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5年,大多与教育相关。他曾创办《中学生》等刊物,编纂《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主持全国中小学、中专和大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新中国教材出版和编辑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为我国教育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担任过国家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编辑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  相似文献   

2.
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在它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之前的近30年中,曾团结了大批文化人,出版过一千余种图书,其中不少是具有高质量、高品位的精品图书。今年是开明书店成立70周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持编辑出版了一套《典藏开明书店版名家散文系列》,共16卷,内容包括曾在开明书店出版过的茅盾、巴金、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冰心、丰子恺、俞平伯、李广田等著名作者的散文集。中青社社长胡守文在这部巨著的卷首写了这样一篇序言: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作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秉臣,人中学后改字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家庭,家境清苦。1907年考人苏州公立第一中学(草桥中学),毕业后在苏州中区第三高等小学任教。1915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小学担任高小一年级教员,同时为商务印书馆编辑小学课本。1917年应邀到用直镇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叶圣陶首先对国文教材进行改革,自编国文课本,把自己革新教育的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叶至善在一篇回忆父亲叶圣陶的文章中说:“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叶圣陶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从1923年春进商务印书馆算起,直至1988年春逝世,叶圣陶在编辑出版这块土地上足足干了65年。在长长的编辑出版岁月中,叶圣陶满怀着对编辑出版事业的深挚热爱,编辑出版过《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等几十种刊物和  相似文献   

6.
1952年3月,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由出版总署撮合,开始商量合并。开明书店当时有三种刊物,一种是《进步青年》,读者对象是高中和高中以上学生,一种是《开明少年》,读者对象是初中学生,还有一种是《语文学习》。先是在上海解放之前,开明在北京创办了《进步青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北京的《进步青年》和原来的《中学生》合并,用《进步青年》作  相似文献   

7.
陈翰伯(1914—1988),祖籍江苏苏州,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西北文化日报》、《新民报》、《新民晚报》、《学习与生活》、《文汇》周报、《联合晚报》任编辑、副总编辑和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中国语文独立设科教育110周年之时,由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编的《国文国语教育论典(上下)(精)》隆重面世,本书精选了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论文88篇(另有13个作为附录的篇、段),呈现了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之初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母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前的民国小学语文课本,在古稀之年重新焕发光彩,是炒作,怀旧,还是反思,期待?很多人喜欢怀旧,特别是对新事物产生不满或者疲劳的时候,如今一本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又重回大家的视线。而这本年代已久的课本  相似文献   

10.
我社从成立时起,就担负着繁重的编辑任务:既要编辑出版《花城》、《随笔》、《旅伴》、《译海》、《影视世界》等数种文艺刊物,又要编辑出版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旅游读物、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门类的文艺书籍。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把编辑出版工作搞上去,就必须有一支能战斗的较强的编辑队伍。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把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和培养中青年编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对中青年编辑的培养,主要是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学习。从1981年以来,参加暨大、电大、华师、广州美院和北京“中国外国文学函授中心”等各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老课本,多由教育大师编写,图文结合.这些民国的老课本从身边人、身边事教起,浅显而不浅薄,通俗却不庸俗,易懂好学,让人很容易去接受.我们从《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国语课本》等民国课本中选取若干,让你在快乐之中感受到民国老课本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少年文艺》是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见证人,1953年创办于上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主要刊登供少儿阅读的小说、散文、童话、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范军 《出版科学》2000,(1):15-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1923年,他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当编辑,1931年转至开明书店当编辑。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前和之后,他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也曾在教育科研机构供职,但始终与编辑工作紧密联系。1942年,叶圣陶在重庆主持开明书店编辑所的工作,直到解放。  相似文献   

14.
刘玉梅 《编辑之友》2011,(8):119-121
《编辑之友》分别在2010年第11期和2011年第2期刊登王青先生的长篇文章《开明书店的编辑们——为纪念开明书店创建八十五周年而作》,详细介绍了开明书店同仁夏丐尊、叶圣陶、王伯祥、傅彬然的编辑史实。适逢开明书店创建85周年之际,当年由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丰子恺绘制插图的《开明国语课  相似文献   

15.
四五十年前,我在长沙农村念小学,上初中,从国文课本里先后读到叶绍钧的《蚕儿和蚂蚁》、《五月卅一日急雨中》。从此以后,“叶绍钧”的名字就一直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我很喜欢他的文章,这两篇课文都能背诵。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江西,百业凋零,印刷业更是十分落后。我省各地所需的学校课本、教材及各类图书,绝大多数是从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大出版公司印运而来,内地大都不能自行印造。当时我省除了为数不多的小型的手工业作坊式的印刷厂外,亦无较专业的大规模印制教材的书刊印刷厂。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他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方面的具体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主持编辑出版了各类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约五  相似文献   

18.
编辑风采     
《中国编辑》2008,(1):F0002-F0002
戴文葆(1923-)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编审。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1944年,在重庆担任公开发行的《中国学生导报》主编。1946年,出任《大公报》国际版编辑与社评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公报》副编辑主任,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三联书店编辑部副主任,中华书局编辑,文物出版社、人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在庆幸民国老课本畅销之时,更应看到现今语文教材的不足。语文教材的改革、重订编写标准已是刻不容缓,而民国老课本的"出版热"现象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2005年初,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再版付刻了叶圣陶、丰子恺编绘的《开明国语课本》,庄俞、张元济等编校的《商务国语教科书》,魏冰心、薛天汉等编校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三部民国老教材,顿时引起了出版界对民国老课本的  相似文献   

20.
王任叔(1901~1972)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他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近代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期间,他制订了中外古今文学名著的选题,倡议出版中外文学名篇《文学小丛书》以及中外名家的影印文学古籍等,为繁荣出版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研究,其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编辑是通过作者为读者服务的 王任叔说过:"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通过作家来为人民服务的."王任叔在这里是在强调联系作者、尊重作者的重要性,如果不联系作者、不尊重作者,拿不到稿子,编辑就失去了为读者服务的手段,也就无法履行编辑的职责.同时,编辑也要积极发现、培养作者,为自己的作者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