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娜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35-39
认识论在整个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主体能动性思想则是康德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握康德主体能动性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主旨,了解康德主体能动性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意义,有助于准确掌握康德认识论的本义,有助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康德哲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改变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研究方向,而且在于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家。相对于康德哲学的丰富内涵而言,我国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对他的道德哲学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打算粗浅地探讨一下康德的道德哲学。 1 认识论构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内容。西方近代认识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问题,即主体是否有能力认识独立于它之外的客体及其本质,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客体及其本质的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的早期,经验论者和理性论者虽然在  相似文献   

3.
试论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王瑞芳康德认识论是在批判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他看来,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有其片面性,都没有弄清楚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他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分析人本身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他把认识论研...  相似文献   

4.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认识论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瑞士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在对儿童实验心理学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原理".他从认识的个体发生的微观考察中,深刻地揭示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为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如果从现代自然科学和发生认识论中得出否定反映论的结论(见汪信砚:《认识的主体性与经典认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所谓“感性”是指主体自我借助于感觉经验而形成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即感性直观形式。他把人类的直观分为经验的直观和纯粹的直观。直观在康德认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的直观学说反映了康德哲学的调和主义、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实质,但也体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阿赖耶识产生于印度佛教认识论的发展,康德哲学中的主体认识模式来自欧洲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发展。二者虽然来自不同的文明体系,但在探讨认识论问题时它们所指的内涵是具有一致性的。它们都是认识产生的所依、都与主观感觉相连通,是认识对象的形式赋予者。就其差异性而言,康德主体认识模式的先验色彩较为浓厚,而唯识论通过名言种子与现实的相互熏习解释诸法的产生,其具有一定的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7.
面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争议,弗里德曼另辟蹊径,从新康德主义视域出发,试图将库恩的历史主义理论与早期逻辑实证主义传统结合起来,重新阐释科学发展的连续性问题。通过对卡尔纳普等人的新康德路径解读,弗里德曼用一种动态的、构成性的相对先验论主张替代库恩以来认识论研究的自然化和相对主义基本理路,以保留人类理性和规范化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试从康德的生平和其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土壤入手,分析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从人性论、认识论和道德论出发论证人类受教育的可能性、认识能力的能动性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康德的哲学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开展"德育"、"智育"、"美育"提供了哲学依据,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903年以后章太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逐渐从自然科学知识转到了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在IAn年东走日本后,他对西方近代的哲学、近代社会学和近代政治学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方近代的哲学家中,康德的哲学思想对章太炎影响最大。章太炎在论及“种子”之说时,他所用的“种子”或“原型观念”等概念与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和“知性的纯粹概念纯粹范畴”是完全一致的,从认识论而言都是一种唯心论的先验论。章太炎欣赏康德关于‘迫在之物”的诠释,他认为‘惊德见及物如,几与佛说真如等矣。”①康德以‘怕在之物”为万…  相似文献   

10.
瑞士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哲学认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怎样看待这个心理学中的哲学角度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中的认识论思想,给予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一、正确看待认识论主体和客体范畴问题主体和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认识论范畴,是近代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皮亚杰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入手展开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其发生认识论将哲学认识论问题改造成个体知识生长的发生认识论问题。他认为,传统认识论存在一个忽视对人类认识发展的研究和科学实证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哲学在近代以认识论的身份出现。认识论把人和对象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极──主体和客体,放人认识关系之中进行考察。海德格尔认为,包括康德在内的所有哲学家都未能真正解决主、客体分裂的矛盾。而要彻底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把哲学的眼光从认识论中抽出来,面对更加广阔的存在论视野。他本人对此进行了尝试。本文拟从近代认识矛盾的提出和初步解决出发,对海德格尔这一视野转换的尝试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正确地认识审美现象,深刻地揭示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以便有效地指导审美实践。因此,美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对审美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自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成为认识论的代表。它纠正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也改造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将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只有借助于这样的认识论,才能够认识和阐释复杂的美学问题。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康德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但其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从认识论的角度阐发了能动的主体学说,强调人在认识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只有能动的主体才能真正正确地揭示人类认识的奥秘。能动的主体是认识的前提并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影响着认识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知识的构成和形成,知识对象的建立以及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关系等方面;并且,认识的主体性根源于“自我意识”或“统觉”的先验统一性。康德的主体理论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马恩全集》第一卷,588页)按本人理解:康德哲学的革命作用在于,不仅使哲学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而且使哲学由对认识客体的关心转向对认识主体的重视;康德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辩证法(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的发展。直观与对象——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辩证建立康德认为,旧哲学由于陷入迷误而收效甚微,问题首先发生在对认识对象的错误理解上,他们把对象确定为超经验的、人的认识能力无法把握的“物自体”,这样一开始就将认  相似文献   

15.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着矛盾,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到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克服认识的矛盾,必须从认识论中走出来,并以新的眼光来开拓哲学的视野,实现哲学的视野转换。海德格尔在存在取代认识论便是实现哲学视野转换的一种尝试,海德格尔以“在世”为主题的生存论开拓了不同于近代认识论的更加广阔的哲学视野,这一哲学视野的开拓对于哲学历史问题的解决和时代精神的表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科学方法论使传统哲学变成科学,只有科学方法论才能诠释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它也是解决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三方面现代意义的说明,使我们懂得近代以认识论为主的哲学转变到现代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的哲学的渊源,从而揭示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哲学研究越须依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的根本观点是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是关于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观点。它揭示了人的实践能动性对于认识的根本意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观点,就是关于认识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发生、发展,和反作用于实践的观点。这一观点说明了人的认识能动性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展示和表现。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多年来哲学界是做了充分研究的。对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变革。从认识论意义上讲,主体是指具有认识能力的理性存在者,他是信息的发送者,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占据着主动地位,而客体在主客关系中被动地接受信息,主体客体的位置不能换。而在康德哲学中,对象要去符合的知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在认识客体时所使用的知识,而是人在认识客体之前就拥有的先验知识。作为经验存在者,对象必须去适合的就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这种先验存在方式,即先验知识。一切现实的对象都是先验知识构造的,这样,先验知识就成了本原,对象就成了派生物。所以对哥白尼式革命不应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读,而应从本体论的角度去解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基本上解决了认识的重要性、经验起源、理性作用和能动性等问题.主体能动性的物质基础、认识过程的辩证统一、实践的科学合义和作用等问题则提出而尚未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沦,是建立在劳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的,进而通过深入研究主、客体的分化与统一,而使认识论与唯物论、辩证法及历史观融为一体,从而在哲学史上实现了认识论的变革;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已转向以认识论为中心,通过引进系统科学,将使认识论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并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科学预测和科学决策而表现其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认为,自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发展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学取代认识论。认识论从事于认识的批判,解答认识可能性问题,而实证主义知识学则局限于经验科学的方法论,将知识与科学等同起来,取消了认识的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陷入了唯科学主义和虚假的客观主义。哈贝马斯从认识对自身的反思入手,揭示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批判了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及其科学观,为奠定社会批判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