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凤阳县明文化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文化产业是当前凤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中旅游文化产业、饮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规模不够、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民间工艺和歌舞产业则没有形成规模。地方政府要精心打造明文化园景区和新城区,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发民间工艺和歌舞艺术,改造城市内外部环境,才能推动当前明文化产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与经济区域呈现出双向互动趋势,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要素条件。中原经济区有着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所需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资本资源、环境资源、消费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中原经济区应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精心塑造文化品牌等措施,以促进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现代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化开发为主的持续发展模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不仅要能够开发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要善于利用现代文化资源,不仅要学会开发本区域的各种现代文化资源,还要善于利用全国各地的现代文化资源.通过强化现代文化产业在西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西部现代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整合西部的现代文化产业,提高西部现代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力,进而实现西部现代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偏低;从中观层次看,主要是文化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化调整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扶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对丽江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丽江要实现跨越发展,支撑在交通、重点在产业、特色在文化、优势在生态、关键在干部。丽江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改善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并且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亮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强化了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城市竞争力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城市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亮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对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项目区分;要进行市场运作;要注重满意消费需求,注重创造和培养消费需求;要营造弘扬先进文化的环境;要更新观念,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农村和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本文以青岛书城改制为起点,着眼于对青岛文化产业已经启动的改革思路和发展路径进行调研,探究其在成为经济转型发展新航标的道路上,文化产业的走向、策略、成果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铜陵市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铜陵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据此提出加快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即以民族文物和特色文化产品等资源为基础打造铜陵综合文化系统;整合铜陵文化产业资源,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提高铜陵文化产品竞争力、加强文化形象的理念设计,精心策划一批具有铜陵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努力提升铜陵公众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朱海 《华章》2013,(20)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日益显现为新型文化业态,这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是提升文化产品品质的必然要求。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在政策、行业、人才和消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南通市数字文化竞争力,应完善顶层数字文化产业政策设计,推动基于IP思维联动产业生态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互联网龙头企业,加快壮大数字化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1.
谈环京津环渤海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勃海环京津区域内部各地区历史联系紧密,经济、文化关联性高,文化资源融合与文化产业融合既有区位和历史的可靠性,也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文化资源的融合必然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而文化产业的融合又必然直接推进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从现阶段看,推进文化资源和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加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让文化资源自由流动,才能释放出其应有的活力;第二要依法保护文化资源,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第三要创新投融资体制,畅通文化产业资金流;第四要拓展文化产业,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怎样做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最主要还是要提高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将文化艺术管理的观念深入到文化管理者的内心,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让文化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具有竞争力。打破以前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代之以新的文化产业规划,才能让生产运营模式变成集约型,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高效和平稳。  相似文献   

13.
商山四皓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产业开发的潜力巨大;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环境下商山四皓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发展商山四皓文化产业要统一认识,加大投入,提高商山四皓文化的人文景观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要打造商山四皓文化品牌,拓展对商山四皓文化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的活力和适应力是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12,(2):131-131
文化部2012年2月28日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抓大"不"放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项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各地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保定来说,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跃式发展,既要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又要注重保持文化生态的平衡,以期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娟芳 《快乐阅读》2011,(6):177-180
2011年温家宝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不仅把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而更好的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我国无产阶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应该清楚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意蕴,即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什么的问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一个繁荣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城市的建设,同声相求:文化产业富含文化内涵,对应了文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能极大地释放城市的文化潜能;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在文化城市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其一,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规划中,城市规划中要贯注文化自觉意识;其二,加强文化产业的文化质感,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其三,重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和传播区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涵养的重要战略。石家庄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的产业环境和政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设施建设多方位缺失等问题。石家庄文化产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应积极实施全方位协同战略、文化品牌塑造战略、骨干企业带动战略、金融创新扶持战略、"走出去"战略和人力资源支撑战略等六大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文化产业的创意化、数字化趋势必将导致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走向发生革命性变化,也必然使当代文化品牌建设打上数字文化、文化创意的深刻烙印。齐鲁蓝色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品牌打造要积极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结合自己的文化优势、产业格局、生活习惯,发挥后发优势,自觉培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长点,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数字化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