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立足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借鉴西方法治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彭泽平  曾凡 《教育科学》2021,37(4):10-18
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缩影,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先手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教育实践主要历经引领与改革、主导与调整、整顿与探索、深化与协同、治理与统筹五个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农村教育实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根本遵循,坚持"为农民服务",推进农村教育公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在新时代,党的乡村教育实践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统领下,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共建的格局中,构建"三治融合"的农村教育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历史伟业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新的伟业的内在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时代赋予的主要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方位扎根人民、全过程求教人民、全身心服务人民和全领域依靠人民,实现了民心民意的赢得和民智民力的汇集,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宝贵经验。具体体现为,始终把党的各项工作植根于人民之中,根据人民现实需要进行政策和策略调整,并把人民的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新时代新征程中,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与党和国家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与为民族谋复兴相促进,才能有效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5.
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发展要义。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意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向,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在实践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实践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建设路径,是这条道路显著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探索和历史实践的核心,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集中展现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谁来保证发展"为主线,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制胜法宝,坚持整体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发展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四个方面发展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百年历史经验,对于启迪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极其深远的生成逻辑、鲜明的价值要旨和翔实的实践要求。从生成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法治遵循。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有益于党执政兴国、有助于人民幸福安康、有利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构建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创造性运用。建党九十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依靠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和成就。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仍要继承和开创党的群众路线,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四个伟大"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具体表现为: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深刻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时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的演变企图;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清醒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彻底瓦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全面深刻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扫清思想障碍,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辉煌历程,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证实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执政这一历程中关于执政方式问题的探索,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胡厥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人和领域人之一,他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探讨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对当前进一步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睛的多党合作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宗旨及制定的方针政策均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沧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帝反封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沧州是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并且,在地方党组织创建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本从津南爱国学生投身“五四”运动;沧州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共沧州地方党支部的广泛建立及津南循委的成立;中共沧州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特点四个方面,对沧州地区共产党组织创建的过程及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监督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孙中山的五权分立 ,到毛泽东的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 ,再到邓小平的制度与法律建设 ,中国的民主监督思想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监督而言 ,法律与制度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 ,是中国国民监督意识的培养 ,这是目前我国监督思想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梦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他带领全党探索成功了一条先谋求民族独立、再谋求国家富强的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和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保障、正确途径和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圆梦的历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消除社会基本矛盾,追求独立、和平、民主的和谐中国,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在革命斗争中,以斗争求和谐,注重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发展人民民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等等,所有这些努力,为新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