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境界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境界。本文试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4.
<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作了个有趣的统计,诸如“个人”“个性”“个体”“自己”“独特”“独立”之类的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共出现了90多次,可见,《课标》是特别强调“个性化”的。就阅读而言,“个陛化阅读”已渐成语文教学的时尚名词。但是,“个陛化阅读”不等于漫无目的或毫无章法的阅读,在阅读中若缺少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所阅读的文本也就只剩下“白纸黑字”的意义,谈不上“个性化阅读”了,因为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尹红斌 《文教资料》2007,(15):164-165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在其著名的论文《文学的召唤结构》中提出:文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是“召唤结构”,它们能激起读者相应的艺术感受,以自己的期待视野迎纳文本,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想象对此作出解释,填补文本空白,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可供欣赏的丰富的审美对象。文本阅读是读者与之对话、体验共融创造的回环往复的过程。三种切入方式:1.启动学生的“心理图式”,作个性化阅读;2.在师生互动中保持对话的继续;3.发挥阅读教学的主体创造性,升华人性。  相似文献   

7.
一、引导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意识的萌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个性化阅读有利于萌发写作的个性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干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有效引导,“干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惟一文本;  相似文献   

9.
一、导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意识的萌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因为个性化阅读有利于葫发写作的个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内容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理念,所谓探究就是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自主寻求答案,建构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属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范畴。“内容探究”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探讨文本蕴涵、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个性化行为强调了学生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对话体现了阅读的本质是主体与文本之间精神交流的一种心智活动。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把关注点从阅读客体(文章)向阅读主体(学生)转移,重视阅读主体的个性、价值观、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让他们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强加给学生。故此,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与“满堂灌”教学方式,真正地授予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主动权、自主权,让学生在不游离于文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情品味个性化阅读时产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55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见《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这种理念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不是主动获取意义,而是被动接受老师或者教材编撰者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进行的不是自己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阅读现状不利于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笔者结合有关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卢珊  吴倩 《语文学习》2024,(1):74-77
<正>纵观近年高考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不难发现,在所谓“反套路”命题的背后,实则是命题者对不同类型小说作品各不相同的基本阅读法的关注。无论是2018年全国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微纪元》要求考生回答“科学”与“幻想”的关系,抑或是2019年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要求考生“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题干要求下得出的答案无疑对所有科幻文学和历史小说都适用。如今,高考试卷通过多篇语料组合联读的形式,引导考生关注不同类型作品的不同阅读策略以及不同经典作家各自不同的创作基本法,以期对教材中风格多元、主题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渎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渎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股强劲的春潮。面对动态万变的语文课堂,如何将语文“个性化阅读”落到实处呢?一、创设氛围,让学生乐于“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接受文本之后,一定会有所思、有所问,既而有所引申、发挥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教师心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上的功夫必须落在构建崇本务实的阅读课之上。一、“本不固者末必几”——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谓个性化,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文本以及自身的基础、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教师的指导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真正的个性化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对共性问题的深入咀嚼与感悟。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读了课文以后,应该能够说得出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每个人物的各自特点。这是“共性化”的认识,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那么什么是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20.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要做到“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