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之衡是近世广东中后期词坛上的名家,其词学活动主要包括创作《守白词》、与当世词坛名家的词学交游以及编著词学启蒙专书《词选及作法》。考察许之衡的词学活动,可从侧面体认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汪瑔词作"兼有北宋之秦、南宋之姜",被誉为"岭南风雅衰颓日"、"拔戟词坛"者之一。汪瑔是广东本地词学交游活动中涌现出的核心词人之一,又与当时词坛上的一批精英一道直接促成了本土词人创作水平的显著提升。汪瑔主张兼容并包有清以来盛行的清空、质实(僻涩)等两种主要词学审美风尚,兼有融通与开拓的双重特点。研讨汪瑔的词学活动,有助于从词学家族层面体认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稼轩词疏证》是梁启勋除《词学》之外的又一部重要词学著作,堪称辛词研究重镇。该编在乃兄梁启超的启发之下,创为词集编年笺释之法,成为近世后期广东词坛词集笺疏类著作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对近世广东词学的建构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梁启勋以辛词研究为标志的一系列词学研究成果能够彰显广东近世词学批评乃至词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酬赠唱和、写刊词籍、词学批评是陈运彰词学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陈运彰将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修养贯穿于词学活动,使之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是其词学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近世后期词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使得其词学活动的某些成果具有相对长久的生命力。就此意义而言,应将近世尤其是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学置于流动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多向考察,是考论陈运彰词学活动可以获得的启示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德瀛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词徵》中,其基本脉络与阐释特点是:推尊常州词派、关注为人品节、重视音韵谱律、凸现历史意识与追求系统论述。近世中后期,广东乃至整个国内词坛词学思想中至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词学观念形态的混杂与交融,张德瀛的词学思想凸显出了这种双重特质。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的词学审美理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作思路的突破中寻求词之制作艺术方面的变化,是弄潮于"诗界革命"的黄遵宪的词学审美理想。在此种理念的驱动下,黄遵宪作词也力图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吸纳新内容入旧格律。尝试克隆"诗界革命"的思维方式却又对词体特征的凝固化特性认识不足,使得黄遵宪试图掀起的是一场在当时难以获得成功的词界革新。不过,黄遵宪"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的振臂一呼,为近世中后期国内词坛更为彻底的词界革命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储晨笛 《文教资料》2013,(35):50-5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常州词派是继浙西词派之后产生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其词学思想是近代词学的一座重镇.纵观常州词派的整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常州词派诞生了许多词作艺术技巧高超、在词学理论探讨中作出很大贡献的词作家,如张惠言、周济、朱祖谋、况周颐等.常州词派在近代词坛的兴盛并非偶然,其产生与发展的时代土壤和精神气候值得我们后人去探索和发现.  相似文献   

8.
崇雅正、黜俗艳,以“雅正为宗”、“雅正为尚”,这是贯穿整个词史的创作审美理念。而以“雅正”作为词学批评标尺,指点词坛创作风尚,引领词学创作风气,也是一种独领词坛风骚的词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9.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苏轼创作的诗词数量丰富,影响深远.苏轼的寄赠诗词比较可从寄赠对象、寄赠内容、风格审美三个方面进行.苏轼努力践行自己“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由此可一窥宋代诗词无限靠近却又壁垒天然的客观局面.  相似文献   

12.
邹祗谟是清初著名文士,工于填词。他的词学活动主要是与毗陵、广陵一带的词人交游酬唱.这对他本人的词风和清初的词坛都有很大影响。他编选的《倚声初集》,为清代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沈祖蕖创作,以词作造诣最高,诗次之,新诗又次之。她有三个现象耐人寻味:1.她自称“一生低首小山(小晏)词”,其词体创作实践却与这一关学理想不符。她的婉约词,走周邦彦、南宋格律词派及清代常州词派的路线,其令词也更近温韦、南唐,而不是小山。究其原因,乃在于“时序”,“非作者所能自主也”(汪东)。2.沈祖莱词篇篇可读,集中等闲之作,置诸“他人集中仍是佳词”(汪东),而求其代表作,反不易得。在当代词的选本中,倘若没有量的保证,比较吃亏。3.在沈祖菜称不上大家的古近体诗及新诗领域,她反能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占尽风滴.  相似文献   

14.
月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词人、词学家,也是我国古今词人中存词最多的杰出词人。月人的词作,内容包罗万象,凡小说、散文、诗歌能承担的反映生活的功能,月人的词都可以承担。《何满子》叙写游泳池开业,《浪淘沙》叙写观山,皆能言人所不能言,令人生发豪情。  相似文献   

15.
宋季词史作品数量虽远不如诗史,但也卓然可观,别具一格。主要词史作品有:文天祥后期词、汪元量北行词、刘辰翁入元词和《乐府补题》等。词史之作同诗史之作比较,差异在于:一是诗史完整,词史零散;二是诗史具体,词史概括;三是诗史侧重在史,词史侧重在词。  相似文献   

16.
"尊体"是历代词史的核心讨论话题。唐代词有别于诗主要表现在配合燕乐而歌,五代时以《花间集》为代表,奠定了传统词学柔媚婉约的本色基调,北宋词人主要在内容上对词作新的突破,南宋词人则主要在词乐、词律上将词体与诗体区别开。清代是词学的总结期,集成式词学文献总集的汇纂、词韵词律的考订、杂体词的大量涌现,都表明词这一诗歌体裁最终取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本文对历代词学家的尊体观念进行了概览式考查,给"尊体"说以一个比较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有自成一家建树的王船山,他的词学思想,虽因所编《词选》的散佚而无法窥测,然而艺术的相通及船山部分词前的序言,皆为我们了解船山的词学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士稹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校辑本《张子野词》是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词学文献,本文首先揭橥其文献特征和流播过程,并对其校词的特色、存在的误区等进行讨论.以此为基础,探讨《张子野词》对王国维词学建构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分析王国维探讨张先词时对“境界”说的体认,随后探析王国维并不特别看重张先词的原因,并以此为例探讨其论词标准.最后讨论王国维在创作方面对张先词的潜在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