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因网络质疑引发被质疑者的公关危机,是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形态。其中,网络搜索技术进步与社会失范行为增多、诚信缺失、受众知情权得不到充分尊重是形成网络质疑的主要原因。网络质疑阶段是舆论形成前的关键期,被质疑者应该迅速对质疑进行有效回应,避免因应对不当而演变成危机。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虚拟特质,使新闻信息传播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下新闻传播伦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媒介审判现象、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对人们正常生活和价值导向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组织传播的视角看“网络公关费”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传统公共关系的深度与广度大大拓展,同时,因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种种问题,网络舆论监督敲诈和网络有偿不监督成为两种最突出的失范行为,网络公关偏离正轨昭示着网络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深刻危机。本文拟从组织传播的角度,对网络公关费的潜规则成因进行分析、定性,探讨失范过程中的矛盾所在以及未来可能的规范模式,以期网络公关回归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化解社会风险和解决社会危机的过程中,危机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等领域出现一些危机事件,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网络舆论成为危机传播中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深刻地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构筑了一个拟像世界,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通过对网络舆论传播的描述与分析,指出网络舆论在传播中产生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现象,即个别的、偶然的网络舆论,演变成巨大的舆论势场,对现实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彰显网络舆论的传播特性。针对网络舆论传播所显现的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应对启示:①现实问题是网络镜像世界的根源,任何网络舆论根本上是人们对现实诉求的网络表达。②舆论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促使管理部门积极地面对舆论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培育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③尊重并关注网络舆论中网民弱小又强大的"蝴蝶力量",促使"蝴蝶力量"的良性显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网络推手的精心策划下,对外宣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企业杀手角色亦逐渐显现,我国企业屡屡因网络媒体中群体极化现象引起的舆论危机而碰壁,面对这种现象,本文在分析网络媒体中群体极化的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对企业面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解决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燕 《新闻界》2012,(2):47-52
突发事件之后常伴随着以谣言频发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危机,在本文案例中,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传播进程呈现一致.网络媒介为参与者提供各种互动工具,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幕后推手”与“正面引导”的双重角色.网络谣言的散布折射出突发事件之后社会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群体行为.为此政府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网民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哈尔滨警察命案”为例,着重对网络中“舆论监督”与“滥用监督权”进行论述。分析“哈尔滨六警察”命案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提出网络媒介监督是草根话语自由观点的交锋,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滥用网络舆论监督权的现象。在新时期下,应该正视网络信用危机,防止网络环境的沙漠化,提出积极构建健康网络舆论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女子虐猫事件”中,正是凭借网络传播的力量,虐猫主角身份才得以迅速调查清楚。但与此同时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网络传播侵犯个人隐私权、制造污染信息、制造语言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网络传播伦理危机,妥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董媛媛 《新闻界》2012,(5):38-41
本文通过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媒体文化环境的差异,结合"郭美美事件",分别解析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的媒介因素和主体因素,并提出如何减少网络危机传播"文化折扣"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具有强互动性、跨时空性、广泛性、强破坏力、群极化性、外溢性等特征.但危机并不是突然爆发的,从网络舆论热点转化为危机舆论,需要经过生成、传播和演变的过程.文章从自媒体传播舆论场的特征入手,探析网络舆论危机生成的结构要素、演化机制和生成动因,以期把握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演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危机,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4.
牛媛媛 《新闻世界》2010,(12):148-149
谣言有诸多种类,本文以网络地震谣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传播特点及形成舆论危机原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魏葳 《新闻传播》2014,(3):96-97
"微博体"作为网络时代新兴的文化现象,其话语形式不仅在微博平台和网络空间广为传播,甚至也影响到了传统媒体的话语表达,形成了舆论空间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流行背后,微博体现象反映了新媒体传播时代中更深层的文化危机。基于此,通过分析"微博体"的特征与本质,结合该流行现象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和作用,解读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背景下,"微博体"现象背后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6.
晏伟 《新闻传播》2012,(6):246+248
"卢美美"事件发轫于网络,源于网友的无心搜索之举,由于刻板成见下的舆论趋同、匿名状态下的群体模仿以及"把关人"的缺位,引发了网络传播的链式反应,演变成为网络暴力。在网络时代的复杂背景下,要妥善处理此类网络危机事件,必须做好合理适当的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17.
舆论缓释——危机传播下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诗阳 《新闻窗》2009,(4):84-85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而舆论缓释作为危机传播下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对于维护社会舆论稳态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当今社会巳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媒体要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嘉懿 《视听》2016,(11):126-127
以2016年7月初发生的南方洪灾事件为例,探讨突发自然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从短暂满足受众情感需求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偏离了媒体应该持有的中立态度,会逐渐降低了信息透明度,削弱受众信任程度,引发次生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9.
当下网络已成为最主要的大众传播途径,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新闻反转造成了伦理失范现象产生,主要表现为利益与道德、隐私与权利、盲从与理性等伦理冲突问题.对这些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由于技术层面、媒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原因诱发这些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伦理失范现象,可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把握以及后果应对等三个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从社会公众对网络群体事件中失范行为的接触、认知和态度三个层面,对网络审判、网络恶搞、人肉搜索、网络集会及网络流言等五种网络失范现象进行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