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四角色     
“教师是蜡烛”这一隐喻使人感到既喜又忧。一方面,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即生重于师。光是有方向的,光总是朝着一定的目标照;而作为教师的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学生转,教师的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  相似文献   

2.
蜡烛     
有的人喜欢鲜花,有的人喜欢绿草,有的人喜欢……而我却独爱蜡烛。蜡烛,它是生命之光。它是燃起人们心中希望的火种。记得很久以前的一天傍晚,大人们都出去了,我独自一人在  相似文献   

3.
文具与诗     
像皮你不惜弄脏美丽的衣裳,只顾用自己的身躯,去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尺子因为你是正直的,人们才能用你!铅笔有人只顾赞扬蜡烛,却忘了你。蜡烛给人短促的光亮,你却留下永久的辉煌。铅笔盒别光看外表美丽如果肚囊里不装文具,你自己也觉得空虚……指导老师:崔西燕文具与诗$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红光小学四年级@王志尹  相似文献   

4.
“老师像蜡烛”。人们乐此不疲地赞美老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常被引用经久不衰,成了经典句子。这句话虽然能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与蜡烛不一样。看,在黑暗中燃烧的蜡烛不断跳动的火焰,它在把生命化成光献给人类,但同时却在流淌着悲伤的眼泪。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老师在辛勤的奉献中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老师的劳动是艰辛的,她有着蜡烛一样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小米山上这支蜡烛所发出的微弱之光吧。  相似文献   

6.
新年小感     
丰子恺 《当代学生》2013,(Z1):95-96
我自从有知以来,已经过了四十几个新年。我觉得新年之乐,好像一支蜡烛,越点越短。点了四十几年,只剩下一段蜡烛芯子,横卧在一摊蜡烛油里,明灭残光,眼见得就要消逝了!我儿时,新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期。快乐的原因,在于个个人闲,个个人新,个个人快乐。从元旦起,真好比天上换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7.
实验预习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到西透镜与焦点之间(u<f);放到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2f>u>f);放到2倍焦距之外(u>2f).用光屏接收所成的像,观察像的性质以及像到透镜的距离情况,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主要是观察蜡烛的火焰经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所以蜡烛是物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 思考题 1.如图5-l甲所示,物体(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  相似文献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似乎从李商隐的《无题》开始,蜡烛便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现在人们仍然常用它来赞美那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如果说第一个用蜡烛来比老师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就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了。小小说《蜡烛》是否也落人窠臼了呢?当然不。作家胡炎可不是依葫芦画瓢,他用老瓶装新酒,赋予了蜡烛以全新的含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蜡烛的光太微弱了,蜡烛的结局太悲壮了。教师固然要有蜡烛的奉献精神,但在奉献的同时更要成就自己、发展自己。育人是从育己开始的,没有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的“光”只能是短暂的。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但是,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学校被视为工厂,教师是工程师,学生则是等待被加工的产品。工业模式强调产品标准的整齐划一,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主导下,学生鲜活的生命被遗忘了,学生多样的个…  相似文献   

10.
新年小感     
我自从有知以来,已经过了四十几个新年。我觉得新年之乐,好像一支蜡烛,越点越短。点了四十几年,只剩下一段蜡烛芯子,横卧在一摊蜡烛油里,明灭残光,眼见得就要消逝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父亲发现我因学习成绩优秀而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于是当着我的面点亮一支蜡烛,问:"这支蜡烛是在自己燃烧、自己发光吗?""当然是。"我说。父亲把蜡烛放进一支玻璃试管里,然后密封开口。这时,只见蜡烛的光焰在慢慢变小,很快就熄灭了。"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父亲问。"因为试管里的氧气耗尽了。"我说。"是啊!蜡烛燃烧,不只是蜡烛在燃烧,还有氧气在参与燃烧;蜡烛发光,不只是蜡烛在发光,还有氧气在参与发光,蜡烛的光里,有氧气的光芒。"父亲说,"假如人生是一支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话中有一词叫"捧杀",捧而杀之。如今,这词可改为"光杀",此为何义?即投之以生命不能承受之"光"而杀之!何为"生命不能承受之‘光’"?这"光"就是山洞中的那几根蜡烛,因为蜡烛放出的光,美丽的大蝴蝶才会退向更深处。为何?因为这蝴蝶的生命承受不起啊!现实中,这"光"变了,变为更先进的聚光灯的光,而那些文人学者便是这蝴蝶。于是,莫言火了,灯  相似文献   

13.
刘俊林 《考试》2008,(1):9-10
断句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方法一【示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参考译文: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相似文献   

14.
宋佳颐 《学子》2004,(7):5-6
一位老人,当他生命的蜡烛燃烧时,照亮了别人:当蜡烛燃尽时,他就悄悄地离去。2003年7月15日这天,他放下了正在进行的光电子学科30年内的规划,放下了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也撇下了瘫痪在床、相濡以沫50载的妻子,永远地走了。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光学界著名专家、国际激光领域知名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首席教授马祖光。  相似文献   

15.
蜡烛与水库     
蜡烛是人们用来照明的。它的特点是燃烧自已,照亮别人,常常被人们用来赞美献身精神:教师是用知识和精神教育人的,与蜡烛照亮人有相似之处,因此蜡烛精神长期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教师精神。“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甘为春蚕吐丝尽,愿为红烛照人寰”,这些古今名言一直用来赞美教师。教师也乐于把自己比作红烛,且甘为红烛,为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蜡踪烛语     
眨眼间断电了,四周都陷入了一片黑暗。我慌了神,忽然想起前几天买的一个杯子形的小香烛,于是,我拿了出来,点着了它。看着它那微弱的光,我突然想到,在这样一个灯光明亮的年代,它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我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蜡烛,只是在生日时将它拿来当作蛋糕的点缀,心愿的寄托。而现在,这被我忽略已久的东西却又重新显得重要起来,蜡烛这微不足道的光,也在此时此刻,将我不安的心情摸抚平静。桌上鲜花的影子被蜡光投在墙上,是如此的清晰。我看见蜡烛流泪了,不晶莹,却很有光泽。烛泪一点点滴下来,整个蜡烛在一点点减少。而在这春寒料峭的夜晚中…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说到教师这种职业,常常用李商隐的两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然而,教师们自己却说:我们不愿意被当作“蜡烛”!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就认为,与其让教师当“蜡烛”,还不如让教师当“电灯”。蜡烛的光是微弱的,电灯的光则更加亮  相似文献   

18.
燃烧的小树     
欧美人士生活习惯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比如,他们喜欢点蜡烛。荧荧烛光,营造出一种神秘、幽静、优雅的氛围。因此,烛光晚会要用蜡烛,宴请酒会要用蜡烛,圣诞节更是蜡烛大放光芒的时候。甚至悼念遇难的人,也要人手一支蜡烛,任烛光在野风中飘摇。蜡烛的造型千姿百态,颜色五彩缤纷;蜡烛配方各有特色:有的蜡烛虽小,但能点两三个小时;插在蛋糕上的生日蜡烛,没有烛泪;饭店、酒吧的蜡烛,绝不会冒烟呛人。“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夷”是  相似文献   

19.
“can’t hold a candle to”是一个很流行的表达,它起源于电还没有被发明的时期,当时人们都用蜡烛照明。住在大房子里的人通常会让仆人拿着一根蜡烛在前面照明引路。这一表达的原意是指不能拿着蜡烛给你带路的人不配当你的仆人。现在,它的意思是“远远比不上……”。比如,“辛迪唱歌远远比不上她的姐姐。”  相似文献   

20.
我愿……     
李旭山 《师道》2002,(4):26
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只做一次性的能量发挥;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燃烧了自己却不能点燃别人;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燃烧之后却换来无动于衷的黑暗;我不愿被称作蜡烛,因我从不相信自己能把别人照亮;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流着泪去“照亮”别人。我愿激励学生燃烧起来,像原上的野火永不停息;我愿激励学生沸腾起来,就像地下的热泉喷涌不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