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文章以《江雪》的五个英译本为例,探讨分析了译本中"诗歌格式塔意象"的再现情况,根据诗歌的特点,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格式塔意象:韵律格式塔意象、句式格式塔意象和情景格式塔意象。这些诗歌格式塔意象也就是译者所追求的"全豹"。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整体性,闭合性,异质同构性原则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及文学翻译中都可得到运用。在文学翻译中要对原文进行语言认知和美感体验的双重活动,构建格式塔意象,而后用目的语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本文运用格式塔意象基本理论,分析古诗《行宫》的上层格式塔意象和下层格式塔意象,并对《行宫》四个译文在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上的得失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翟海霞 《文教资料》2011,(29):28-30
本文从格式塔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翻译..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论.即整体并不等于所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之和.而是由感知原有结构成分而显现出的全新整体——格式塔质。文学作品丰富的模糊意蕴构成新的意象,成为其格式塔意象。成功的文学翻译就是要尽可能完整地把这种格式塔质再现于目的语中,使目的语读者能体会到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同时.译者不再是被动的刺激一反应对象.而是在积极建构文学作品的格式塔意象.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李煜《虞美人》的格式塔意象进行阐释;同时,比较分析两英译本在格式塔意象再造上的得失,结果表明,诗歌翻译的关键在于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为了成功地实现诗歌翻译,在理解原文时,译者需树立整体意识,宏观把握全文,以实现心理层面的格式塔意象构建;在创造译文时,译者需树立能动意识,对所选译语字斟句酌,以实现文字层面的格式塔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5.
姜秋霞提出的“格式塔意象”语言转换模式虽然实现了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的完美结合,却没有规定格式塔意象图式的具体构建细节。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本进行多角度的细致剖析,笔者发现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过程涉及受众主体的审美心理和译者自身的认知结构,源文本格式塔质的还原程度与语言节奏的审美功能、文化距离的动态平衡及整体意象的对等转换密切相关,从认知层面对格式塔意象进行细节描述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姜秋霞提出的"格式塔意象"语言转换模式虽然实现了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的完美结合,却没有规定格式塔意象图式的具体构建细节。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本进行多角度的细致剖析,笔者发现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过程涉及受众主体的审美心理和译者自身的认知结构,源文本格式塔质的还原程度与语言节奏的审美功能、文化距离的动态平衡及整体意象的对等转换密切相关,从认知层面对格式塔意象进行细节描述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载道”是中国古代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传统的以载道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的发展。从格式塔整体观出发来解析以载道,就学的整体来说,学内部的诸因素的整体也必定大干它的部分之和,因而学能呈现出字以外的东西。“道”不是外在于学的东西,而是一个格式塔意象。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意象融合了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的思想,可以用来指导涉外导游词的创作。涉外导游词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整体把握原旅游资料的意象,进行语言认知和审美体验的双重活动,努力构建或再现格式塔意象,引导入境游客获得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性”,“闭合性”以及“整体性”等原则。利用同构、闭合以及整体等视角来鉴赏、翻译诗歌的意象,可以印证作者初始客观事物时的情景,从而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又一艺术高峰,作为宋词精髓的意象的复杂和高深,加大了翻译宋词的难度,使宋词的翻译成为译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视角出发,探讨宋词中意象的翻译,认为意象的格式塔意象再造有利于译文更好的传递宋词中的语言美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王亚琳  陆军 《海外英语》2012,(13):161-162,164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性"、"整体性"和"闭合性"等原则。诗歌翻译从审美过程来讲即是格式塔意象的再造,因此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从格式塔意象的角度对古诗意境进行再造,有助于译者整体把握全诗的意蕴,有机统一译文语言结构,重构诗人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透过格式塔意象再造的理论,对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不同英译本的分析研究,阐释其翻译的特色和风格,尤其是对《春江花月夜》的各个英译本对译作在处理格式塔意象再造现象包括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两个方面的做法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3.
英文手机短信分为文学体和非文学体两大类。依据接受美学理论,手机短信文本的意义是一种动态生产物,具有开放性和召唤结构。收信人在阅读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发挥想象力去填补“空白”,从整体上理解接受原文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格式塔意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理解、接受原文信息,并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然后,最大限度地再现短信原文的韵律美、形式美、形象美、修辞美、模糊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它的基本观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大力强调整体组织,认为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主张艺术家要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格式塔心理学创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整体性、直觉性、异质同构、完形压强等。格式塔理论对学习、记忆、思维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给予语文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王理 《英语广场》2023,(21):23-26
本文在格式塔心理学的指导下,基于具体翻译案例,探讨译者如何认识、解读、传递格式塔意象的认知翻译策略。格式塔心理学指导下的认知翻译策略推进了翻译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互动,译者与美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对提升翻译活动的认知能动性和协调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意的重构在20世纪初的格式塔心理学那里,实乃是"完形"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格式塔质"即经验的整体,该整体并非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进行的积极组织和建构。这种新质不属于具体的任何部分,却和各个部分都有联系。这种新质具体表现在诗歌鉴赏过程的同构性、超越性、直觉性效应,对诗歌鉴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姚倩 《考试周刊》2011,(67):22-23
李渔诗词风格的一大特色为“奇巧”,其主要表现在创新。具体为“意新”、“语新”及“字句之新”。李渔诗词的“三新”紧密相关,是由内及外、由整体到部分的三个层面。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有助于把握“三新”.再现李渔诗词风格。根据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只有将文本视为整体而非孤立的个体。源语的风格才能在翻译中得以完整再现。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46-149
格式塔理论在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创作,强化舞蹈思维活动中创作主体的视觉意象。以格式塔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舞蹈专业编导教学从整体和简约化空间概念出发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在理解舞蹈动作的空间结构与动作间的关系特征基础上,实现舞蹈动作的有层次和立体表达,进而简化编导过程;透视直接影响舞蹈作品中编导者或表演者对舞蹈环境之间心物同型的交互关系,有效提高动作设计对舞蹈环境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缺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翻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旨在探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对文化意象进行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即在原诗“格式塔质”的指引下作出适当的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20.
林兰 《学周刊C版》2010,(3):205-206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和顿悟理论经常被应用在音乐教育上.对音乐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