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埕岛东坡东营组油藏的精细解剖,明确了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不同类型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存在差异,岩性油藏受储层和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岩性-构造油藏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根据油藏分布与沉积相带的关系,建立了埕岛东坡东营组成藏模式,为进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埕岛地区中生界潜山具有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断裂系统复杂、储层非均质强等特点,制约了中生界潜山油气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断裂及成岩演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生界潜山储层的控制因素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中生界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储层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4.
刘静 《内江科技》2015,(3):68-69
埕岛地区中生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其复杂的构造特征决定其复杂的储层特征,也造成油气富集规律的不清楚,从而制约了中生界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以及断裂几个控制影响中生界储层储集物性的因素出发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储层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7.
五号桩油田沙河街组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隐私非常复杂。本文研究了沙河街组的储层特征,指出沙河街的油藏类型以及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五号桩的勘探潜力,对指导其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洪雪 《内江科技》2019,(3):76-77
辽西3井为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带第一口钻井,本文从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油藏勘探实际出发,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特殊测井等方法对源外山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通过潜山内幕及不整合面经过长距离运聚成藏;太古界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高角度缝是古潜山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通过对油藏解剖,作者认为油源、裂缝、盖层是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储层构造裂缝的研究是低渗透储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低渗储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不同成因类型,并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世清 《内江科技》2013,34(1):139+204
郝现地区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储量大,产能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好。本文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样式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孙志勇 《内江科技》2013,34(4):19+90
车古201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白云岩和灰岩,油藏原生孔隙不发育,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及控制因素分析,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技术,并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部储层为例,对断陷盆地深层砂砾岩体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层砂砾岩体储层的控制因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沉积因素是储层形成的根本,扇中亚相的辫状水道微相和朵叶体微相的中粗砂岩和含细砾粗砂岩是有利岩相.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具有决定意义,根据主成分分析,发现溶蚀作用与沥青充填对孔隙度的影响最高,其直接影响着储层的类型与性能,压实和胶结作用在粗范畴中影响着储层的类型,是隐性因素.流体因素则起到枢纽的作用,它受到沉积与成岩的影响,但也控制着储层成岩作用的类型,直接影响了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3.
埕北306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原生孔隙不发育、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杰  高潮  刘刚 《科技通报》2020,36(2):17-2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多种测试手段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影响泥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富有机质页岩孔径范围为纳米级,主要包括有机孔、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等,其中多发育黏土矿物粒间孔,微裂缝少量存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孔径多在20 nm以内,以中孔为主。最后探讨了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茜 《今日科苑》2011,(2):184-185
孤南洼陷带沙三中亚段油气资源丰富,多口井试油见较好产能,显示了本区的较好勘探前景。但近两年对该块的开发呈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本文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区储层发育,物性较好,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条件和构造位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对扶杨油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刻画。扶杨油层发育的坳陷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期间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发育了大量贯穿泉头组地层与靑一段地层的油源断层,形成了掀斜断块与阶梯状断块,对油气的成藏起到控制作用。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扶杨油层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圈闭以及阶梯状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张艳敏 《内江科技》2013,34(5):75+136
滴南凸起滴西12井区为低幅度断裂夹持的断鼻构造,该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气藏属于"一砂一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供给充足。该区主要以小型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砂坪、泥坪间互沉积为主,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区。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油气显示主要受单砂体控制,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控制。滴西12井东断裂两侧砂层有对接,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沉积相和岩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桩海10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原生孔隙不发育。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埕北306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原生孔隙不发育。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林火养  周静 《内江科技》2013,34(4):148-149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24-82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岩性主要为骨架礁灰岩、颗粒灰岩和藻粘结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孔喉结构较差,喉道细。影响储层特征因素包括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其中主要的控制作用包括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