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红丽 《大观周刊》2012,(41):242-242,211
网络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建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探究,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圈基本与现实交往圈重合,网络交往对现实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有积极的工具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扬 《东南传播》2014,(2):83-85
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下人们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虚拟自我更成为人们用以呈现自己的方法和途径。虚拟自我早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就存在,在网络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中之后,便大面积以外化的形式出现。本文主要从虚拟自我在网络交往中的呈现以及它的本质,来探讨在网络交往中虚拟自我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交往中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益发展的国际互联网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与地球空 间相对应的网络空间。人们借助于互联网进行的交往活动越 来越多。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模式由此产生。这 种交往模式,麦克卢汉曾预测,将继20世纪的文字交往模式 和电子交往模式之后成为21世纪人们交往的主导模式。更有 人大胆地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超越传统在真实生 活空间(物理世界)形成人类所赖以建构的新的社会网络,人 们所有的活动都将在网络中进行。这些预测也许为言尚早, 但现实生活中以几何速度增长的网民和计算机数,足以说明 网络交往模式会越来越渗入人们生活,为人们所运用。  相似文献   

4.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5.
张景珣 《新闻世界》2010,(12):137-138
新兴网络交往方式——社会型网络社区的出现,在对网络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同时,通过实名制等方式,促进了网络虚拟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的融合。并利用网络社区的多样化形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型网络社区背景下人际传播的新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缺陷等,并对社会型网络社区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闻作为交往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却鲜少有学者论证.作为交往的新闻是人类最古老的新闻样态.在氏族部落社会,口语传播使新闻具有显著的互动性.随着共同体疆域的扩大,空间阻遏了人们交往,职业新闻者由此出现,作为交往的新闻互动性趋于减弱.社交媒体使人们共处同一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交往的新闻样态得以复现.从民族部落到网络部落,作为交往的新闻经历了八种样态:即时互动模式、在场召唤模式、隔空延迟互动模式、隔空报告单向模式、隔空召唤模式、隔空延迟互动模式、虚拟平台召唤模式、虚拟平台互动模式.中国特色新闻学对新闻作为交往的理念表达主要是联系群众和喜闻乐见,新闻作为交往的话语实践则主要表现在:读者来信、网络论坛、社交账号的路径以及召唤与回应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琮  张冠文 《今传媒》2009,(7):25-2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网络交往行为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备受关注,从2001年的微软女员工被人肉搜索,到200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王菲案"结案,人肉搜索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单纯的解答知识性问题到如今的参与现实事件的讨论和追踪,可以说,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交往行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人际交往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往方式之一,QQ作为一种在线聊天工具,在网络社交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很多人在登陆QQ的时候选择了隐身。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QQ隐身"产生的原因,试图引导人们对网络交际行为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到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与他同共产党人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过程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要想了解范长江思想转变的过程,就必须了解他同共产党人之间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过程。本文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这一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过程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丽 《新闻界》2012,(21):55-58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网民数量逐年攀升,由此产生的网络交往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交往方式。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交往的主力军,网络交往对其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探寻网络交往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继而提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进行引导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人人网中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一)人人网人际关系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和拓展本次调查显示,有51.429%的人表示现实好友占人人网的好友的比例在75%以上,65.306%的人表示会通过人人网结识变为现实中的好友。这表明现实的人际关系包含在网络的人际交往中,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由于线上的频繁互动也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线上与线下的交往、人人网既真实又虚拟的模糊界限弥补了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不  相似文献   

12.
田丽  安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13-19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首先,对网络社交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动机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利用量表详细分析网络社交动机,并根据被访者人口统计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在此基础上总结网络社交的特征;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丁子轩 《新闻知识》2023,(6):27-32+94
对于智媒时代以及未来“元宇宙”时代的交往景观,学界与业界已形成“时空自由”的共识性想象,并依据该想象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与产业布局。这种想象虽然具有进步性,但也存在“技术乌托邦”倾向。智能交往网络并不能使人类交往变得更自由,目前交往想象中的个性化、人性化、自由化只是技术深度伪造的假象。在该假象下,人们陷入“技术迷思”,过分追求突破时空界限,而忽视了人本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实质上,交往自由不在于技术对时空的征服,而在于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沟通,如何让人更善于交往,如何让人在交往中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蒋宁 《东南传播》2020,(8):113-115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度在不断增强,伴随5G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网络交往过程中道德问题频发,加大了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来看,这些问题是人在进行生产与交往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处理人在网络中的三个方面关系,即人与网络空间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将成为网络交往活动主要的道德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信朋友圈与人际交往的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际交往对人类的重要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变得越发强烈,交往方式也更加丰富,除了原始的面对面交谈,人们还借助一定的媒介载体来进行交流,如传统的寄信、打电话,现代的微博关注等。人类交往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新科技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减少了交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网络是以现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学生是社会化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使用人人网交往进行了现状描述,探究了大学生热衷社会化网络交往的原因,认为社会化网络提升了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但又存在泄露隐私、网络交往成瘾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折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度与密度,以致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与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网络社会显然符合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人际交往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道德的危机。目前网络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大量目的不相一致、利益互相冲突、需要互相撞车与伦理道德相左等情形。网络时空中充满着竞争、冲突与斗争,甚至已经出现了大量网络暴力活动。因此,针对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伦理道德危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改善,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婧 《新闻世界》2009,(3):78-80
本文主要应用“赖利夫妇模式”的理论范式和问卷调查法,对兰州大学研究生群体的跨地域文化交往进行实证性研究。力图探寻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造成的传统交往模式的改变,对于研究生群体理解不同地域族群的文化以及其人际交往方式本身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宏存 《青年记者》2013,(28):14-15
网络社区既可以遵循社区地理区域的规则,利用网络传播优势给社区服务增添一个更便捷的新平台;也可以跨越具体地理空间边界,形成一种新型社会关系。大家通常谈论的社区原本是工业文明发展中城市化的伴生物,社区是城市市民社会的基本交往环境,往往成为社会成员获得文化认同、培育公民精神、实现人际交往的最基础的社会空间,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元。随着后工业社会网络信息化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形态出现了很多新特征。社会存在基本单元也因为各种网络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