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浙江大学举办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某报一位记者的“报道原则”,令我大大地吃了一惊。 那天的鉴定会原定8点半开,却足足拖延了一个小时,原因是被邀的某报记者未到会,主办人急得团团转,专家们窃窃私语,这吋,一教授嚯然立起,大声地对手办者说:“我们还是开会吧,等下会议结束的时候,记者准来。”果然,将近十一点,  相似文献   

2.
我请武元甲单独作了一次长谈。他对取得这场决战的胜利信心满怀。当我问及何时才能结束这场决战时,他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快了,快了,最迟不超过5月7号。这个——你也很清楚,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将在5月8日开始。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在会议开始前就结束这里的麻烦事。”我又问:据西方记者从河内报道,纳瓦尔曾向德卡斯特莱说过:“越盟不可能打下奠边府。”德卡斯特莱也表示:“钢铁是怎样的坚固,奠边府就是怎样  相似文献   

3.
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住地,记者访问李坚真代表的时候,任仲夷代表也正好来看望她。李大姐端上广柑招待客人。记者的牙齿不好,吃了一个就向主人道谢。于是,牙齿便成了我们的话题。任仲夷代表用风趣的口吻说:“我昨天掉了一颗牙,我的孙子最近也掉牙。我们两人掉牙有本质上的不同,我掉牙是衰老的表现,而他却是成长的象征。”八十岁的李坚真十分机敏。她爽朗地笑着,接过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 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由于代表们的民主要求而趋向生动、活跃。被国外舆论称之为“举手机器”的中国式人民代表中,开始有人对主席团已经通过的决议、议案有选择地赞成、反对、弃权,并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高坐于主席台上的中央领导人陈述自己的反对意见,这标志着中国的人民代表正在走向真实、走向成熟。新闻本体的变化,使采访“两会”的中国记者也一反常态,变得愈加活跃和主动。我们曾为此而沾沾  相似文献   

6.
悟! ?     
(一) 创优期间。某记者特赴省城向一位对优稿颇有研究的德高望重的专家请教如何写好现场目击式短新闻。这位专家连忙从案头找出一篇佳作念给他听。念毕问来访者:“这篇如何?”记者恳求:“你能否给我分析一下这新闻好在何处?”专家于是又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说:“这新闻就好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只能有一个声音、一种意见的舆论一律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这是出席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委员们的共同心声。他们呼吁:要树立舆论监督的权威。 4月5日,记者在政协委员下榻的京丰宾馆,遇见了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他年近古稀,仍健壮敏捷。我请这位老新闻工作者,将新闻界委员们在会上的发言情况“曝曝光”。他欣然答应。安岗说:大家最关心的是新闻媒介怎样进行舆论监督的问题,关键是要立法。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应当是有权威的。它代表着党的路线政策,也代表着公众的舆论。我们实行改革和开放,必须得到舆论的支  相似文献   

8.
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新华社一位记在山东团一个小组听代表讨论结束后返回住处,途中不少人在讨论晚饭后做什么。有人问威海市市长吴隆江,他说要去西单夜市看看。晚餐时,这位记问吴隆江:“晚上你去买啥?”吴隆江回答说:“不买什么,因为威海第三产业发展太慢,想抽‘两会’的这个空到北京取经。”听市长这么一说,这位记马上意识到这背后有新闻,于是就说:“我跟你去。”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0.
这次北京市九届四次人代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关于大会的报道,及时、准确,内容丰富,有些短文还很生动,反映了记者勤奋的工作作风和较好的业务素质。总的说,关于这次大会的报道,是很成功的。但是,我以为记者在报道中还应该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现举数例说明。其一,4月18日北京日报《肩负一千万人民重托》中说:“昌平代表团一到会场,艾存义代表马上打电话给他的选区,传回他住的房间电话号码,告诉选民们,如有什么建议,会议期间可直接打电话来。”这位代表的作法是好的。但记者在文中用的“他的选区”是不妥当的。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包括艾存义代表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11.
据《羊城晚报》报道,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结束发言后,转头向旁听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有些记者不够朋友啊!”这天恰是广东团对中外媒体的“开放日”,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汪洋和善地笑着对记者说: “微博上,有些媒体的标题为了抢眼球,曲解了我的意思,很容易造成误读,你们这么做不怎么够朋友啊!”  相似文献   

12.
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夜晚,我去探望一位朋友,在朋友家恰巧遇上了浙江法制报记者俞评。朋友家的电视正在播送新闻联播,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们:一位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名为坚争的西藏代表,他来自我国唯一不通公路、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坚争代表为去北京开会,艰难地在雪山、丛林中整整徒步行走14天,才搭上汽车,等他挟一路  相似文献   

13.
受河南日报社领导委派,我随出席党的十五大的河南省代表团赴京,作采访报道工作。省委领导同志向代表们介绍代表团工作人员,在谈到我这个省内惟一与会记者时说:“这是一位有经验的老记者。”做记者有二三十年了,如果说“老记者”尚可的话,“有经验”就不敢当了。跑一般会议的经验自然是有的,但进京采访如此重大的会议对我还是第一次。10天忙下来,9月19日我向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辞别,并祝贺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他亲切地说:“也祝你胜利完成任务。”我把此作为领导同志对一个普通记者的勉励和鞭策。 观察·接近·思考 观察事物,接近采访对象,结合思考一些问题,这是记者的基本功。采访大型会议,由于任务繁重,对象繁多,这方面功夫的养成和提高,尤显重要。 9月9日晚,我随代表团乘火车赴京。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一次会议上,省政府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慨地对我说:“现在,我们真有点怕记者……我们这些人总要做点事吧,有点活动吧,有的记者,不问场合,不问需要不需要,就写稿登报、广播,稿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位做记者的朋友,一天下午被报社派去采访一次外事活动。会上主宾进餐,记者被“晾”在一边。直到后半夜结束采写,记者整整饿了八个小时。事后一些同事为此事替他打抱不平,这位朋友却说:“这  相似文献   

17.
范敬宜同志是《经济日报》总编辑,有名的“点子总编”。他那么多鲜活的点子是从哪里来的?去年底在广东韶关市召开的一次研讨会议间隙,我和廖周炎同志采访了这位“点子总编”。他全神质注地听完我们的来意,略加思索后便说:“许多同志都曾问过我这个问题,问我的点子是哪里来的,我说道理很简单,是从生活中来的,从实践中来的,是和同志们一起侃出来、聊出来的。”接着,范老总给我们阐述了许多鲜活点子的酝酿、形成和产生的过程:一、经常议论经济形势。范敬宜说,“我不主张每季每月每周都搞一次报道计划,那很能糊弄人,根据什么红头文件,或者是哪个领导的意图,做个图解式的计划,然后去找几个典型。这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文件、从本本出发。”他主张每月第一周搞一次务虚会,记者和编辑都可参加,不一定谈什么具体题目,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8.
炎炎夏季,参加市广播电台新闻工作会议。大家看到我手中拿了一本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爱好者》杂志,纷纷要过去看。谁知,读着读着竟都上瘾了,先后有多人借阅。没办法,会议临结束时,只好把杂志借给了邻县宣传部的一位新闻干事。 10天后,下部队采访路过该县,特意找这位新闻干事讨要,他说:“杂志被组织部李部长借去看了。”4天后,这位新闻干事到市报社处理稿件,我听说后就打电话问他杂志是否要回。他抱歉地说:  相似文献   

19.
有家企业代表在一次会议上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到会的一位记者采访那位代表,代表笑着说:“我们厂就在你们报社后面不远,厂子虽小,也有不少新闻哩,可不能‘兔子不吃窝边草’啊!”一句幽默话语顿使记者满脸尴尬。我敢说,这件颇有些滑稽的事儿,在新闻单位恐怕不是个别现象,报社周围的单位往往成为采访的死角。有些记者整天“海陆空”地到处跑,但对自己眼  相似文献   

20.
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会议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奥巴马管记者提问的时候,本来最后一个问题留给韩国记者。CCTV的芮成钢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来自中国,我代表全亚洲提问。”又对韩国记者说:“在场的韩国媒体都同意我来代表你们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