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郭亚南 《视听》2022,(2):51-53
互联网时代,现代媒介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作为"热媒介"的短视频以符合当下信息消费习惯的方式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短视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方式,还是大众可参与媒介生产的工具,甚至还因其"短"和"直观"的特性成为情绪集中的"发酵桶",让大众从"参与"中寻求情感的"共振".同属于影像媒介的短视频不仅在渠道上...  相似文献   

2.
赵紫芸 《声屏世界》2016,(11):46-48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日益成熟,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得以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得以拓宽,媒介环境焕然一新,电视剧的传播方式多元,多屏共存、跨屏传播、台网联动大行其道。本文以电视剧《芈月传》的营销方式为例,提出了乐视生态营销打造IP衍生品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1年的"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美国电视剧.以<24小时>为代表的电视剧,开创了美国电视剧的"后9·11时代",从创作形态到文化内核,当下的美国电视剧都表现出全新而完整的时代面貌."一个文化的价值和信仰的构成在于它的故事是如何讲述出来的."[1]蕴含在电视媒介文化中的美国电视剧文化,依靠其全球营销的成功战略和无可比拟的垄断态势,以更具有融合性和开放性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本土甚至他国观众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美国电视剧的背后,是一个沉浸于电视剧文化且具有传播能力的受众群体,他们对于当下美国电视剧中文化的高度认同、对新兴事物的全面接受,都在证明当下美国电视剧以价值观为核心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促使人们进入网络视听时代,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近几年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非遗类综艺节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项目和手工艺、召唤匠人回归的重要使命.因此,非遗类综艺节目要抓住网络视听时代媒介融合的机遇,在内容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本体层面出发,结合中国电视剧"长篇化"现状,探讨了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单位--"集"及其进行媒介传播的基本形态--"集剧".集,其诞生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技术发展、媒介本身、市场需要、受众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集剧"极大地释放了电视剧的艺术潜能,实际发展中受到了制播体制、审查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指出"制播联动"是实现电视剧合理长度、提升电视剧艺术潜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受众的收视需求和收视行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媒介技术的赋能下,年轻一代观众不再满足于像父辈那样的观看方式:家庭场景下"守候"电视剧,而是将观看电视剧与自己的交往需求、"迷"文化带动下的表达欲、作为"播散者"进行主动分享,以及潜意识中对颠覆文化霸权的朦胧渴望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剧观看景观.  相似文献   

7.
谢杰  王画眉 《编辑之友》2016,(9):103-107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加剧,“互联网+影视”的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传媒生态,包括韩剧在内的境外剧在华传播受到较大影响.一向重视中国市场的韩国针对市场变化,在传播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低价方式渗透至新媒体,加快与内地民营制作公司、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深度合作,借助社交媒体开展强势营销.全新的传播策略使得韩剧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公众的影响力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社会媒介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版图,网络传播是其中最主要方式之一,口碑传播的力量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利用口碑进行传播成了当下被广泛采用的传播方式和公关手段.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和公关学的角度出发,对口碑传播的特性进行初步探究,分析口碑传播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春节文化的群体仪式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被电视媒介仪式所接管,"不在场"的虚拟空间代替了"在场"的仪式场景,变成了由媒介发起的观看式的众人狂欢.而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右翼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单向度的人"被消解,人们更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意识,趋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并且形成新的春节文化仪式传播.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深层互动日益频繁,网络所构筑的虚拟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受众选择自主性的增强,电视时代的"涵化理论"无法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信息传播模式和内容结构的变化使得普通受众开始参与媒介拟态环境建设过程,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的线性传播模式,"涵化理论"的内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化建设也紧跟时代发展,给我国电视剧的传播带来了挑战。电视剧是广大受众群体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国产电视剧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新媒体环境下,为了提高国产电视剧收视率,国产电视剧要不断创新宣传传播模式。本篇论文主要讲的是在现如今新媒体大环境中,国产电视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吴美娜  项国雄 《新闻界》2005,(5):48-49,47
媒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人的行为方式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新传播技术的威力不但会重塑媒介产业,同时也会影响到依赖媒介生存的世界.本文中大众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大众媒介;新媒介则是指手机、摄录机、电脑等新兴媒介以及以互联网、万维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播形式得以改变,人们运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媒介不再威力无比,受众不再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和传受关系,媒介内容生产与消费两端的对立逐渐消失,一种以分享、参与、串连与自我呈现为特色的媒介文化正在显现.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梳理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轨迹,从迷群的聚集、关系的建立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参与社区建立,暗含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亚文化视角下参与式文化的独特实践.较之于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受众有了更多民主参与的可能性,然而距离实现真正的完全的"参与"仍然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4.
Web2.0交互式传播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业进入了社会化生产与传播的运行情境中。用户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的整个流程中,用户解读新闻的过程,也是对新闻文本的意义解构和价值再激活的过程。本文从媒介文化传播的视角,研究了社会化传播中互联网用户的新闻解读行为及其动因,剖析了新闻文本在传播中的意义解构与价值激活现象及其在塑造媒介文化、构建公共议事空间方面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等新媒体凭借自身特性,不仅契合了电视剧的传播特征,而且逐渐改变着电视剧的传播模式与营销方式.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电视剧传播的第二大渠道,甚至开始与传统电视台分庭抗礼.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剧呈现出“新一代受众逐渐崛起”“播出模式日益升级”和“营销推广多元扩张”的网络化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近几年的迅速崛起以及与PC互联网的无缝融合,在当下的传媒领域中,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成了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媒介即讯息",从纸媒到电子媒介再到新媒体,主导媒体的交替更迭不仅仅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交接转手,还意味着传播运作法则和逻辑的整体改变。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必须遵循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和运作法则,就剧作的形式、内容进行结构化调整,如此才能利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媒介改变艺术——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岩 《现代传播》2007,(6):52-55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发艺术的变革,关注传播媒介与艺术形态演变之间的历史呼应提出了艺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传播学视角媒介既是艺术的形式也是艺术的内容;媒介改变艺术的创作、传播及接受过程,进而改变了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而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又改变了艺术的本体性存在,使其获得独特的传播魅力,电视媒介的魅力主要缘于其能指与所指的相似性.热媒介的机械性、类型化、复制性迎合了大众文化的需求和特性,其抑制受众创造性、传播内容平面性的特点又与大众文化进行商业营销和社会控制的目的不谋而合;大众文化多倾向于热媒介,偏好偏倚空间的传播.冷媒介"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势必要求接受者有较高的参与能力;精英艺术多倾向于冷媒介,青睐于偏倚时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在传媒业的知识生产中,商业资本使媒体从业人员作为雇佣工人将劳动力转化为媒介产品,同时受众也通过"生产性劳动"不仅仅作为媒介产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而存在,也参与了媒介的再生产过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及技术形式的日新月异,这使得"使用者创生内容"的意义也超出了"消费即生产"的范畴,相较于形式的经济产值,受众对于传媒环境投入的完整意义也有待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9.
余冰珺 《今传媒》2012,(10):139-141
互联网改变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方式,文化产品以更迅猛、更便捷、更开放的方式向全球受众传播。然而,互联网技术仅仅拓宽了传播渠道,却无法消除语言、文化、规范等跨文化传播的诸多障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系统梳理了知名字幕组的传播背景、传播史及传播现状,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作为传播者的字幕组如何担负起"全球文化产品的传播者"和"网络时代的知识布道者"等多重角色,成为推动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20.
毛德胜 《传媒》2016,(13):42-44
电视剧作为电视文化的重要窗口,历来是引领文化潮流的重要角色.在"互联网+"的融媒时代,电视剧与网络密切结合,呈现出多屏幕、跨平台等传播特点,且互动性大大增强.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时代受者与传者的严格界限被打破,很多观众实现了从文化消费者向生产者的华丽转身.受众对热播剧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并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参与到电视剧的制作以及相关的文化评论、再创造与再传播中来,从而产生一种周期性的文化集群现象.这种文化集群现象,基于电视剧产生而又赋予了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对整个电视文化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