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贵刊一九八九年第五期《古代诗词拾趣》一文后,颇受启发,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我国丰富多彩的诗词形式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特作补辑。一、宝塔诗它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渐排列,除一字句外,其它都各自成对,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称为“宝塔诗”。关于这种诗体,《沧浪诗话》《全唐诗》等都把它归入诗,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也把它归入“一字至七字诗”,而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却把它归入词,算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诗的王国里,古今中外诗人争相创作了众多形式奇特的诗作,为诗歌园地增添了株株奇葩。 回环诗又称回文诗,指运用顶针、回环的修辞手法使诗句首尾相联,独成机杼。请看下图: 相传此诗为北宋秦观所作,是一首典型的回环诗,全诗展开即为: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醉, 时已醉兮赏花归。 宝塔诗相传唐代中叶,诗人白居易离京到洛阳赴任之际,友人王起等为其赋诗送别。席间,王起约定以诗题为韵,且各句字数依次递增至七字止,作“一字至七字诗”,因其诗句排列形似宝塔,故而 得名。这种“戴…  相似文献   

3.
闲话宝塔诗     
宝塔诗,顾名思义,即宝塔形状的诗。诗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宝塔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宝塔诗《茶》:  相似文献   

4.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5.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6.
宝塔诗趣赏     
在我国诗歌的百花园里,曾经开放过一朵娇艳的奇葩——“一七体”诗,它首句一字,末句七字,中间五行字数依次递增;每行对仗,讲究平仄;韵依题目,一韵到底。全诗55字或56字。诗的外观,俨然一座方块字堆垒而成的七层宝塔,故而有“宝塔诗”的雅称。奇特的宝塔诗,整齐匀称的造型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曾经诱发了不少诗人的创作雅趣。  相似文献   

7.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苜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味,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相似文献   

8.
宝塔诗品美     
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如等腰三角形。这种宝塔形的诗称为“宝塔诗”。  相似文献   

9.
宝塔诗     
钟叔河 《中学教育》2007,(12):55-56
汉文的方块字,一字一音,一字一义,分声调,讲平仄,所以才做得出"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样的联语,看起来工整鲜明,念起来琅琅上口,若是洋人的拼音文字,便无论如何不能够,要讲中国特色,这倒真是当之无愧的。只有汉字才做得出的还有一种"宝塔诗",它起源于唐朝白居易的"一至七字诗",宋时定型为词牌"一七令",后来流传到社会上,成了一种文字游戏,多用于谐谑,如形容麻子脸的一首:  相似文献   

10.
方东树《昭昧詹言》在中唐诸家中为白居易留了一方天地。他开篇即以“白傅”呼之,从其生平遭际来看,他与曾身居高位的白居易有着天然的隔阂。在选评白居易六首写景诗、三首寄赠诗时,他以“文法高妙”“兴象高妙”“用意高妙”作评点,与稍早一点或当时的诗坛大家相比,他有所纠偏,亦有所缺漏,这也是他力图调和唐宋诗之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三!雪·雪·火终;朴、二爸氰}花片,玉屑。譬}结阴风,凝暮节。蒸}高岭虚晶,平原广洁。,寻)初从雪外飘‘还向空中噎。侧千门百户皆静梦兽炭皮裘自热。 此诗双舞洛阳人,谁悟邹中歌断绝。 【作者】酥张南史(生卒不详):唐代诗人、一七体诗 的创始人。 【词语注释】l郑—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欣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古典诗歌百花园里,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诗,叫做一七体诗,又叫“一至七字”诗,读来饶有趣味。它的特点是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除了个别的字句外,其它都是各自成对。一般以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不论平起还是…  相似文献   

12.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这首诗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课本所选取的是前半部分,很像一首五言绝句。原题是《赋得古原草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析了白居易辞官回洛阳、诗友们送别时所作的"一字至七字诗",从而探讨其艺术功能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梁武帝天监二年,北方外族侵犯南朝,曹景宗率军反击,大获全胜。为此,梁武帝特意为曹景宗在光华殿设宴庆功,并叫当时最会写诗的沈钧给大臣们分派韵字。(这是古人写诗的一种形式,按指定的字韵写诗。)沈钧给每个大臣两个字为韵写诗,但考虑到曹景宗是武将,文化程度又不高,就没有给他分配韵字。但是,曹景宗这次出征,是以少胜多,本想吟诗抒发保卫祖国的壮志,见没有韵字给他写诗,就直接向梁武帝请求分配韵字写诗。但是这时,容易做诗的韵字都已经分配完了,只剩下两个不好做诗的“竞”、“病”二字。于是,曹景宗对这两个字思索了一会儿,沾墨挥笔,一气…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选用了白居易的《观刈麦》和王维的《使至塞上》两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下面就和中学生朋友们谈谈在学习这两首诗歌时应该把握的一些要点。《观刈麦》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喻诗为最有名,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相似文献   

16.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事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格调清新,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郅(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在留下的诗还有2806首。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0年(48岁)的深秋。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州行政长官)。白是先一年由江州司马晋升此职的。这时又接到穆宗的诏令,召回京城任职,异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情感的小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不同看法。一本小语辅导资料上说:“这首诗写作于长庆元、二年(公元821、822年),作者在长安时。”作者于  相似文献   

17.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  相似文献   

18.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19.
溪西鸡齐啼     
清代有一名对 ,以五个同韵入声字为上联 ,而以另五个同韵平声字为下联 ,即“屋北鹿独宿”对以“溪西鸡齐啼” ,这本来已经很见巧思奇趣了 ,而有人更在这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困难见奇的文字游戏。一个有名的例子便是以“溪西鸡齐啼”为一首七律的韵脚 ,规定在诗中要嵌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刀、尺、丈等字 ,要求全诗意脉一贯 ,对仗工稳。据传湖北有一才士王旷 ,自幼瞽目 ,一日在酒席上逢到此令 ,王略加思索 ,便按要求一挥而成七律两首 ,举座为之搁笔。他的两首七律是 :(一 )二十四桥月满溪 ,千回百转忆辽西…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对乐舞有特殊的爱好。他曾在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好听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船夜援琴》),经常是“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食饱》),“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对酒自勉》)。白居易一生,曾写过乐舞诗一百多首,其他诗中涉及乐舞者尚不在内。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白居易的乐舞诗和他的乐舞美学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