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难问题,是一个具有道德情境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两种可能,让学生对其做出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种答案,都令人进退两难。例如:红红是个二年级的学生,思品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睡觉前她要自己洗脚,可妈妈说:“妈妈给你洗,自己洗不干净。”早晨起床后红红要自己叠被子,妈妈又说:“听妈妈的话,小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些事由妈妈帮你做。”红红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话。你说红红应该怎样做?这一问题,妈妈的话与老师的要求相矛盾,听妈妈的话,就违背了老师的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妈妈又不同意,左右为难,这就构成了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做家务是爱劳动的表现,教育学生要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小帮手。 教学要点: 1. 作为家里的小主人,应当帮助妈妈分担家务。 2.要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会做的要认真学着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家里的时候,除了学习和娱乐,还做些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谈话:我们应该不应该做家务?为什么要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我帮妈妈做家  相似文献   

3.
在《画杨桃》一课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说说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诲我的?生认真读课文后交流)生 :父亲经常叮嘱我 :“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生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师 :是啊 ,文中父亲和老师教导我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同学们 ,平时你们的长辈对你们说过类似的话吗?生 :我爷爷常对我…  相似文献   

4.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一些学校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当班主任难,要想成为一名让学校和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更难。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是被夹在学校和学生中间的。既要维护学校的利益,又要维护学生的利益。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能经常保持一致的话,班主任的工作还好做一些,反之,班主任就要两头受气了。 案例一: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在阶梯教室为学生安排了专题讲座。班主任李老师认为这种专题讲座一般知识量、信息量非常大,是学生增长见识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在快下课时,特别强调他班里的学生都应该去听一听。李老师当然也以身…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已习惯地认为: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这种理解,在语文学科上,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教师用组织与指导这一思想来控制学生。我们来看看这样的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前,有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晏子去楚国,发生了哪三件事?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凭借,即以问题导读,以为  相似文献   

7.
一、谈话沟通——其乐融融师:今天在场的不只我一位老师。想一想,怎么换个词问候大家,谁来说一说?生:老师们博学多才。师:听清楚要求,加一个词问候所有的老师。生:在场的老师们,下午好。师:非常好!大家注意,他加了一个词,“在场的”。请同学们再说一遍。生:在场的老师们,大家好!点评:我们在公开教学时,总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但在沟通时,教师往往会因为顾及学生的情绪而进行浮泛的鼓励与肯定。从这位教师的课前交往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真实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它是“真教学”的标志。“听清楚要求”,并不是对学…  相似文献   

8.
一天,班上一个女生找到我倾诉:老师,您能不能不表扬我了?我很烦恼……你不愿意听表扬的话吗?我问她。那倒不是,老师的表扬能给我很大的鼓励,可是我不愿意听同学们讲  相似文献   

9.
师曰     
可可寄语在你的青少年时代.是什么对你的影响久远而深刻?应该是学校教育吧!是的,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孩子,要努力  相似文献   

10.
赞扬别人是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然而怎样赞扬别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会说:“Good ,good,very good!”别人听多了会生腻,甚至产生反感,觉得你言不由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赞扬别人呢?龙老师的做法相信会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启蒙》2013,(Z1):20-21
期末复习课很重要,晓霞却犯了头疼病,医院检查是神经衰弱,只好在家休息了。为什么晓霞刚刚上初一,就得了这种病呢?一定是她太用功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老师,晓霞迷上了摇滚乐,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听录音带,有时整夜整夜地听。这可使得班主任震惊不小。班主任做了细致调查,类似晓霞这种情况的同学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12.
《母亲培育我成长》教学建议□郑明英一、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懂得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教育学生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二、教学要点1.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2.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三、教材分...  相似文献   

13.
我刚来到学校就听人说李茜不念书了 因为她觉得同学们看不起 ,她 想想自己 又何尝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常希望自己 走自己的路。 , ? “让别人去说吧 可怎么也做不到 正在慢慢成熟的我们越来越在乎别 ”, 。人的眼光 可我们却也真的清清楚楚地明白 我们是来学习 而不是 。 : ,来做样子让别人欣赏的 可是 我们到底是为什么 。, ? 听了她带刺的话 我觉得很悲哀 我没想到分数像一堵厚厚的 , 。墙 把我和同学们分隔得如此遥远 父母的希望 老师的期盼 使我 , …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三的晨会课上,班主任谢老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你们打算怎么帮助他呢?”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给他捐款,有的说自己会去辅导他学习,有的说要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谢老师点点头,说:“我们班陈丹莉同学的父亲在大学读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而且前段时间家里又有人住院,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比较困难,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说着,谢老师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放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陈丹莉,目光里饱含同情。大家小声议论起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她不…  相似文献   

15.
每每去听课,总是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内疚的感情读,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请很有感情地美美地读……”于是,学生按老师的指令去读书,可读出来的仍然平平淡淡,波浪不惊。课后又常听老师说:“语文教学中难教的不是语文基础知识,而是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的情感挖掘出来?”可见,语文课堂要有读书声,这已成为许多老师的共识。但是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断,也许从中可以悟出点什么。到痛的情读的仍课教础导道情课许教学选中片段一学习课…  相似文献   

16.
中等个的程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年仅25岁。她常穿一身素雅的职业装,梳着简洁的“马尾辫”,粉红色的脸庞,一双俊美的眼睛,显得严肃而又亲切。程老师讲课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最让同学们纳闷儿的是,时钟仿佛也听从她的召唤,课讲完了,保准打铃。同学们追问她是不是暗藏什么电铃摇控器?要么就和门卫负责打铃的老大爷有特殊的联络暗号?可是她听  相似文献   

17.
一、课初谈话,唤起阅读期待师:同学们,听你们班主任说,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课余爱好。那么,谁能说说自己课余时间都喜欢干什么?水平怎么样?生:我课余喜欢打乒乓球,班里没有我的对手。生:我课余喜欢唱歌,老师和同学都夸我唱得好。……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觉得大家果然很棒。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通过《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去认识一位新朋友,看看他有什么爱好,他的爱好达到了什么境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你有没有疑问?  相似文献   

18.
集体锁     
“都是你把钥匙弄丢了,害得我们在外面等。”“才几天,就把钥匙丢了,你也太马虎了。”同学们都在埋怨丢钥匙的李艳。李艳听了,悄悄地哭了。这时,班主任老师来了,并没有急着追究责任,而是和蔼地对李艳说:“你去把我办公室那把钢锯拿来。”一会儿,门开了,教室里很快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一晃就到下午的班队课。老师看了大家一眼,问:“教室大门的钥匙丢了,谁能想出什么办法解决?”刘小明站起来,认真地说:“应该让她赔。”老师看了看李艳,问:“李艳是故意弄丢钥匙的吗?”“不是的。”李艳哭着说。“我们一味地怪李艳也不是办法。”班长陈路说。…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诞生     
陈小龙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没上晚自习,不是逃课,而是课把他给逃了。上网被抓,班主任要他回家反省,而让陈小龙苦恼的是,他家就在网吧上面,也就是说,他的家就是网吧。陈小龙不是一个不听老师教导的学生.可悲的是已经决定义无反顾去聆听老师教诲的他.结果却还是得去网吧才能反省不应该去网吧这个问题,想着想着,陈小龙觉得人生开始晃荡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一种令人担忧的教学套路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一连听了6节《合欢树》(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课。6位教师上课,内容与程序却基本一致———先让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再集体讨论课文的内容: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合欢树象征着什么?然后拓展讨论: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母亲?应该怎样对待她的唠叨?应该怎样热爱母亲?最后投影一篇内容相近的写母亲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说说它的主旨。听完这些课,我不禁感叹:语文阅读课是这样上的么?但这样的课又似曾相识,仔细想想,不久前连续听了多节初中课文《散步》的教学,也是这样上的。如果打开互联网,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是屡见不鲜,足见这种教学程序已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