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  相似文献   

2.
正《左传》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3:"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4:‘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5,北至于无棣6。尔贡包茅不入7,王祭不共,无以缩酒8,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9,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0。  相似文献   

3.
人无信不立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相似文献   

4.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5.
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②人君无谏臣③,则失政,士④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⑤;操弓不反于乐⑥;木受绳则直⑦;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⑧;孰不顺成⑨?毁仁恶士⑩,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鞣(11)自直,斩而射之,通过犀革(12)。又何学为乎(13)?”  相似文献   

6.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相似文献   

7.
斗牛而废耕     
卫懿(Yi)公好禽兽,见(?)(di)牛而说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谏曰:“岂可!牛之用在耕不在(?)。(?)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释耕而教(?),农官弗能禁。(改写自明·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8.
三字课[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者之。”对曰:“君不闻大鱼  相似文献   

9.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搜、夏苗、秋弥、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相似文献   

10.
季札挂剑     
原文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经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予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相似文献   

11.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相似文献   

12.
靖郭君将城薛 ,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③ !”齐人有请者 ,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④ 。益一言 ⑤,臣请烹⑥ !”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 ⑦,曰 :“海大鱼。”因反走。君曰 :“客有于此⑧ 。”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 :“亡⑨ ,更言之 !”对曰 :“君不闻海大鱼乎 ?网不能止 ,钩不能牵 ,荡而失水⑩ ,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 ,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 ,奚以薛为 ?失齐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犹之无益也。”君曰 :“善。”乃辍城薛。注 :①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据记载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 32 1 ) ,齐王封田婴于薛 ,…  相似文献   

13.
“劝”、“勉”意思非常相近,都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其差别是:“劝”的反义词是“惩”、“沮”、“戒”,作及物动词时,表示积极鼓励别人做好事。如《左传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劝有功也。”“劝有功”就是鼓励有功者更加努力。《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劝事君者”就是激励事奉君主的人更加尽心尽力。又如《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既称事,所以劝百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7题。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赈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  相似文献   

15.
【原文】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匿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文,按要求逐一答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困乏,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相似文献   

17.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18.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3):1-1,15
万章问日:“或日:‘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日:“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相似文献   

19.
景公好弋②,使烛雏主鸟而亡之。③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④:“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君主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普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注释】 ①本文选自刘向《说苑·正谏》,题目是编者加的。②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公元前547年-490年在位。③烛雏:人名,在《晏子春秋》中写作“烛邹”。④晏子:即晏婴,字仲平,春秋时政治家。在齐灵…  相似文献   

20.
刺奢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