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2.
《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漂:同‘飘’)摇.”意思是鸟巢在风吹雨打中摇摇欲坠.后用“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例如宋·范成大《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鲁迅《哀范君三章》诗:“风雨飘摇日,予怀范爱农.”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但是自成立以来便在风雨飘摇中的创造社,终于在一九二九年二月七日,便是我流亡日本后一周年光景,被封锁了.”秦牧《北京漫笔·中国人的足迹》:“凡是大规模迫害华侨的国家,都是风雨飘摇的国家.”“风雨飘摇”不难理解,也不难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条成语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只用八个字便概括了它的含义和用法,准确而且精辟.  相似文献   

3.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24):61-62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来往往,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语本《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龙.”后凝缩为“车水马龙”.例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十六回:“花红柳绿,车水马龙,说不尽灯市的繁华.”鲁迅《故事新编·理水》:“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部到齐了.”  相似文献   

4.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例如清·管同《饿乡记》:“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洞天.”也比喻经过自己思索或别人指点,突然悟出了某个道理,由疑惑不解一变而为通晓明白.例如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九十一回:“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灵性比我竟强远了.”峻青《党员登记表》:“她就在这一刹那间,像戳破了一层封窗纸似的,她的心豁然开朗,她什么都明白了.”  相似文献   

5.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6.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7.
“苦口婆心”形容好心好意地再三恳切劝导.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十六回:“这种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地成全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隳身败.”例如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我和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点钟.”梁实秋《雅合小品·偏方》:“又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听说我患糖尿病,便苦口婆心地劝我煎玉蜀黍须,代茶饮,七七四十九天,就会霍然而愈.”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中外古今的文学巨匠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告人,尽可能少写废话,要写得短,写得深,写得精.”  相似文献   

8.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21):76-77
“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术高明,能使危重病人恢复健康(回春:使春天返回,比喻使重获生机).语见清·汪嫈《葆儿学医,诗以勉之》:“儿既学医,先宜保身……慎重以往,妙手回春.”例如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回:“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妙手回春’,什么‘是乃仁术’,匾上的字句,一时也记不清楚.”巴金《谈<新生>及其他》:“总之,我绝不是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战士,也不是对症下药、妙手回春的医生.”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十四章:“我原先只知道你是金疮圣手,没想到对各种杂病,无名肿痛,也可以妙手回春!”  相似文献   

9.
“无地自容”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羞惭、尴尬到极点.语见《敦煌变文集·唐太宗人冥记》:“皇帝闻此语,无地自容.”例如宋·司马光《言奉养上殿第三札子》:“臣惶恐惭慷,无地自容,夙夜循省,进退维谷.”清·曹雪芹著、高鹗补《红楼梦》一○七回:“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儿孙们没点孝顺,承蒙老祖宗这样恩典,叫儿孙们更无地自容了.”老舍《鼓书艺人》:“宝庆羞得无地自容.”李国文《那年故事》:“(她)说到这里,声音低得简直听不出来,那无地自容的窘态,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0.
“秋毫无犯”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例如《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齐整,秋毫无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常见书上说,某某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是‘秋毫无犯’.”<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1.
“栉风沐雨”语本《庄子·天下》:“〔禹〕沐甚雨,栉疾风。”这句话是说大禹治水不辞辛劳,以骤雨洗头,用疾风梳发。后以“栉风沐雨”四字成文,形容人奔波劳碌,不避风雨。例如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栉风沐雨,犯露乘星。”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初,高祖太宗之栉风沐雨,劳身焦思,用黄钺白旗者,五年而天下始一。”《三国演义》六十一回:“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柯灵《香雪梅·序一》:“农民终年栉风沐雨,胼手胝足,是根本没有休沐日的,我这点轻松的案头劳作,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27):69-70
“多如牛毛”意思是多得像牛身上的毛一样,形容非常多.语本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例如明·叶春及《应诏书·御尊卑》:“天下县吏每苦于繁文缛节多如牛毛,不能尽心王事.”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十八章:“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苛捐杂派多如牛毛,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曹靖华《怀念庆龄同志》:“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能在白色恐怖的暴政下,在特务、走狗多如牛毛的境遇中,总是同心同德,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3.
“色厉内荏”意思是神色严厉,内心软弱(荏:软弱).形容人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语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穿窬:钻洞爬墙)之盗也与?”后以“色厉内荏”四字成文.例如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十五回:“后来藩台走了小路子,向他随员当中去打听消息,才知道他是个色厉内荏之流,外面虽是雷厉风行,装模作样,其实说到他的内情,只要有钱送给他,便万事全体的了.”叶圣陶《英文教授》:“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四:“童霜威不禁惊讶地想:唉,人的内心真是复杂!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奸魔王,看来也是色厉内荏,怕的是因果报应呢.”  相似文献   

14.
陆机,字士衡,三国末年的吴国人。吴亡后到晋朝的京城洛阳,受到晋朝文坛领袖人物张华的尊重,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赋》,在我国的文艺理论上是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谈创作的作品。杜甫《醉时歌》说。“陆机二十作《文赋》”,说明这是他早期的作品。臧荣绪《晋书》说他“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文选》李善注引),是对《文赋》的总的评价。后来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里说:“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指出《文赋》在小的地方讲得很详尽,对于文体却讲得不完备。《文心雕龙·序志》里又说:“《文赋》巧而碎乱”。这两点批评并不确切。第一,我  相似文献   

15.
“噤若寒蝉”比喻不敢说话“噤若寒蝉”,意思是像深秋的蝉,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禁:闭口不作声).语本《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后世多作“噤若寒蝉”.例如清·赢宗季女《六月霜》:“而吾乡士大夫,顾噤若寒蝉,仆窃深以为耻.”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学衡派’在新文学工作者的反击下,也就噤若寒蝉,不久即告彻底垮台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三十八章:“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拼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也许可以收到效果,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16.
“乐此不疲”意思是乐于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因为特别喜欢做某事,而沉浸其中.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例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十八回:“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既详且尽,并且乐此不疲.”冰心《寄小读者》七:“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十四:“他们吃了许多苦头,对于工作却丝毫不放松,丝毫没有消极的意思,仍然是那样兴会淋漓,乐此不疲地向前干着.”  相似文献   

17.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18.
“生意盎然”意思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盎然:洋溢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语见宋·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五:“即天之春,生意盎然而物物欣悦也.”例如清·吴昌硕《荷花寄井南诗序》:“雪个画荷,泼墨瓯许着纸上,以秃笔扫花,生意盎然,但少香耳.”茹志鹃《阿舒》:“天暖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脱去棉袄,树上已抽出新条,花开了,地面上绿茸茸一片,生意盎然.”袁鹰《新气息从何而来?》:“这三出话剧,有一股强烈的农村生活的新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感到生意盎然,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读《石语》     
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和《〈人·兽·鬼〉重印本序》中说过:“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这是钱先生在自己的两本旧作被收进《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时所发的感慨.随着《石语》的问世,这句话再次在钱先生身上得到应验.不过,此书系作者夫人杨绛翻捡旧物时所得,作者本人审阅后爰作前记,无形中又暗合了钱先生的另一段话:“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  相似文献   

20.
“如花似玉”的意思是像鲜花和美玉一样,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语见元·张寿卿《红梨花》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清·李汝珍《镜花缘》五十四回:“林氏听了,无意中忽然得了一个如花似玉、文武全才的媳妇,欢喜非常。”萧红《小城三月》:“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满人才讲究场面呢,所有的族中的年青的媳妇都必得到场,而个个打扮得如花似玉。”姚雪垠《李自成》四卷二十三章:“他在王瑞芬等如花似玉般的宫女们的服侍下,无情无绪地用了消夜点心之后,离开文华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