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鹏 《教育与职业》2006,2(26):186-187
在大力加强和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民俗学以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了解民俗学,有助于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增强心理调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鹏 《教育与职业》2007,(23):156-157
开展高校民俗学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拓宽专业素质广度、延展专业素质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安排民俗学第二课堂活动时,应从学生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几方面入手,要注意做到课内外结合,立足本地量力而为,保证安全节约经费.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俗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可在"自主—合作"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以文化自觉意识去自主建构民俗知识,发现和认同家乡民俗,并由此生发对家乡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这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策略、课堂结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及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对民俗学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出于高校课程教学的需要,民俗学教材编写成为教材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俗学教材数量可观,民俗学教材建设集中表现在基础理论教材、专题性教材、跨学科民俗学教材以及国外民俗学教材的译介等方面。近40年来,我国民俗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发展过程,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文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演进,是文学民俗学意识发生发展的驱动力。感性文学民俗学意识与理性文学民俗学意识是文学层面的民俗学意识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观照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状态,有助于纠正当下文学批评的民俗学认识偏颇及消除某些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10.
民俗学作为一门研究民俗文化的专门学科,其自肇始,就与我国高等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俗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民俗学教育的发展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正在迅速成长,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分析了民俗学与高职教育的相互需求关系,提出高职民俗教育是我国民俗学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设计了民俗学走向高职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民俗学、城市民俗学、数字民俗学和跨文化民间文艺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高校民俗学课程,为了增强民俗学教学的效果,笔者对民俗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国内高校民俗学课程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并非是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难以解读新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是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未能探索出独特的知识生产机制和表述方式。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并非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贯穿学科发展历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不仅需要对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进行呼吁和研究,而且需要对中国民俗学学科进行知识社会史梳理,并且需要将当前相关讨论纳入长时段学科发展史中讨论。新时期,在民俗学者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年酝酿与探索,最终形成实践民俗学概念。尽管目前此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未达成深度共识,但就民俗学学科建设来说,应将其视为民俗学学科危机中的一次转机。  相似文献   

14.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确立年数较短的一门学科。从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森正式提出"Folklore"(民俗学)这一术语以来,民俗学的发展只经历了一百多年。这期间,随着民俗学的发展,各国民俗学界针对这一术语的概念与内容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争论,出现了许多学派。本文主要对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做一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俗学人,我们不满意民俗学的现状,我们批评国家没有给予民俗学应有的位置,我们对民俗学可以为国家的学术事业和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充满期待。所以,我们冀望把民俗学纳入国家的学科建设项目,通过民俗学的发展来双赢、多赢地回应各方面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正>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在民俗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壮大。2006年,民俗学硕士点获得批准。2007年,民俗学硕士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民俗学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2010年,以民俗学硕士点及民俗学重中之重学科为基础,社会学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水平学  相似文献   

17.
从民俗学的角度审视,对于"城市民俗学"的概念,可以有多种解释。本专栏这组文章以"城市民俗学"为主题,以北京市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和传统工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探讨相关民俗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力图以此拓展城市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城市社会史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学术参考。传统民俗学侧重研究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现代民俗学也要研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而在研究未来文化方  相似文献   

18.
提起日本的民俗学或民俗学史,首先会想到三个人,一位是日本民俗学鼻祖柳田国男;另一位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口承文学、宗教等予以解释的折口信夫;还有一位是对民俗学领域的物质文化做过贡献的原财界著名人士涉泽敬三。当然,构成民俗学主流的还是柳田与折口,其中,柳田的民俗学是日本民俗学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9.
在北美高等院校里,民俗研究不断发展。美国至少有509所高等院校、加拿大至少有19所高等院校开设民俗学课程,通常开设在英语系里,以民俗学概论课为最常见。虽然民俗学学位课程并不普遍,但联合以民俗学为重点课或副修课的某些学科一起,授予民俗学学位的专业却不断增加。绝大多数民俗学教师并没有获得过民俗学学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出现新的景观,然而由此引起的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无疑给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造成一定的干扰。作为民俗学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强化民俗学本土化观念,抢救民族民间活态文化,重视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