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这些年来,您一直研究法制新闻,取得了丰硕成果。那么什么是法制新闻,法制新闻怎么才能区别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是新闻通史或新闻事业史的研究。但是作为"新闻思想史"的研究还不全面。本文归纳出现有的三种新闻思想史的研究视角:阶级分析视角、新闻本位视角和新闻传播视角,并通过这三种研究视角来分析新闻思想史理论框架构建的不同角度,并提出对新闻思想史研究视角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12,(2):13-13
为吸引更多新闻工作者、学者、新闻爱好者关心、参与新闻研究,提高新闻论文写作质量,本刊决定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新一届新闻论文征文:“安徽日报杯”新闻论文征文。  相似文献   

4.
杜鸣 《新闻窗》2007,(1):66-67
长期以来,新闻摄影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即摄影记者),对新闻图片都有各自的认识。新闻摄影研究人员认为:新闻图片主要是表现图片的视觉冲击力、视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新闻艺术价值更加重要;而新闻摄影实际工作者则认为:新闻图片就是以新闻为要素,新闻价值应该最为重要,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12,(4):7-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孙江波在《201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上指出,2011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基础渐厚,但理论创新有待加强。文中对本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新闻前哨》发表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事件、人物、观点的小型考证文章21篇,这种深化研究在学术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建设性新闻研究在全球多地兴起,本文研究了建设性新闻在新常态议题报道中的实践探索情况,基于人民网采集的样本数据分析了建设性新闻各分类在该议题报道中的使用:方案新闻、预期新闻多;和平新闻、恢复性叙事新闻少;成就多,问题少。在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中,我国的新常态议题报道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与西方建设性新闻报道不同的是,我国的报道更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通过成就报道,构建积极向上的景象;通过政策方针的介绍,引导积极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7.
对新闻娱乐化的认识需以新闻的两个维度:硬新闻和软新闻为研究原点。以此得知,新闻娱乐化是新闻的表现方式的转变,并非新闻的低俗化。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我们记者行当谁都熟悉、谁都离不开的话题。从新闻采访的定义来说,种类很多:如“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再如“新闻采访是一种独特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为了掌握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闻政策法制化:对传媒实施依法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必要性:新闻政策法制化的背景 从传播学“控制研究”的角度看,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同属调整新闻领域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二者同为国家、政府或政党对新闻传播业进行政治控制的手段,它们对新闻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与影响作用。考察我国管理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和现状,不难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新闻传播业一直采取的是“以政策调控为主、以法规调控为辅”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一个复数名词,存在多种呈现方式以满足多元需求。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危机催生了以新闻创新为代表的自救行动,并产生了大量相关新概念。本研究通过对中外研究文献中的43个“X新闻”案例进行主题分析,总结了当前新闻实践中的三种创新形态:新价值取向、新新闻文本和新运行常规,它们具体表现为五个特征:关注人的存在、提升报道质量、开辟收入来源、运用先进技术和协作生产新闻。文章进而提出新闻的“有机创新”来解释数字时代的新闻创新景观,提供了从理论层面理解新闻创新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1.
蔡斐 《今传媒》2016,(10):22-22
蔡斐,男,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新闻与法律交叉领域。出版专著有:《新闻传播经典文献导读》《1903年: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20大案》,并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由传媒智库研究基地推荐担任今传媒杂志2016年度“传媒与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孙媛颖 《青年记者》2009,(20):30-31
在新闻叙事中,新闻叙事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的身份以及在新闻叙事中所表达的方式和参与程度,决定着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对新闻叙事人的研究,即是对“声音”的研究。新闻就是说话——告知信息、发表意见、引导舆论,说什么和怎么说都取决于说话的主体——新闻叙事人。赵毅衡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一文中提到:  相似文献   

13.
人员:李宇明(李)蔡长虹(蔡)王笑艳(王)张洋(张) 王:李司长,您好。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交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传播形象、机制及策略调查研究"(项目编号:08BXW021),您既是新闻发言人又是语言学家,所以特意来听听您对我国新闻发言人语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媒介新书讯     
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经过我国一批新闻教育专家数年的潜心研究,一套荟萃我国新闻交叉学科研究最新成果的“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 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套新教材目前推出的第一辑包括六卷:《新闻传播学》、《新闻文化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美学》、《新闻语言学》和《新闻伦理学》。全套教材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有的填补了我国新闻教育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党报舆论监督论文集──《探索与实践》本刊讯 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舆论监督优秀论文集──《探索与实践》近日出版。该书分为目的篇、技…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播研究表明,受众接触传媒因其关注或爱好主题不同,传媒也投其所好,为其量身定做主题内容的传媒产品,形成如娱乐传媒、新闻传媒、财经传媒、科技传媒、生活传媒等。其中,娱乐传媒产业与新闻传媒事业的差异主要是:1,内容主题:娱乐而非新闻娱乐传媒主要是以娱乐为传播的主要元素,新闻传媒主要以传播新闻为主。近来,传媒产业中的娱乐主题渐现强势,  相似文献   

16.
夏涛 《视听界》2013,(6):23-25
移动终端上的新闻客户端的竞争,近两年才兴起,却已引来各家媒体纷纷进场。用户体验是新闻客户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重要竞争要素。本文通过对门户网站系新闻客户端以及广电系新闻客户端的研究,得出新闻客户端用户体验的关键词:海量资讯、图文呈现、全面互动以及原创内容。  相似文献   

17.
梁衡依据新闻的态势将新闻区分为三种类型:显性(瞬间的)新闻、隐性(稳态的)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说:“从采写角度着眼,依据新闻的态势,可将新闻分成三类,即:显性的(瞬间的),指那些已发生的明摆着的新闻.如突发事件、会议新闻:隐性的(稳态的),指那些已经发生,但时间性不是很强,还未被人知道的新闻.如人物新闻、经验性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心理学是研究围绕着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传播活动,人们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特点的规律的科学。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的心理学观点,解释人们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过程,并总结其规律,应用于新闻实践。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使新闻学更加丰富多彩,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因而日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采访对象、读者以及记者、编辑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读者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语言、气质、性格、技能、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劭强 《传媒》2023,(S1):82-86
新时代主流媒体需要生产出与时代相匹配的“刚需评论”,使其成为沟通对话、应对危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工具。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角度,就是技术革新对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产生的冲击与赋权。研究发现,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提升传播力的技术路径包括:纵深化融合拓展新闻评论版图、多模态传播丰富新闻评论式样、主流化算法驱动新闻评论传播、超文本网络整合新闻评论议题。  相似文献   

20.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这新闻五婴素,简单到只要稍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但正因它初级,许多新闻专业人员都不朋于研究它,导致在新闻实战中常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主管采访的副总编在交流时都有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