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想]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父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这种鉴赏在《荷塘月色》中已经学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自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是清代楚辞学的重要成果,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的楚辞研究著作。蒋骥在注本中所展现的重考据、求真求实的学术特色,常常被认为是乾嘉朴学的先声。蒋骥研注楚辞的学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清初学术风气的大环境相关,一方面又与蒋氏家学传统对其治学风格的培养密不可分。从武进蒋氏医家传统,蒋氏族人的博闻强记、擅文轻举业的天资,蒋氏几代人传承的自立立人的为学态度,蒋氏重视童子业、“共学”家学传统等方面考察蒋骥学术的生成,可以看到武进蒋氏家学对《山带阁注楚辞》学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阿土     
《中学教育》2006,(10):63-63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相似文献   

4.
“我不再做乖乖女”,这句直率而大胆的青春宣言由刘小萌在《我不再做“乖乖女”》一书中勇敢地喊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爱情诗中风物描写和情事抒叙二之间的艺术关系,历来有“比兴说”、“自然物象说”和“隐语说”三种说法。《诗经》情诗中风物成为主体观照对象的过程经历了五个层面,《诗经》爱情诗中风物描写与情事抒叙二之间进行着绵绵不息的情感交流。是“心物同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交友之道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有益的,另一种则是有害的。 孔子曾经提出过“益友”的三个条件。首先是直。直不但是心里不拐弯(正直),而且是嘴上也不拐弯(直率)。一般人,做到“正派”并不难,做到“正直“就难一些了。而要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就说出来,尤其是敢于对自己亲近的人(如朋友)直统统地说出来,做到“直率”,就非常之难。难之一在于碍于情面,很难说出口;难之二在于顾忌功利,很难下决心。于人有损(伤了对方的面子),于己无利(自己并无好处),便很难会有人去做这种“蠢事”。然而直言虽然难听,却是出于“真爱”。故如能得一“直友”,实乃人生之大幸。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中学语文教材都收录了《陈涉世家》一文。众所周知,《陈涉世家》节选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然而,对于“尉剑挺”中的“挺”字应该如何解释存在许多争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比兴笺》一书的作者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瑚先生就曾作过考证和论说,论定此书实系魏源所作,是魏源“以笺古诗三百篇之法,笺汉魏唐之诗”的《诗古微》之继续,只是后来为陈沆之子“遂其孝思”,才假托陈沆所作、署名陈沆而刻印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诗比兴笺》时的《出版说明》则说;“《诗比兴笺》四卷,清陈沆撰。一说系邵阳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沆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一个为皇上祝寿的精彩片段。为了给皇上祝寿,文武官员费尽心思,竞相拿出奇珍异宝.而宰相刘罗锅却用一只木桶盛满生姜送给皇上。出人意料的是,皇上对刘罗锅的这一桶堆积如山的生姜却大加赞赏。大力同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一别致礼物中蕴涵着别样的祝福,刘罗锅用一桶堆积如山的生姜寓意“一统江山”.  相似文献   

10.
这个星期,在外地工作的二爹一个人回来给奶奶祝寿。在回去的前夜,二爹特地问大家:“这次走得急,下次回来,要不要捎点什么东西啊?”  相似文献   

11.
《哀江南》一课选自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著名历史剧《桃花扇》。它为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隋志》总集类来源与具体录之考辨,说明其中多非总集;进而分析《善》的性质与杜预、挚虞书的时间,得出《善》或非总集,或成书迟于《章流别集》的结论,并指出学以《隋志》“总集类”全为总集和以《善》为总集之祖,均非圆照。接着,作通过有理有据的辨析,指出:《徐、陈、应、刘遗集》、《汉志》“杂赋”、《楚辞》、《书经》和《诗经》,均非严格意义上之总集,真之总集从《章流别集》始。  相似文献   

13.
在高扬人文旗帜的今天,“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当儿,执教曹植的《白马篇》(新编高中教本第三册)感受颇深。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忠勇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诗人自我写照),更见艺术功力:由外“勇”到内“忠”,先叙描后抒议,先果后因;环环相扣,步步蓄势,层层剥笋,卒章  相似文献   

14.
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有不同的版本,各版本内容相同问题的阐述也不尽一样。近期,一些教师向本刊提出不少问题。如“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谁的权力大?”“清代军机处是临时机构还是常设机构”等等。本刊希望广大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以便编者就某些普遍性的问题,请相关学者解惑答疑,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哈哈镜     
《广西教育》2007,(9C):47-47
某班上有三个很会睡的家伙,班上同学就给他们起绰号:“睡神”、“睡圣”和“睡霸”。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电脑》2006,(1):27-27
一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相似文献   

17.
稼轩词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变化奇妙,借典抒英雄末路之悲、壮志未酬之愤,悲壮激昂;或创造性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旨远,辞约而意丰,沉郁缠绵。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百炼钢”与“绕手柔”,刚柔相济,倾诉衷情。  相似文献   

18.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祭祖。历代文人多以“清明”入诗,抒发感怀。本文拟从众多的《清明》诗中撷取四首,浅析各自所抒之情。  相似文献   

19.
走进教室,刚说了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只听“哗”的一声,无降大雨,一点也不夸张,那她是“倾盆大雨”。同学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惊呆了,就连我也不由自主地抒目光移到了窗外。  相似文献   

20.
本对元稹、白居易同题之作《缚戎人》加以辩析,提出一个与陈寅恪先生不同的看法。陈先生认为:“乐天贞元既未尝在西北边陲,自无新所见闻,”因而不能“超越微之之范围而别有增创”。而本却认为:如果“立足以史”,元诗或有所“超越”和“增创”,但诗歌是学艺术,允许虚构,未必都要“亲所见闻”。如果从叙史的艺术性审美性角度综合考虑,则白诗的“超越”与“增创”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