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化"是传统翻译理论"忠实"观的体现和发展,是翻译伦理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其中,居于规范的伦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的期待,而服务的伦理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翻译的发起者.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忠实"与"叛逆"两种翻译行为探讨译者地位的变化。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忠实于译文读者,而译介学中的"创造性叛逆"则给了译者创造性和叛逆性的空间。文章使用的"叛逆性忠实"这一观点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承认译者的叛逆性,承认译文中译者身影的客观存在,又承认忠实原则是贯彻翻译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翻译活动中不能忽略译者的地位,也不能夸大译者的地位。"叛逆性"归根结底是为了"忠实"原则。  相似文献   

3.
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明确自身的职责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翻译伦理的约束,既要忠实于原文作者,尽可能重现原文风貌,又要忠诚于委托人和目标读者,力图发掘译作的各种价值。切斯特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翻译的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充当跨文化交际的调停人,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与伦理,明确自身的职责,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自翻译伦理提出后,传统的翻译批评因满足于解释原文与译文差异的翻译研究逐步受到诟病,转而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将翻译看成译者的一种再创造的选择性行为。以翻译伦理模式为参照,宇文所安英译中国古代诗歌时,再现伦理使译文变得"真"、"信";服务伦理体现翻译的功能性;交际伦理强调译员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基于规范伦理对翻译行为和文本提出了基本规范,让译文具有更高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5.
对《红楼梦》两译本中宗教文化词"菩萨"、"神仙"的英译统计表明:传统的"归化"、"异化"二分法对霍译和杨译在翻译策略上的差异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译者翻译策略上的选择取决于其对不同翻译伦理的认知和抉择,即求真于原文作者的再现伦理、求善于译文读者的服务伦理、求美于文化"他者"的交流伦理以及求和于赞助人的规范伦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辩证的角度来探讨了译者的职业伦理,认为既不能摒弃传统的社会预期伦理规范"忠实",也不能将它视为唯一的伦理规范,译者应该根据具体翻译实践进行灵活处理,在各种制约因素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相似文献   

7.
肖媛 《海外英语》2014,(4):130-131,136
翻译伦理针对的是翻译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关系。而我们通过所说的翻译伦理更多的是译者的伦理。该文从信息流的输入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入手,以韦努蒂翻译伦理中的因地制宜伦理和"忠实"的伦理为理论指导,以翻译规范的目的 (明晰、真实、信任和理解)为框架,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几个译本进行比较,为今后译者提供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突出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但是译者主体性的不恰当发挥给翻译带来不利影响。翻译伦理体现在翻译个人伦理和翻译职业伦理两个层面上,其核心之一是"忠实",翻译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上,只有坚持翻译伦理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关系,译者主体性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辩证的角度来探讨了译者的职业伦理,认为既不能摒弃传统的社会预期伦理规范“忠实”,也不能将它视为唯一的伦理规范,译者应该根据具体翻译实践进行灵活处理,在各种制约因素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的伦理思想是对传统形而上伦理学的批判。解构主义的翻译伦理颠覆了传统的“忠实”翻译观,提出了求异的伦理诉求。解构主义并没有制定翻译的伦理规范,译者只能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做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翻译语境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求异的伦理诉求往往受到挑战,甚至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翻译伦理模式的表述虽然不同,但从整体性要求来看,都可以归结到"忠实性翻译伦理",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学术术语与学术框架之后的乃是传统一元化的"忠实"伦理的现代变体与多元呈现。基于这种认识,Chesterman的圣哲罗姆誓约为评价Newmark的观点提供了参照依据:译者应该以忠实再现原文为目标,奉行圣哲罗姆誓约说规约的职业伦理,这样才能不辱译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武晓黎 《考试周刊》2011,(25):26-27
传统的翻译理论将译者的角色定位于"仆人",主张译作对原作的绝对忠实。但是,事实上,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忠实地传递原作的风格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文学翻译。当然,不同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手法来重现同一文本的风格。本文拟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指导,针对国内对日本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的翻译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等值翻译观和等效翻译观中的"忠实"观点如今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该文结合关联理论对"忠实"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忠实"的对象是原文对原文读者(译者)产生的语境效果,而译者的目标就是要以该语境效果作为自己的信息意图,通过最佳关联假设选择适当的译入语语言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4.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交流活动,这意味着译者要遵守相关的伦理规则,明确自己的职责。如何处理主体间关系,协调文化间冲突,伦理学为此提供了崭新视角。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为译者的职责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译者应以忠实于原作、尊重原作完整性、推动母语发展为己任,在翻译中既要为源语文化负责,也要为目的语文化负责,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异化翻译法是通过保留原文的某些成分有意地打破目的文化的规范,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其核心就是尽量传递原文中的"异质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异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原语文化的忠实和文本功能的实现、异化与归化的共生关系、模因传播的要求、英汉翻译语言特色的需要、读者需求的内在要求以及异化翻译的必然趋势等六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异化法的理据,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但诗歌翻译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不能恪守忠实,译者除此之外,还要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译作与原作"神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为翻译提供多元"他者"思维、促进翻译方法多元化的同时,也给众翻译者带来不小困惑。什么是翻译、翻译有无标准被一再提问,译者责任最终要归向何处再次被提上议程。译者责任是出发点,文学翻译者所处文化的伦理规范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以"翻译伦理"和"翻译的伦理"两条准绳衡量译作及翻译活动,可对译者责任进行伦理规范的重新定位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8.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陈丽苗 《考试周刊》2011,(91):104-105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的实践活动,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尽可能宽的知识面。要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译者要本着"忠实、通顺"的标准出发,保持认真虚心的态度、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方能避免错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图里的描写翻译理论,以译入语文本为中心,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日本の思想』的两个汉译本的“起始规范”进行描写翻译研究,重建译者在翻译时的决策,以考察两个版本的译者在不同的翻译时代、不同的翻译目的下所做出的翻译决策是更注重“适当性”还是曼注重“可接受性”。经过该文的初步分析可以得知,宋吴译本译者更倾向于适应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区刘译本译者更倾向于忠实地遵循原语语言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