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可了解到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足以评价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湘军是由被清政府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所建,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迅速崛起.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针对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兵的积弊,在浓厚的封建意识、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的指导思想下,改弦更张,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曾国藩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军阀的鼻祖.  相似文献   

4.
魏源、曾国藩、黄兴和近代中国军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级军事演变为资产阶级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湖南人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实践的开端;黄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段军事演变为资产阶段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湖南人作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实践的开端,黄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的历史价值在于文化启蒙及其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当时的历史际遇,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和辛酉政变后,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深厚政治或军事背景的“洋务派”的上台,促使这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率先在军事领域寻求突破,并最终导致了一场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军事变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晚清以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倡行船山学,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之后,船山学便走出湘学地域,成为近代中国的一种“显学”。曾国藩力倡船山学,是出于“保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树立湘军思想旗帜这样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曾国藩在政治、经济、学术、外交、军事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该文通过论述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形成、实践和成就,剖析其治学思想的本质,及其对近代的学术发展的贡献,对其治学思想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的建军理论.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浓厚儒学特征的思想体系。他创导的建军宗旨、选将募兵的标准、练兵驻军的方法等治军方略.皆可坐实曾国藩确系近代颇有建树的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掌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共产党人之—,他在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原则等方面,逐步超越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军事观点,开始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分析中国军事问题,将中国的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其军事思想反映了中国军事学术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预示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出现,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鼻祖。他所组建的湘军“赤地立新,特开生面”,走出了传统团练的窠臼;“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大胆改革传统兵制;“以礼治军”“勤恕廉明”,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教化和控制,这些措施开了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曾纪泽同为清政府高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虽是父子,但他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却有着根本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对办洋务的认识和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爱国观并不完全相同。曾纪泽在中华民族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面前,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对外思想与曾国藩的卖国投降主义路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曾纪泽更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和推崇。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作为社会制度文化的兵制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被迫进行了近代化的沿革。在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八旗、绿营经制兵制被勇营兵制所取代,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仿照西法编练了新军。近代兵制的沿革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层面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创建湘军对于近代军阀制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从"军阀"分析的视角探讨湘军组织的原则、方式和中枢,深入揭示了湘军组织聚合性与离散性相互交错的特点。这一组织制度因其封建性、宗法性和落后性而最终实现了对自身和中央集权的否定,为近代军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清末南方各省编练新军成果的重要检验,1908年安徽太湖秋操从演习之前的地形勘测、道路铺设、粮草弹药补给、治安管理等准备工作到演习进程中的大小实兵演练,体现出近代中国军事训练的变化。太湖秋操尽管未能顺利完成,但依然在中国近代军事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我军院校教育督导制度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是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建立军事教育督导制度,对于推进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本文通过对军校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建立军校教育督导制度的若干可行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