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浩  阴玉钦 《新闻爱好者》2011,(14):156-157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看看报纸上的新闻,浏览一下网络论坛,拿出手机转发微博……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天价烟"、"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借助新媒体迅速蹿红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提高媒介素养也成为每个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县乡级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媒体存在恐惧心理,如何提高并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认知媒体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媒体的能力三个方面。新媒体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就难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新媒体环境下的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内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三个维度出发,找出一条适合我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民参政议政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政府与媒体及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目前,少数领导干部在重大的突发性社会事件发生后引导媒体舆论能力较弱,表现不佳,在媒介素养方面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应对媒体,加强公众对政府领导形象认同和决策理解的舆论引导,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促进事态的平息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已成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新闻发言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包括知识模式、理解模式及能力模式三个方面,这些都是新闻编辑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要求正逐渐提升。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定位、时刻保持良好应变状态、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具备良好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更为完善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信息发表的自由性越来越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发表的信息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桥梁作用的新闻发言人显得就愈加重要,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的内容,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6.
张军 《今传媒》2010,18(9):146-147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来临,党委和政府的公共形象塑造应当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围绕党政公共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舆论宣传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提出了"新闻执政能力建设"、"党政机关公共形象塑造"、"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教育"等新观点、新理念,并围绕如何利用突发事件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和塑造党政府公共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侯夷 《出版广角》2018,(3):53-5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的传播范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模式,为新闻编辑人员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文章分析新媒体对新闻编辑的影响,阐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进而从提高新闻编辑对各种新闻的判断能力、提升新闻编辑政治素养、强化新闻编辑专业能力和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诉求等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新闻编辑工作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龙飞 《新闻世界》2014,(9):139-140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玉林的"狗肉节"并不被外界所知。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对"狗肉节"的声讨中,新媒体平台对舆论的产生和发酵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观当下,多数网民在网络这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却有待提高。本文以玉林"狗肉节"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民在其中的媒介表现,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新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编辑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改变了新闻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重新建构:定位应从"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产品经理",知识结构应从"知识复合型"转变为"行知并重型",编辑技能应从"幕后制作者"转变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管理理念应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0.
宋付力 《传媒》2018,(13):78-8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华华  胡忠青 《新闻界》2006,(2):113-114
在信息社会里,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覆盖和它自身具有的权威性、影响力,已使得任何个人和组织机构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和依赖它。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需要。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提高其媒介素养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被颠覆,同时新媒体环境还影响到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新闻编辑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基于这种改变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媒介素养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具有高度媒介素养的新闻工作者才可以准确把握新闻的关键点,及时有效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核心阅读: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也对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素养既包括公众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也包括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而新闻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高低对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优劣和公众所接收的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媒体素养,已成为我国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媒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的媒体更加高效和便捷,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传媒服务。但是传统的媒介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新闻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5.
李贞 《新闻世界》2012,(9):219-220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信息发表的自由性以及沟通交流的互动性特征使其在生成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发言人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他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新媒体新闻发言人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笔者从信息传播、新闻发布、舆论引导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言人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需要,但由于政府机关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发挥其正确引导舆情的重要作用,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蔡志刚 《今传媒》2016,(10):141-142
现今我国正处在新媒体时代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并且我国新闻传播的形式也有所改变,这给我国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很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新闻标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良好地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效推动我国新闻行业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指明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处于劣势的状况,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进行的探讨,明确了身为新闻媒体人应肩负的使命和必备的职业媒体素养,从而促使新闻行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集散地和放大器,深刻改变了基层领导干部所面对的舆论环境和执政条件。由于基层领导干部在应对新媒体舆论的本领、观念、体制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各地网络公共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因此,基层党委政府可将新媒体作为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练兵场,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提高政府的网络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反转剧由新闻反转现象演变而来,是新闻报道失实的一种表现。其形成原因,与转型期的社会环境、泛媒体化的媒介环境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无不关联。新闻反转剧对媒体、政府、公众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媒体应严于律己、责任至上;政府应信息公开、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公众应提升媒介素养和道德素养。媒体、政府、公众三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抵制新闻反转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金花 《新闻世界》2011,(12):215-216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及民众,及时传达准确有效的信息,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王勇平答记者问为例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