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三步走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三步走”即:第一步,以“情”为线索,解读文本,重在启发;第二步,以“情”为牵引,拓展迁移,重在感悟;第三步,以“情”为基点,关照现实,重在升华。  相似文献   

2.
正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剑桥英语词典对"共情"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阅读共情力"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世界,进而与文本融于一体,达到与文本情感共鸣的能力。共情作为一种咨询师技能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笔者认为也可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  相似文献   

3.
<正>"共情"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共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以及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合理地产生情感共鸣与个性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这些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情感。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陈莹玉 《教育评论》2020,(5):141-144
文本由"情"与"辞"相互交织而成,"情"可以理解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辞"包括语言、结构与逻辑。情辞相生,互为表里,融为一体。回归文本的情辞关系,共情与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共情教学借助语境创设,培养学生共情能力;思维教学探寻"有意味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建构。两者同时进行,相互渗透,不可偏废,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情技术"也被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共情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师生共情)或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内容所阐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多是盲目随意的单篇教学,缺乏系统的、有层次的单元教学的流弊,笔者从"文章要一组一组地教"的单元教学观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类散文单元"进行重新整合组构。抓住三篇"共性"中的"个性",从"景异情移"与"景异情不移"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准确、整体、深层次的把握,将多幅图景合起来想,将它们当做连环画来读,读出多幅图景的联系,不割断作者埋藏于这一片片风景中的连续的"情脉",注重对文本、对作者"情脉"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文本是作者向读者单向传输信息的载体,是作者特定生活情境中的语用结晶。文本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文情,潜藏着重要的文化密码,具有召唤力量。文本具有作者原意、作品意义和读者解释三个层面的意义。作者原意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十分重要,课堂上词语的教学不应是简单的音、形、义内容的教学,也不应是粗放或无为的避而不教。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连缀起来,便可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当我们抓住文眼型的词语,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用;当我们对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进行揣摩品味的时候,就能深入文本与作者共情。词语教学,换一种思维,便是用词语来教。词语,可以成为进入文本的抓手,挈领主旨的倚仗。  相似文献   

9.
共情最初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心理学概念,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林林总总,但大部分却还处于浅层面教学,能否真正深入文本,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检验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顺应其文化情感的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共情、学生之间的共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共情。本文通过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共情策略如何有效运用在语文阅读中,将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无情之物,它是作者在即时心境下的产物。文本阅读只有把握住内在的情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所蕴藏的价值主旨和情感意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架构多维渠道,引领学生在激活经验储备中悟情,在洞察事件场景中悟情,在揣摩表达手法中悟情,在习得诗歌意境中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文本教学价值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文字符号信息,寻觅文本解读的关键处、突破口,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腹地,真正感受文本深处的美丽。下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文本解读的有效抓手。一、抓住文本疑惑处,追根溯源阅读文本时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往往是文本语言的前后矛盾处和逆情悖理处。面对疑惑处,教师要用"追问"来引导研读,教会学生联系背景、上下文和生活来探究思考,品味感悟,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疑惑,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2.
朱开河 《文教资料》2014,(34):22-23
本文从课程标准美育功能的要求切入,分析语文课堂“美读”现状,提出以意逆志,披文入情,以己之情融作者、文本之情;以己之情碰撞作者、文本之情;以己之情生发建构与作者、文本的新的视界融合,进而获得认知、情感、价值观上的新一轮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刘敏惠 《成才之路》2022,(10):76-7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共情的基础上对文本主题和内容进行思辨性解读."三层批注"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共情,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原始阅读下的预习批注、共鸣阅读下的圈画批注、思辨阅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中,和作者、文本进行鲜活、生动的心与心的对话交流,获得对文本本真价值和意义的真切体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熏陶浸润;品析语言,涵泳体味;以情融情,诱发情感;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实现"课堂革命",需要全方位升级,其中提升共情意识以增强课堂温度就是一个重要维度。"共情"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从情绪和认知上理解他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均与共情意识的缺失有关。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共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共情,另一个层面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历史人物的共情,简称历史共情。剖析共情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通过教师的关怀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学境界的多层次革新,以共情促共鸣,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才能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激情洋溢的语言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质疑式阅读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指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揣摩和发现作者在文本中的表达奥妙.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假设比较、矛盾聚焦、经验悖谬、猜度印证等质疑问难的方法.质疑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阅读出现困境时,在文本与学生之间起到导师、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常态课可以移植优秀课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互动平台,通过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激活人物形象,借助恰当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境的换位体验,实现入情入境的有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文章。文本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朗读感悟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另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具有文学价值、史料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此类文本在教学实践中陷入了共情能力的缺失、红色主题缺位的教学困境。为了更好地对红色经典展开教学,教师需要关注语文特点,挖掘文学价值;强化文本特质,彰显红色主题;追求文道统一,助推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