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传媒》2003,(1):43-43
当今世界,多媒体立体传播是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新型传播方式,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形势,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与传统媒体一起,共同构建立体传媒,成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吴翔之 《新闻世界》2011,(9):252-253
良好的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既是高校自我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目标和手段,也是吸引更多社会关注与投入,进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只有进行“立体传播”,开展多元化的传播活动,将大众传播、广告传播、人际传播、符号传播、活动营销、公关策略等传播方式与策略综合进行运用,才能打造好高校形象这张无形的名片。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融合新形势下,被贴上传统媒体标签的纸媒大有用武之地,纸媒记者转型提升同样大有可为。本文从一则立体式报道成功案例切入,提出纸质媒体更新理念推进全媒体建设,可以发挥出新闻开掘深、信息权威强、传播价值高、版面视觉优等方面的优势。记者转型提升,练就新十八般武艺,不仅要积极主动掌握全媒体条件下的各种新技术、新技能,更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储备适应于新时代新要求的素质底蕴。同时,不能丢了勤采勤写的看家本领,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要准确把握好行与思、听与问、浅与深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保罗·莱文森的补救性媒介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下小说、影视与网络新媒介成功进行立体传播的实例,探讨媒介立体传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秀丽 《传媒》2016,(2):90-9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越来越追求传播模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越来越渴求信息传播的公开、平等、透明.基于数字虚拟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新媒体开创的双向、立体的传播模式恰好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问题新闻传播方式的嬗变.面对新的形势,主流大众传媒必须采取主动的措施积极应对这种新变化,加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赵平喜 《新闻界》2008,(5):46-48
本文以央视国际频道《海峡两岸》和凤凰卫视资讯台《台湾一周重点》两个电视节目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作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的近20年时间里,广播电视报成就了令其他媒体垂涎的传奇.而这个传奇,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面前最终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彻底转变陈旧的办报理念,树立新媒体意识,尤其是注重"纸"外传播……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的经营思路和手段也必须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8.
曾小娟 《图书馆论坛》2012,32(1):149-151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各类数字资源的日益重视,图书馆的传统读者服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结合同济大学图书馆第六届"立体阅读"具体案例项目进行分析,该项目将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信息系统,借鉴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的经典理论研究成果,试图探索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月活动和经典传播效果理论相结合的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9.
朱宝元 《中国出版》2017,(13):15-17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我国最大的国际书展平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书展。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下,加强BIBF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包括书展自身软实力的提升,也包括书展服务走出去能力的增强。文章认为,要从完善办展机制、创新办展模式、构建办展体系三方面着眼,切实提升BIBF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傅美丽 《新闻战线》2023,(21):73-74
对重大主题报道,宿迁日报以全局视野进行全流程设计,通过聚合性、立体化的全媒体报道,形成热门议题。“跨越万里的追寻”全媒体新闻行动以体验式、聚合式报道引领受众走进历史情境,吸引公众注意力,全媒体联动、多渠道分发,增强新闻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刘路 《新闻界》2012,(17):11-15
政府传播处于政府行为和传播行为的交汇点,作为执政主体的政府本身的行为固然重要,而大众传媒对其执政方式的解释则发挥着更核心的作用。本文认为,政治话语在抵达社会之前需要与媒介共谋、转化为媒介话语,才能被关注。从政府管理者的执政艺术和传播个性来看,硬权力对应硬性命令的强制型传播,软权力对应软性同化的感召型传播,巧权力对应刚柔并济的复合型传播。  相似文献   

12.
到2007年,生活频道成立整整三周年。经过三年的拼搏,生活频道的创收工作,从少到多,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次迈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各类机制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全频道2006年完成创收任务一千七百多万元,超过台定任务额度二百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接本刊第五期)四、国家形象的立体传播"立体传播"就是指使用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展多元化的传播活动,将信息分层次地传递到目标受众中去。"国家形象的立体传播"是用立体传播的思路有效地传递国家形象,让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知国家形象。由于构成国家形象的信息元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文字、感官、言语、行为、象征符号、理念等),只有通过整合传播与营销的思路,才能将国家形象立体地扎根于受众的脑  相似文献   

14.
组织目标的达成,需要组织成员共同的努力。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趋同和类化,利于行动一致,但会弱化人们的创造性。经历了改革开放时代,那种视组织成员为"螺丝钉"的机械认识受到挑战,组织成员除了经济利益的诉求之外,还有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仰仗制度性规定,平常则需要通过组织内的人际传播来适当实现。组织成员选择个性表达还是使用套话,即"问题优先"还是"形式优先",显现了组织传播中的权力背景。官方的套话通过组织体系的传递,具有层层叠加、逐级放大的效果,无形中侵蚀着组织成员的个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立体组合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组合式报道,是指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的一种方式。多条新闻同时播出,体裁可以不同,角度可以各有侧重,每条既可以是整个新闻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单独成篇的报道,并常辅之以新闻背景、现场访谈、分析报道,记者述评等,通过组合,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甚至某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达到深化、强化宣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多种媒介立体传播的当下,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是彰显电视媒介优势,使电视媒体参与和赢得竞争的最佳方式。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程式,而是需要多种因素支持的系统实践。  相似文献   

17.
袁桐 《中国出版》2023,(2):19-24
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媒介变革使有声书评的生产与传播得以快速发展。尽管有声书评并非新事物,但学界的相关研究较少。较之文字书评,有声书评在情感要素、身体媒介、感官平衡、场景伴随四个维度上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声音的情感属性有利于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强化其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其次,身体媒介则通过建构具身性交往空间来提升传播效果;再次,有声书评带来的感官平衡也有助于认知平衡的建立;最后,声音的立体传播特征与移动媒体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有声书评的场景伴随功能,提高了受众信息接收的自主性与便捷度。但辨证来看,文字与声音各有所长,有声书评所存在的感性偏强、版权隐忧等局限与问题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加速崛起,带来传播理念,媒介消费习惯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对党报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党报需要适应传媒环境的深刻变革,主动加快发展新媒体,构建立体传播格局,由党报引领主流舆论向以党报领衔的"媒介团队"引领主流舆论转型.党报还要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优势结合起来,塑造"媒介团队"的核心优势,继续保持和扩大党报在新的传媒格局下的主流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4,(17)
正创新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改变是我们优质服务的实践。留下您有观点的态度,有态度的观点,就来——@詹新惠:随着传统媒体立体传播体系的构建,随着新兴媒体原创、策划、深耕内容的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越来越需要相互支撑,越来越需要一体化发展。当前,互联网已进入到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较之于以前历次的灾害性报道,它完成了从救灾报道到受灾报道的演变,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快、透明度高和立体传播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新闻管制尺度的适当放宽和策略的转变。新闻管制的进步,带来的是媒体强有力的报道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