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作为一名记者,具备什么素质,才能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才能在复杂纷纭、变化多端的生活中迅速而准确地发现、捕捉、筛选和传递信息呢?我认为新闻采写应当具有足球意识。抢先到位意识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抢先到位意识,必须有一种竞争精神。所谓抢先,就是将突发事件,读者最敏感的社会问题,经筛选后变为稿件。社会生活中各种纷纭复杂的关系无不反映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中来。因为你的采访活动常会遇到职业、职务的障碍;年龄、性别、文化障碍;语言、性格、环境障碍等等。要尽快完成采访任务,达到抢先到位的目的,就必须千方百计克服这种或那种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人物。在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访工作的成败与所写稿件的质量。对于采访者来说,在采访中如何调控好与被访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取得良好的采访效应,从而获得足够的资料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长期采访实践,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才可能与被访问者迅速沟通,达到令人满意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常与被采访对象产生交流障碍的问题,提出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提问技巧,即在提问中应包含语言、策略、情感三种素质,以达到记者从被采访对象处了解真实情况、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法制类节目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性、严谨性以及个案的特殊性,记在采访中的方式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一档好的法制节目往往与记独到、细致、深入、到位的采访密切相关。总结两年多来,笔在浙江电台《法律直播室》节目中从事法制新闻采访的工作实践,认为广播法制节目的记在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6.
骆佰松 《军事记者》2005,(11):23-23
隐性采访是指记在采访过程中不公开记身份,或公开记身份但不道出真实意图的采访。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记对于通过正常渠道采访而无法得到的新闻素材,常常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以满足广大受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但是,有些记在进行隐性采访过程中,对一些法律法规掌握还不够,以至不能很好地或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因此,记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按照合法的依据,把握和运用好隐性采访的原则,在完成新闻采访和报道任务的同时积极维护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采访公众人物,通常是带着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与被采访对象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采访者希望通过采访了解什么东西,大都已打好腹稿甚至是拟好了提纲。这样的采访大都并不要求采访者具备专门的知识,只要了解情况具备常识,就能完成采访任务。读者希望了解的也是一般的面上的情况,大都只与生活、人生、事业等相关,牵涉到专业甚少。  相似文献   

8.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象机、录音机或者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的《广播电视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只适合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采访对象,如在敌方或犯罪分子中的采访。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  相似文献   

9.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10.
王育红 《青年记者》2006,(16):78-79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接纳关系,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的社会调查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编辑提供新闻线索、采访对象和报道思路的既定式采访,另一类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自主式采访。既定式采访只要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并被编辑采用,而自主式采访不仅需要熟练的访谈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敏感。在对受众眼球的争夺战中,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一名优秀的记者不能仅仅盯着编辑安排好的新闻事实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必须主动地沉浸在生活之中独立地发现、判断新闻事实。这是对记者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资料的详尽全面是写好报道的基础。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新闻记者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便能得心应手,更易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实施新闻采访的具体形式,要因人因事而宜,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3.
大量年轻新闻从业人员的不断加入,为新闻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年轻的新闻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经验不足、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弱势,直接表现为在采访过程中,心理准备不充分或者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尤其在面对重大事件采访,焦点人物、知名人士访谈等任务时,因为不能很好地掌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不能很好地把握采访机会,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采访的质量。那么,年轻记者怎样调整好心理呢?  相似文献   

14.
张婴 《视听纵横》2002,(5):83-84
我是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帮助》栏目的一名编导,从《帮助》栏目开播之日起就一直和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困难群众打交道,以前曾做过农村栏目——《田野的风》,主要也是侧重于人物类的节目。我觉得在这类节目中,人物采访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其实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离不开人物采访,尤其是以人物命运为主线的节目中,更要进行大量的人物采访。因为从知情人物或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的新闻材料最直接,最具体。但是我们平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物采访空洞、套话,缺乏深度,似乎说不说都没什么太大关系。这样的人物采访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怎么样的人物采访才能吸引人呢?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揭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和想法的采访,以及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采访是最有魅力的。在形式上,电  相似文献   

15.
心理分析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要研究被采访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采访对被采访心理状态的分析和把握程度也必然对被采访的兴趣、情感、愿望产生影响。他们或表现为热情、坦然、平稳,或表现为冷漠、激动、紧张。因此,如何对被采访心理进行正确分析把握,就成了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慎用隐性采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各种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记者通过隐性采访得到的往往是比较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说服力强,舆论监督作用大,深受群众欢迎。一、隐性采访运用不当的弊端然而,隐性采访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舆论监督作用;用得不当,不仅达不到记者的采访初衷,有时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引起法律纠纷。从近年来大量的新闻实践可以看出,隐性采访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国纲 《记者摇篮》2005,(4):59-59
与同行交流,发现一些人物采访之所以失败或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在采访中陷入了被动,往往是被采访客体牵着鼻子走,任凭被采访者夸夸其谈或话不对题,甚至记者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这就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无我”。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通讯员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采访中活跃气氛、引出话题、开阔思路、交流思想、融洽关系的重要媒介,也是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的“突破口”和“接近点”。因此,在新闻采访中,要善于及时判断和寻求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使采访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包波 《新闻前哨》2006,(1):68-69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诞生,足球记也开始逐步从业余向专业化过渡。这在日报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以前,各报体育部基本不设专门的足球记。随着职业联赛的深入,不但出现了足球记,在足球记中还有着明确的分工,从跟踪国字号球队的到地方球队的跟队记,记的素质也从以前的看热闹向看门道提高。究竟如何深入采访好一场足球比赛,确实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隐藏记身份或隐藏报道目的而进行的采访活动。在江西电视台《第五社区》的新闻报道中,由于某些特殊题材、特殊场台、特殊对象的需要,为了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记们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利用隐性采访采拍了许多鲜活的电视新闻,使《第五社区》好看耐看,充分彰显了电视新闻可视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