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随着北方士民的大量南迁和中原先进文化的南传,南北经济文化有了频繁的交流。这不仅促进了东南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东南饮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东南沿海城市饮食业的兴旺。  相似文献   

3.
庚子年(1900年)间,上海报刊时论凸显出一种从上海、东南和南方的视角立论的东南意识,表现出上海和东南绅商关心时局发展和国家命运的社会主体思想.张謇作为江苏和东南地区的上层绅商代表,他在庚子年向东南督抚的陈言献策中,也显露出与上海庚子报刊时论类同的东南意识.特别是他提出的"西北"与"东南"的"名、实"互存论,是一种深涵政治哲理的时局观,它为我们考察张謇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东南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在近代更显突出.海洋文明到来后,日趋整体化的世界经济对沿海地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动,为中国东南沿海发展提供了先机;清政府仍用一贯的内陆文明思维,采取了"闭关"政策,既限制了东南沿海的发展,也使内地失去了发展机会;列强入侵致使东南沿海畸形繁荣,内地发展陷入滞缓,不平衡状况加剧;因得风气之先,更新迅速的思想观念对东南沿海起到了社会总动员的作用,为其长久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E: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第一张专辑《东南》吧? 东南:其实从音乐到视觉再到设计包装,我想在我的第一张创作专辑中传达一直坚持的一个概念:简单、真实的力量。其实也是想表达在这个浮华的时代,我还是我。  相似文献   

6.
清代东南诸省在开禁后与海外世界的接触逐渐增多,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东南督抚因担任海疆守土重任并兼管海关等事,事巨权重。乾隆后期一系列东南督抚腐败案件的连接出现,其反映的不仅是吏治问题,也涉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环境等问题。督抚贪腐所得及其投资意向乃至消费习惯等都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英莲 《文教资料》2008,(35):66-68
义和团运动是清王朝所面临的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东南互保是刘坤一等东南官僚和精英对这场危机的应对策略.东南互保政策,体现了东南官僚集团在处理社会危机时的保守性和激进性,有效地缓解了"庚子危机"对东南社会稳定和繁荣造成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8.
王荣林 《运城学院学报》2002,20(3):71-71,85
近代华侨投资对东南沿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东南沿海近代企业的发展,二是加速了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三是促进了东南沿海交通运输的发展,四是推动了中国橡胶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与“时代”为视角来考察孔雀何以“东南飞”没有价值;从“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的角度探讨难以说明“东南飞”之原因;“东南”并非生命的家园;《孔雀东南飞》并非“离去之歌”,“充满希望地等待时序的重生,这就是‘东南’飞去的意味”去“想当然”未远。所以如此,乃因“挖掘”过深。本诗首二句,意义在后者,其可以说是给整篇作品定了“调”;前句则没有太多的深意,“东南”一词无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民间长篇叙事诗,自古以来对“孔雀东南飞”的讨论颇多,受到佛教思想、凤凰文化和以阴阳五行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影响,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来解释“东南”二字,意义更为贴切,也表明孔雀“东南”飞是焦刘二人对自主婚姻爱情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泾师之乱"前,由于东南转运线屡次遭到叛乱藩镇的阻截,唐廷通过诸如武装押运、开辟新的运输线路等举措来加以应对,但收效甚微,"泾师之乱"的爆发,即与长安物资供应拮据有关。乱后德宗被迫逃往奉天、梁州,播迁之际为了应对危局,唐廷及东南地方官员及时采取行动,对东南转运线做出调整、改变,或新辟运路,以确保东南物资的转输,为平定叛乱、收复京城、稳定政局提供了经济保障。德宗返京后,重新恢复和调整后的东南转运线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考察德宗播迁前后三个阶段东南转运线的变化,可知转运线路的通畅与否,与朝政时局,特别是唐廷与河北、淄青、淮西等强藩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一方面,朝政时局特别是唐廷与强藩之间关系的变动,往往引发东南转运线路的调整与改变;另一方面,东南转运线路的调整、改变及其通阻变化,也会及时地反作用于朝政时局。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少数民族诗词源远流长,承袭了巴歌的特色,是巴歌的升华。唐宋朝,汉诗的传入,对渝东南少数民族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本地少数民族作创作的诗词开始出现并发展,并一直沿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论东南互保     
晚清地方势力借助洋人发展自己的势力,当清政府对外宣战的时候,违背中央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协议。这一局面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也众说纷纭,但是主要的要看到南方在此协议保护下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尤其是刚有起色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苏平 《教师博览》2010,(11):48-48
英国伦敦东南一所小学的校长马克·埃尔姆斯的工资,几乎相当于英国首相年薪的两倍!前不久,伦敦东南一所小学的校长马克·埃尔姆斯2009~2010年度的财政收入被曝光.也一下子成了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文化非常浓郁,包括族人团聚、哭丧等六个程序,文章通过对丧葬六个程序与宗教孝道文化的简单论述,得出了渝东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始终与中国孝道文化密不可分,是共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分析历史上东南区域开发进程及其规律,认为东南开发的动力来自华夏农业文明的南移,其波浪式特征非常明显;每一波开发高潮的掀起,都与华夏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经过三次大的开发浪潮,东南区域融为中国母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新的东南发展热潮和台湾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将在区域内部重新弥合后再现。  相似文献   

17.
仿佛过春节的时候,看见叔叔伯伯们都在燃放爆竹,爆竹声噼里啪啦,传遍东南西北。看着看着,它眼热了,心动了,忍不住了,多么急切地希望这世界上也能够有自己的声音,于是,歪歪趔趔地跑上前去,伸出它白胖胖的小手,也点响了一串鞭炮。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苗族在苗族这支庞大的民族队伍中随着部落的迁移,与其当地的民族杂居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风俗,其民歌也在这样的民风中得以发扬光大。经过这样多年的变迁和与多民族的相互渗透。渝东南苗族民间歌曲至今能保留该民族特色的原因,可从其民俗方面得到解释。民族通婚习俗和民族语言是苗歌保持民族特色的直接原因。苗族民族文化中现在仍保留民族特点的主要是民俗文化要素,其中最能突出表现苗族民俗的主要是民歌、婚丧、语言三项。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渝东南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适度超前型旅游发展模式、区域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模式、区域旅游联合营销模式等适合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的四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唐文治局面之形成历经太宗朝秦府文学馆学士、弘文馆学士,则天朝北门学士以及玄宗时期的集贤院学士和翰林院学士之逐步推进。而此五馆学士中之东南学士与东南学术,对于学馆构建、政治顾问、礼乐制定、律史修撰等都贡献极大。有唐一代文治之隆盛,是由于太宗、则天、玄宗三朝重东南文士之文治积淀而成。东南文士在大国盛世文化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