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明 《精武》2013,(36):36-37
三大球运动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民众的喜爱,特别是足球运动更是备受青睐。为了适应不同的锻炼需求和达到易于开展竞赛的目的,逐渐在十一人制足球运动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五人制足球运动竞赛项目。然而,关于五人制足球训练在足球理论界还不成熟和完善,给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普及带来难度。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等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促进我国室内五人制足球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苏勇 《中华武术》2022,(3):29-31
足球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蹴鞠,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体育运动,源远流长。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以胸、肩、背、头为辅的球类运动,也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五人制足球由于场地小、时间短等规则的变化,迫使运动员在训练时不可一味地按照传统训练方法训练,而是要根据五人制足球规则的需求,灵活掌握规则,加强体能训练,强化组织进攻性,使队伍更好地形成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五人制足球规则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与加强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并阐述相关训练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湛嘉俊 《精武》2013,(18):56-56,58
要加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不能忽视在高校中发展良好的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五人制足球对体育课的趣味性和运动性都有良好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本文从五人制足球的基本特点和技战术分析开始入手,紧接着介绍了当前高校足球运动喷目的发展状况和作用以及对其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训练,最后对我国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对策及发展前景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校园五人制足球是一项新兴且较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五人制足球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骨密度等指标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此外,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该文研究得出,通过提升足球教育价值,加强身体功能训练,贯彻以赛促训原则,构建三位一体的校园足球课程模式,加强校园足球基础建设等策略,均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07,(9):88-88
<正>起源于1930年的南美的室内五人制足球(FUTSAL)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迅速普及,室内五人制足球是当前全球成长最快也是最热的运动项目。目前国际五人制足球的发展,依然如11人制足球一样,呈现欧洲和南美对抗的态势,2004年五人制足球世界杯上,西班牙、意大利、巴  相似文献   

6.
刘铭扬 《新体育》2023,(12):29-32
十一人制足球和五人制足球都是足球比赛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五人制足球和十一人制足球在学校体育以及大众体育中开展的如火如荼,深受广大民众喜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盐城市医药类高校青少年五人制足球队伍与十一人制队伍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战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选材成功率,以期为基层教练员的训练和选材提供借鉴。通过在体力、视野、比赛节奏中考察测试形态、身体素质、技术测试等,发现五人制足球队伍中球员需要具有更强的快速攻防转换和快速突破,而十一人制队伍中要求球员具有更强的团队精神和战术服从能力。  相似文献   

7.
冯爱民 《精武》2013,(17):147-147,149
五人制足球是足球项目的一个变种。在五人制足球中,它是提高运动员足球技术,敏捷度和速度的绝好教育平台。它要求队员有敏捷的反应,快速的思维和精确的传球,也给将来进行常规足球教学与比赛奠定了绝佳的训练基础。因此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和足球技战术教学基本规律,从专业足球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将"五人制"比赛法纳入足球课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设计出一套足球技战术教学过程模式,对足球教学方法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人制足球比赛造成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对不同年龄段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损伤的常见类型、部位、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五人制足球运动发生损伤的多因素,提出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运动员运动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我们对参加"2006-2007年李宁杯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南区)决赛的8支参赛球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围绕各高校现阶段的训练水平、入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等问题展开探讨;以及对个别参赛队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的交流、访问后发现:目前,由于资金、场地和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时间和次数不够、训练不够科学等因素影响着高校五人制足球的提高和长远发展.为此,我们通过这次的调查,找出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且由于上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重视,这次调查研究也为提高中国高校的五人制足球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我国五人制足球联赛也进入了发展期,各省均有较为正规的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且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足球项目的丰富和创新势在必行。文章以同时参加西安交通大学足球专项课和五人制足球专项课程的10名学生为例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旨在为普通高校开设五人制足球专项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比赛心理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控训练方法,为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及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校足球专项课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我校的足球场地及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足球运动的发展,教学质量有所下降.通过分析研究证明: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进而论证了五人制足球运动在我校开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以及足球运动人口的增加,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参加需要大面积场地、器材和庞大球队支撑的十一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正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起来。我国五人制足球起步较晚,且竞技水平不高,训练与竞赛体系都不完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的培养体系入手,介绍了五人制足球立项以来足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出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五人制足球强国经验,对我国五人制足球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伟明  曹典 《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066-1067,1050
运用运动分析理论,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五人制足球赛特点,提出五人制足球临场技术统计指标应从足球技术、规则来进行构建,系统梳理和定义了包括运球过人、传球、接球、犯规等30项指标,并对临场指标的统计做了规范。  相似文献   

15.
从现行的五人制足球快攻战术定义着手,通过录像数据分析法,以2008亚足联室内五人足球锦标赛作为研究背景,对五人制足球快攻战术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促动中国五人制足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巴西五人制足球竞赛体制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巴西五人制足球竞赛体制研究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组织体系方面,联盟体现出了组织机构的实体性与独立性、职能部门化严谨性、指挥链的完整性等方面特点;在竞赛活动体系方面,具有竞赛活动的丰富性、层次性与衔接性等特点。在组织制度层次上体现出了稳定性和连贯性、合理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我国五人制足球竞赛体制需要完善之处,研究巴西的五人制足球竞赛体制,是我们探索建设五人制足球竞赛体制建设的内部规律,促进我国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89-2012年7届五人制足球世界杯的进球分析,结果表明五人制足球射门进球数多,进球方式多样,进球时间分布均匀,大部分进球集中在球门60°角,第二罚球点以内的区域,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世界强队攻守兼备,在失球较少的情况下,拥有较强的进攻破防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骨量,预防骨质疏松。本文对进行足球专项训练的男性少年进行跟骨骨骼质量测试,结果显示:进行足球专项训练的少年在骨密度、骨强度和骨折风险指数上与非训练少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足球训练对提高少年的骨骼质量具有一定作用,有利于提高其成年的峰值骨量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8,(4):367-369
兴趣与情感是学生学习求知、探索实践的重要动力,是促使学生实现从机械性训练向主动求知转变的主要驱动力。在高校足球授课的具体活动中,要加强学生足球学习兴趣与运动潜能的激发,要丰富学生在足球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基于快乐足球理念的高校足球教学,就是要为大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创建和谐、快乐的足球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足球课堂上可以"寓教于乐",全方位、多角度感受足球运动的乐趣,同时实现对学生足球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精神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20.
室内五人制足球战术特征与体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进攻和防守特征进行统计,并结合体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室内五人制足球较十一人制足球赛攻防转换更快,对体能的要求更高,战术打法的实施依赖超强的体能储备。在进攻战术运用上以直接快速打法为主,在防守中通过快速的队形收缩达到密集防守的目的,抢球和断球是主要战术防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