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人类的最高追求目标是幸福和自由,而健康的生命是幸福和自由的坚实基石。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失去应有的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在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少人却对生命漠然视之,不屑一顾,甚至肆意戕害,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伤痛和悲哀。从全球范围看,几乎每天都有人为的战争发生,每天都有鲜活的生命遭受杀戮。从局部看,每个地区几乎每天都发生  相似文献   

2.
世界如果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而在过去的一切本体论的证明中,都完全或者部分的忽视了生命的存在,使人类的行为出现了相当的偏颇,在人类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把危机和灾难遍撒人间。在西方,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对世界的关注拉回到人的生命上来,但是迅速又被柏拉图的二重世界所阻  相似文献   

3.
<正>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不仅如此,与其他生物的生命相比,人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出于挽救欧洲的科学危机在晚年提出的,胡塞尔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实质就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即生活世界的遗忘。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表明人类必须相互合作将自己由科技理性主宰重新回归到"生活意义"的轨道之中。"生活世界"的实质就在于体现对人本性的关注,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生命的积极活动构成人的生活。"生活世界"的本质体现为生命本质,离开了人的现实生活,离开了人的生命意义与体验,任何德育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传统德育日益缩小的生活世界淡漠了主体对人生意义的追寻,"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德育更多地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个体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为人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意义与生命     
张业清 《考试》2011,(4):1-1
一定是,生命的存在与存在的生命不在同一层面,这导出"意义对生命是一种考试"这个命题。 人都有生命的存在,但并非全具备存在的生命。前者侧重肉体,后者强调精神。生命只要存在都合理,这是生命的本来,没有善恶之分。生命在人类社会中展开遇到道德法律,步入人的关系以及利益界面.就同步现出价值命题。  相似文献   

6.
大千世界,无处不存在着鲜活的生命,也无处不闪耀着生命的火花。的确,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不必说嫩绿的叶片、鲜艳的花朵、高大的树木、丰硕的果实,也不必说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森林中奔跑的野兽、生活中智慧的人类,单就一粒小小的种子而言,看似卑微、渺小.但却依然是跃动着豹鲜活生命。  相似文献   

7.
<正> 大千世界,无处不存在着鲜活的生命,也无处不闪耀着生命的火花。的确,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不必说嫩绿的叶片、鲜艳的花朵、高大的树木、丰硕的果实,也不必说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森林中弃跑的野兽、生活中智慧的人类,单就一粒小小的种子而言,看似卑微、渺小,但却依然是跃动着的鲜活生命。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7,(2):25-33
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意味着对可能世界的敞开。这种开放的姿态,体现着个体建构价值生命与生活意义的精神倾向。教育自其诞生起,就与个体生命处境性以及人类整体命运相关,它不仅指向个体的"肉身",还指向个体的意义世界,内蕴着对个体生命的深层领会与价值关怀。在教育中,生命价值启蒙指涉的是引导人从生命的无知与无根性中走向生命主体的自觉,从而抵达生命自由与解放的"无蔽"状态,并能够真正有勇气面对个体生命乃至人类的整体命运。在当代,关注个体切身的鲜活生命经验与生活意义,积极推动个体的自由生命与"美感生活"的整体生成,将有助于不断夯实教育的德性根基,落实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目的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9.
生命与线条     
孙燕 《山东教育》2008,(3):60-60
每次写下“生命”二字,便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令我感到凝重与鲜活。凝重是因它含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鲜活,是因它立体,充满生机,富有弹性,当我们以人的姿态生存于这个世间时,又该怎样走过这漫漫人生路呢?  相似文献   

10.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人类很早以来便相信宇宙的其他地方有生命存在。无数的科幻作家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很多初看起来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又似乎不无道理的地外生命世界。很多严肃的科学家也对宇宙中充满生命甚至智慧文明坚信不移,他们认真研究外星上存在生命包括复杂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中,鸟儿在欢快地鸣唱……哦!这个世界最生机盎然的就是生命!正是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让整个地球也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极端心理危机会给宝贵的生命带来风险,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极端心理危机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心理过程,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缺乏生命教育,漠视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一维性、不可逆性的特点认识不足是其中很重要的认知上的原因,因此,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存在、体悟生命价值、追求生命意义是进行极端危机心理干预的关键所在,在极端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极端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教育对生命关怀的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缺乏真正的生命关怀意识,因此消除危机需要人自身的革命,道德教育是提升人素质的一个手段。由于对生命认识的片面化,道德教育本身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拓展道德教育对生命关怀的广度与深度,是解决人类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珍爱生命     
茫茫银河系,亿万年才只在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又是亿万年才进化出人类。没有生命的世界多么荒凉,生命多么宝贵!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一次机缘,是一项权利,是一种尊严,不仅值得倍加珍重,甚至值得用生命去保卫。我不想说“文学的永恒主题是爱和死”,我想说整个人类活动包括文学的永恒主题是:爱和生!人的生命来自自然,死亡应该是生命的自然结束。人们,珍爱生命,你自己的和别人的!珍爱生命@邵燕祥 @周维强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言语与言语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校生命教育的误区及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颖 《教育导刊》2009,(2):32-34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生命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人是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双重存在:物质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人之为人的根本还在于人类拥有独特、丰富的精神世界.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环境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伦理教育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关爱的对象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生命教育侧重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关爱对象是人的生命.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由于生命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着"契合",所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实施两种教育的整合不失为一条良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生命的内涵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肉体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心灵必须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精神是人之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以灵性,使人有了灵魂,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人之成为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存在,还要使生命有意义,要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总的来说,生命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有限性,这主要是从时间上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没有谁是长生不老,永远不死的。而没有了肉体…  相似文献   

20.
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的研究前沿之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克隆人已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生命伦理学也将面临危机,人类在发展利用该技术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以降低这一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