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攀峰 《早期教育》2006,(1):I0005-I0005
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给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赋权;教育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成为可能……诸如此类的论述,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合法”的地位。然而,这种“合法”的教师教学研究在当前却表现出了种种“不合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而现有的课程资源存在着种类不丰富。网络资源大部分不免费、不共享,或因为脱离课堂实践而没有实效等突出的问题。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首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理解,提出借助博客这一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以教师为“支点”进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使课程资源来自教学一线、来自交流和反思、来自分享和体验;使课程资源真正可用,真正共享、分享和生成。让教师个人课程资源库的构建和共享成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课程意识,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做到开放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不受教材制约,突破教材极限,使课堂教学富于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教材”,而且是“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任何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支撑。语文教师,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范读、诠释、评价、点拨、描述、分析等)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无比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只有切实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而课例研究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一个范例,是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澄清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使开发行为具象化;能够生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实例;将课程资源开发置于循环研究系统中,提供了反思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空间;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要树立“生活世界”就是课程范围的观念,带领学生开辟“生活”课堂;树立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课程的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树立课程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树立课程发展过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观念,挖潜自己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建立多元评价的课程评价观念,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 ,能丰富课程的内涵 ,扩展课程的外延 ;能使教学融入生活 ,走向开放 ;使教师角色转变 ,范式更新 ;使“教材”变“学材” ,实现转型与“换脸”。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作为政治教师 ,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开发方式与途径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 ,我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些积极尝试 ,摸索出多种有效的资源开发方式。一、识别排查的筛选型开发方式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资源无需我…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目前学校可以开发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可以做以下分类:围绕国家课程,开发学科深化类、学科拓展类、学科综合类的课程资源;乡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资源以及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培训,教师们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普遍都能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很广泛的,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前的课程观念,认为教材(实际上过去的“教材”概念往往是指规定的文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讲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认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使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以及教学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性的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正确行动的根据、尺度和准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随意而行的,同样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笔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总是会不断地切磋教学技艺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美术课堂的“同课异构”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研方式。新课程理念反对“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同课异构”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善于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际,并且能利用和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课程概念的演化要求历史教师转变课程意识。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认为现阶段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科书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要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魏培鑫 《小学校长》2006,(6):47-47,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日趋强烈,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再以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各种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大量的资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课堂上。这些教学行为卅亨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教育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改革也意味着一种挑战,面对纷至沓来的新事物,如果我们开发和利用不当,那就会失去了它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当前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充满信心;新课程实施中最困难的问题是教学评价问题;课程资源的匮乏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者问的关系;准确理解和把握“淡化概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念,数学课堂上应该有一些“非数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师应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教材资源(课程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创造性地发掘和运用,以利于历史教学。世界史教材中有丰富的以英语表达的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好这部分资源,能较大地提高世界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鲁新民 《中学文科》2006,(10):16-17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教教材”走向“用课程资源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课程资源按其功能来分,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华东师大的吴刚平教授认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弥补教材之不足,促使教师跳出教材局限,促进专业的发展,促使学生跃出课本、开阔视野,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资源开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课程资源”。相关的说法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中国的教师一直被称为“教学工作者”,这是对的。但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此论述,笔者以为,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可以诱导学生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获取作文素材,还可以从学生内心世界方面去开掘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