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老师进行家访的目的,一是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二是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各种行为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商量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家园密切合作,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进餐情况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幼儿家园进餐行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了解其中差异和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改善家园进餐行为,研究者针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家园进餐行为的案例,对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对幼儿在园进餐、在家进餐、和家园结合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帮助教师、家长改善幼儿进餐行为。  相似文献   

3.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一致性的调查研究王春燕邢少颖刘红云幼儿园、家庭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向上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家与在园的行为表现有所差异。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否...  相似文献   

4.
王树红 《山东教育》2004,(23):74-75
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愈来愈成为最重要和最实际的课题。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了家园联系的书面沟通方式——家园联系表。我园的家园联系表是表格形式的,表格分为两栏:一栏为教师意见,一栏为家长反馈意见。一般先由教师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情况和教育建议,家长阅览后再反馈幼儿在家情况及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提出意见与要求。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从家园联系表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密切家园联系。我园设立的“家园联系卡”,收到较好的效果。“家园联系卡”每个幼儿一本,老师可通过联系卡向家长通报教育要求和孩子在园的表现,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了解孩子在家情况等。孩子回家时,把联系卡带上,由家长在上面填写孩子在家的情况,或提建议和要求。孩子来园时,将联系卡还给教师。“家园联系卡”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可以保持家园的经常联系。此法深受  相似文献   

6.
张帆 《考试周刊》2014,(61):185-185
<正>节假日过后,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到家后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不一致,这一现象表明:家园共育不算成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沟通"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  相似文献   

7.
在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实施“家长不入园”的封闭式管理措施,家长无法亲临教育现场,减少了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无法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和生活。对此,文章从自主约谈、半日直播、相聚云端、幼儿画记等方式进行探索,尝试拓展家园沟通渠道。通过设计幼儿生活劳动课程、构建家长学校线上协同合作的家园共育制度、成立幼儿膳委会、提升教师和家长的信息素养等方式,来促进疫情防控期间家园共育的合作,提高家园共育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儿童发展中两个最重要的微观系统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中间环境系统——家园关系。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家长对幼儿在园的情况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幼儿对知识的掌握。鉴于家园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了解新入园幼儿现有的自理能力水平为使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新入园幼儿现有的自理能力水平。为此,在新生入园前,可采用问卷、家访等形式对幼儿自理能力做初步了解。问卷和家访的内容包括:幼儿是否会自己洗手、洗脸、擦屁股,是否会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通过调查,对幼儿自理能力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就能更具针对性,便于以后开展工作。二、家园相互配合,制订、贯彻培养目标幼儿刚入园,教师对其自理能力难以全面了解,且幼儿在园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生活自理次数家庭明显多于幼儿园。所以,…  相似文献   

10.
张爱萍 《考试周刊》2009,(25):221-222
本文采用现场详录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南京和苏州四所幼儿园的大中班进行为期二周的研究,通过家长描述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教师在园的观察,并结合幼儿的平常表现,对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家访是家园合作的一种好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便于教师工作。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走进幼儿,增进了教师与幼儿彼此间的情感,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通过家访使家长了解了教师,促进了家园合作,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家园联系手册是一种重要的家园沟通途径,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书写联系手册来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就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交流,或就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困惑进行探讨,共促幼儿成长。填写家园联系手册,要因人而写。正确评价幼儿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正确评价孩子。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手册》向家长宣传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的任务,也是家园同步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讲的“家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而且在文章中所谈到的多媒体运用也不是指对幼儿教育时的运用,而是幼儿园召开幼儿家长会时给家长播放的视频音像资料,是记录幼儿在园生活、娱乐的视频.毋庸置疑,这是一大创新,很有扩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细微的任务。”因此,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谈谈我园从科研课题的研究方面进行的家园共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的浮躁情绪与幼儿家庭陪伴的缺失,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及园所文化的形成,家园共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将家园共育的优点有效放大,还能促进学习型园所文化的形成。但教育主体理念的不统一、家庭教育的跟踪问效不明显、共育形式缺乏多样性和持续性,都成为家园共读模式和学习型园所文化形成的障碍。探索家园共读、创建学习型园所文化的实践研究是以幼儿园为基地,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四方协同开展家园共读,提高园所保教质量及家长的育儿水平,培养师幼终身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在园所师幼及家长中倡导、推行群体价值观和行为文化,是幼儿园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具有实践和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防疫常态化的特殊时期,幼儿园不再像过去那样将家长邀请到班级观看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录制并与家长分享幼儿在园游戏、生活的短视频成为家园共育的新形式。我所在的小班,正处于入园的第一学期,如何帮助幼儿和家长克服分离焦虑,支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意义,建立家园和谐关系,为家园共育打下坚实基础,是这个阶段家园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早期阅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科学系统的阅读训练中培养幼儿书面语言学习能力。教育活动通常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和家庭亲子阅读结合开展,通过家园共育初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幼儿教育是长期的、复杂的教育过程,园所、家庭缺一不可,需要双方主体通力合作,互相补充完成教育目标。本文立足家园共育基本要求,结合现阶段幼儿阅读能力实际情况,围绕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早期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指导家长从生活小事入手培养幼儿独立性是切实可行的,家、园共育能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幼儿园教育、教庭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而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独立性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更能为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奠定基础,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园品格教育课题组引领下,我们转变教师对家园合作观念的认识,凸显尊重和换位思考的品格教育理念,以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家园互动小案例为切入口,尝试家长的"主体"变化;变"旧"为"新";活用策略和及时跟进、集中展示等方法从细微入手调整家园合作策略,以期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家园有效互动,真正达到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品格内化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独自努力就能完成好的事情,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园方的配合互补非常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幼儿家长在幼儿教育之中大多处在被动地位,不能主动地做好家园互动。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家园矛盾在很多地方都有所显现。本文将根据这样的现状,分析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落实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在推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基础上,凸显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助力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