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清 《山东教育》2008,(9):64-64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赞誉虽然不太确切,但至少说明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值得赞叹的。然而,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春蚕、蜡烛的层面,而应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做新型的教师,创设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教育氛围,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关键问题,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时代命题。“教育科学的理想里,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是科学研究的成员。”目前长三角地区通过教育科研推进地区教育工作的发展正在掀起一个热潮。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聚焦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让教科研走进课堂,亲近每一位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回归自然和本真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结合能突破长期以来因脱离而致的发展瓶颈,引领教师开展基于教学的实际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促使教师获得理想的生活化的专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3.
教师期望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青 《教育探索》2005,(7):25-27
教师期望的性质和程度影响教育资源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分配,从而造成教育不公平。传统的智力观和学生观是造成期望效应中的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要求建立发展的、乐观的、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在这种新型学生观指导下,教师才能公正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正在迅速遍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家庭。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新型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实践新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师必须面临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而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就是师者与学生要创设平等、民主、宽容、接纳、安全、愉悦的教育环境,从而让学生以安全稳定的心理状态对待每一节课,在快乐中度过在校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终极目标是通过教育促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教师都无法避开“教育”这一词语的诘问。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己明确的教育观,没有一个努力的标尺和高远的教育目标,那他其实根本无权停驻于“教育”这一词语所指称的生命空间。正常的状态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视教育为最富有活力和朝气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项目一致,对象不同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均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其中,每一个目标领域又分为课程目标和基本视点两个层次。中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相同,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奠基工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逐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从而获得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谙熟“爱护学生”这一奥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是敏锐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悄悄话”教育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悄声语言让他们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的一种方法。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以荣辱观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形势下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指针。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校长,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责无旁货地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科学的理想里.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科学研究的成员。让教科研走进课堂,引领教师开展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探索.突破长期以来因脱离课堂实际而致的发展瓶颈.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鲜明特征与追求。那么,教育科研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呢?本文作以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等等。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相似文献   

15.
一个教师.他的教育信念的有无、思维品质的优劣、教育智慧的高低和专业化发展的快慢,其差异是造成“教书匠”与“教育家”之别的关键所在,其优化是构成现代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等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然而优化的关键是提高教育哲学素养。教育哲学素养是教师素质中的灵魂部分,重视和提高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理念由教师主体性向学生主体性转变现代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 ,是在尊重人、满足人、研究人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人、提高人、发展人的教育。教育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即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互动的关系。要实现从教师的主体性到学生主体性的转变 ,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思想 :(1)爱护学生的思想。爱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爱护学生 ,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习每一个学生 ,依靠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7.
王春忙 《陕西教育》2006,(12):42-42
就应试教育而言,课程改革是继素质教育以后的又一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它对教育的震撼非常之大,涉及到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与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8.
徐玉华 《教育现代化》2005,(10):124-124
现在的教育提倡教师要反思,而我们的幼儿园更是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每堂课都要反思,写好课后反思、主题反思,争取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社会对教育影响的大背景下,教育怎样消费成了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们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信息高速公路下的教育消费者需要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作为导师,他们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因为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敢于挑战数字信息社会与不断自我学习并能提出问题的教师,才会拥有理想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通过观察和接触,我发现周围有很多教师把关爱、赏识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然而他们当中的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后进生,冷落了后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