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付强 《文教资料》2014,(11):58-60
电影《拆弹部队》讲述了美军拆弹小分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执行一系列任务过程中的经历。影片以人性反思战争,以真实的情景和情感触及灵魂,获得奥斯卡六项大奖。本文拟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入手,反思电影中这场战争的意义及对恐怖分子的界定,并反驳西方社会所理解的这场战争是“文明的冲突”的看法,通过对其伦理和政治意义的解读重新审视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危机     
文雨 《甘肃教育》2011,(22):1-1
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撞之事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问题的大讨论。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辗轧,司机皆逃逸,而有18个路人未施援手,见死不救。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各种媒体都展开了对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分析与评论,批判之声四起,反思之文迭出,该说的好像都说了,该反思的也都反思了,唯一让人迷惑的问题还是没有厘清:这是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问题?现实中的批判者与被批判者是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相似文献   

3.
奠定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不朽地位的主要是他的悲剧作品.1937年后,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在悲剧观念方面,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象,从道德立场来臧否人物.值得肯定的是,曾禺以文明对人的异化为出发点,创造了在文明的压迫下遥渐失去人性光彩的戏剧形象,在对文明的反思中,他不仅发出了对传统文明的质疑.也表达了对人性的隐忧,这种反思是具有前瞻性的,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又有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背景.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存困境的反思,工业文明逐渐衰退,现代主义艺术也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大致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中古时代、工业时代以及后工业时代,通过对比着重分析现代人如何一步步地失去存在的现实家园,成为无根的一代;同时也借助西方现代哲学、文学超越层面对工业文明的批判,重新反思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余华文革小说以其独特的欲望视角,展示了时代氛围根底下人的欲望的深层动机,人性的优美在欲望化空间下悲剧式的生存现实,从而体现了余华对人性及历史的深层反思,对历史-现实序列非理性本质的反思,反映了余华更复杂深刻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9.
薄伽丘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肯定与对人类道德的反思,他关于人的观点已经脱离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维框架,不仅看到人类的堕落是由人自己引起的,同时也指出了人性中积极向善的一面,认为人只有克服人性中的恶才能获得善行。对人性的反思影响着薄伽丘关于社会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的勃兴是对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反思,而生态文明的提出则使生态伦理由理论开始向实践转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转变过去主客二分的哲学思路.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生态教育的内容以及生态教育对生态丈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霍巧莲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3):58-59,70
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反思意味.小说借帝王端白荣辱沉浮的一生,完成了对个体在既定的文化中人性沉沦命运和自我精神拯救的象征性言说.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小说《匿名》借助一个被弃置深山的上海人从脱离现代生活轨迹到重新寻找自己、回归现代文明的过程,展开探寻与反思文明的宏大命题。拟以文明为切入点,在蛮荒和现代的空间对话中,探寻原始文明以抚慰现代乡愁,同时也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阐释作家对人类文明的关怀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里快的长篇小说《狗祭》展现了当代工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激烈冲撞,人类应从草原文明的失落中开始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寻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共存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我的菩提树》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的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力作.在本书中,再现了50年代末期中国历史生活层面对人的知觉、人的本能和人的灵魂进行透视和剖析,并给以哲学意味的概括,再一次把创作的疤痕撕裂,痛苦地反思、理智地回顾.运用精神分析和黑色幽默的手段展现了人性沦丧之后的复苏与回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小说《羚羊与秧鸡》以黑色幽默的冷峻风格,通过对人类末日图景的惊人描摹,表达了作家对文明异化人性的深切反思,流露出作家对后现代社会人文艺术走向沦落的可悲现实的惋叹之情。作品以高度的艺术技巧,为自身在反思文明的人类精神宝库中赢得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老舍小说既善于在中外文化冲突和碰撞中揭示人性普遍的弱点,又能全面描摹人性的善恶,更不忘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深刻地反映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也是他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抉择时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1957年的反右运动为视点。对历史运动中的个人处境与人性的变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揭示,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通过这场特殊的历史运动,小说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对历史境遇中的人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更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重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带来了人性的张扬,同时也出现了人主义的困惑以及人类对感性与理性的两重追求;在迷惘与困惑中,人类经历了忧患与反思之后,“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新的伟大”。  相似文献   

20.
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问;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简单循环.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相信很多老师都在研究.我把这些案倒和反思写出来,也许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一起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