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学会如何上课,也要学会如何评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大力开展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5年3月,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实验学校,这意味着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真正确立。我们在合作探讨“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听评课作为一种合作研究方式,它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听评课,却又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老师们缺少听评课的框架,即我“依据什么”听评课?二是听评课的活动很不规范,即“如何”听评课?于是,我们在崔允都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开始了听评课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实验学校,这意味着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真正确立。我们在合作探讨“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听评课作为一种合作研究方式,它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听评课,却又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老师们缺少听评课的框架,即我“依据什么”听评课?二是听评课的活动很不规范,即“如何”听评课?于是,我们在崔允都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开始了听评课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教师的指导老师,我们总是特别重视指导他们如何上课,却往往忽视了引导他们怎样听课和评课,这可真是个极大的遗憾。不可否认,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及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方法。其作用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如何引导新教师听课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以为,这个问题分课前准备,课堂聆听、记录,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应该引导他们做好以下工作:理论储备。在掌握教学常…  相似文献   

5.
评课是学校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真正实现有效评课,关键要抓好"评教"与"评学"这两个环节。在评课教研中如何做好"评教"与"评学"呢?一、如何做好"评教"  相似文献   

6.
教研活动中教师如何听好课与评好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课与评课是最常见的教研方式.听课与评课对教师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专业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听课评课过程中通常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要听好课与评好课,一是要建立健全听课与评课的制度;二是要保证全过程、全身心地听好课;三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好课.  相似文献   

7.
评课,具有多种形式与功能。对于教师来说,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怎样评课,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听课后,见仁见智,几乎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关“怎样评课”的文章也并不罕见。但如何评好课,对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茫然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评课?笔者认为评课者最起码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魏述涛 《广西教育》2012,(40):47-47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而言,学会听课评课无疑会极大地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下面笔者就生物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听评课。  相似文献   

9.
教师听评课亟待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听课、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然而,现实的听评课长期以来只被作为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或者一个要完成的任务.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亟待专业化。具体来看,教师的听课评课要走向专业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听评课活动不仅是一个评价教师、评价课堂的手段,也是研究课堂的手段,让听评课成为新教师、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的手段、途径。通过教研员+特级教师架构听评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参与听评课研究熟悉听评课的程序,成长为实践+研究型教师,在规范的听评课活动训练下,知道怎么听课、怎么评课,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引导教师做课堂研究,教师就会改进自己教学,也就会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听懂了吗?真的学会了吗",最终使学习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评课是指对一节课进行评议。评课在今天非常普遍。为了评优秀教师、评教学能手,需要进行评课;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进行教研、科研,也需要进行评课。这里所说的评课,指的是后一种。评课对教师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采取什么样的评课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评课大概有以下三种方式:1、领导、专家一言堂的评课方式。由领导或专家对教师的课进行评价,教师只是被动地听,不发表任何意见。2、教师有限参与的评课方式。教师先向领导或专家汇报课的设计和思路,然后再听他们进行评价。3、领导或专家与教师合作的评课方式。教师与领导或专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互相进行交流,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探讨。那么作为科研、教研人员,应该采用哪一种评课方式呢?我们先对几种评课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国君 《考试周刊》2014,(57):61-61
<正>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是老师和学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顾名思义,讲评课就是既要"讲",又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这往往能够反映出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和教学技能的高低。"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要评出信心,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上好试卷讲评课,是教师尤其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数学讲评课枯燥是人所共知的,如何让每个学生愿意听、  相似文献   

13.
评课中一个被忽视的环节王庆家评课是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评保者在听课后,对执教者的教学都要进行评议,指出其优缺点,提出希望,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然而,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评课者往往统揽了评课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校长听课后,一般要给教师评课。这种评课,有的是较为详细的分析,帮助教师把握课标,研究教材;有的是针对教法,相互探讨;有的是提出问题,引领提高。评课可长可短,有时甚至利用课间交换一下意见即可。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评课应注意以下三点:一、理解课堂教学活动的含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如何定位十  相似文献   

15.
听课评课是一项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经常开展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会上课,学会听课,还得学会评课,这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现实中.存在着教师把听课、评课当成负担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说.对听课本身不感兴趣以及缺乏听课技能是导致听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这集中地表现为有的教师不明确“为何听”“听什么”和“怎样听”。专业化的听课评课需要教师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师听课评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听评课是一种全新的品德学科教学研究方式,“校校通”为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活动平台。网络听评课较之于传统听评课具备一定的优势:便捷、快速的特点调动了品德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自由、灵活、互动的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不见面的网络“书面”评价使评课更加真实可靠。当然,我们应当认识到,网络听评课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替代教研的内容,要真正提高网络听评课的质量,必须要做到听评课的内容和网络传递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经常性的、最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它是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那么如何听评课才能达到指导他人.提高自己的目的呢?又应该如何开展听评课活动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发表拙见。  相似文献   

18.
评课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大力开展听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评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校举行了《如何评课》一书读书交流会,该书介绍了评课要评哪些内容,评课有哪些技巧及评课的方法等。“优秀的评课稿应是一篇精美的小论文”,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誋教授建议:需要重视对“听评课”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由此可见听评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听课、评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学习的主要方面是对课堂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听、评课。学校也往往引导教师向着这一方向走,每学期组织“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以便让教师们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很多时候课讲了,老师们也听了、评了,却总感到有某些不足。到底有哪些不足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听评课方法存在某些不足。正确的听评课方法除了要“听”、要“评”以外,更要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