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军领 《新闻爱好者》2011,(14):134-135
在出版界,编校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学界和业界从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探讨。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在出版物质量评价体系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就报刊来说,报刊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文化产品,在我国还具有喉舌作用,其编校质量不仅关乎报刊社及其从业人员的发展,还关乎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传承,更关乎党和国家形象。因此,有效提升报刊编校质量意义重大。结合新的形势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有效提升报刊编校质量,需要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编辑被称为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它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是出版物艺术创意和质量把关的先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编辑人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出版物能否全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防止消极影响.因此,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从报刊出版业中的编辑人员如何正确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推动报刊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应把提高出版物质量作为神圣职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版物编校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无错不成书"已经成为行业的正常情况,这就体现了当前出版编校质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出版物编校质量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出版质量的提升,让行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谭燕 《中国编辑》2014,(3):88-91
出版社不仅要完成好新时期的经营任务,更要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作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常抓不懈。总编室有责任对出版社的产品质量监督把关。文章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总编室借鉴质量管理通用模型PDCA循环的理念,尝试将质量检查融入整个编校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完整的质量管理程序,强调质量意识的培养、有效沟通、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为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编校质量是出版单位内外众多工作人员劳动成果的直接体现。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能只强调系统中的某些环节而轻视或忽视其他环节。笔者认为 ,只有加强系统内的宏观管理 ,用规章制度来保证“质量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 ;只有各有关部门及个人同心协力 ,相互配合 ,整体作战 ,才能有效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一、领导重视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领导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编校质量的好坏。领导的认识 ,在出版单位内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只有领导重视 ,出版单位才可结合…  相似文献   

6.
校对是出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图书、报刊的成品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年,我国出版业空前发展,书、报、刊的品种、数量大幅度增长,中国已跻身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但是,与数量增长不相称的是,这些年的出版物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大幅度滑坡,很不尽如人意,社会上一片讥弹之声,“无错不成书”的恶谥几成定评。这是出版界的悲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校对恐怕是主要因素之一。这从图书、报刊的编校质量检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来。向来以编校精严称的一些名牌大社、老社,这些年也感染上这种流行病症,不能例外地陷入困窘之中。  相似文献   

7.
当前,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出版新技术的应用和向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编校工作.近年,新闻出版相关部门下大力气抓编校质量,各出版单位对编校质量也高度重视,但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往往须臾松懈就可能出现不合格后果.长期以来,各出版社普遍都在探索有效提升编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本社实际,我们体会强化审稿业务、规范审读流程对提升出版社编辑人员业务能力和整体编校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编校质量问题已困扰出版界多年,针对存在的问题,人们也提出了种种改进措施,但是编校质量问题并未得以根治。本文从生态链的视角,认为出版物出版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编校生态链,出版者只是编校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编校质量的好坏是编校生态链是否健康的反映,并指出解决编校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者的责任,增加监督者环节,疏通编校质量信息流,以保持编校生态链健康。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5,(1)
精雕细刻 完美表现──试谈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叶子编辑工作是报刊出版链条中最关键的环节;校对是保证报刊质量的有效手段。编校质量决定着报刊的整体质量和社会价值。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来把握。微观指的是报刊上的一篇篇具体文章...  相似文献   

10.
杨爱东 《编辑之友》2010,(12):28-30
由编校合一到编校分工,既是出版工作中编辑和校对分工更明确的集中体现,又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必然要求."校异同"和"校是非"虽说是校对员的基本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校对所起的作川有时相当于编辑加工的后续,它为保证出版物在各方而的规范和达标起到了监督和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出版广角》:2007年,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组织开展了以如何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您作为中国编辑学会的副会长和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的主要负责人,我们想请您谈谈,近年来出版物编校质量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郭德征(以下简称郭):首先应看到,近年来我国出版物总体质量的主流是好的,但从编校环节看,质量下降的问题确实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曾从认识有偏差、管理不到位、素质不适应三个方面作过分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期刊来说,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可以确保期刊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作者对期刊的评判,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编校质量对于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编校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作者投稿阶段、内容录入和排版阶段、编辑阶段和校对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提升期刊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编校质量内容的因素,并且针对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出版单位需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培养一批专业的期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期刊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牢记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履行个人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据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甘新出(1998)116号《关于1998年全省报刊编校质量检查结果的通报和进行第四次报刊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档案》杂志在省新闻出版局开展的1998年全省报刊编校质量检查工作中,以1.10/万的差错率列33家达标期刊的第5名,这表明《档案》杂志编辑部两年来抓编校质量初见成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而多年以来,报刊中的病句、错别字、滥用繁体字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大量编校质量存在问题的出版物及其出版单位,这也反映了目前我国的出版物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出版物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对于读者满意度的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在技术方面得到了优化,相关的技术被运用到了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中,节省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减少出版物质量问题的发生,提升出版物的价值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出版物出版的流程出发来分析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对于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寻求如何有效地实现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价值,探索改善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方法,为广大读者和出版物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编辑》2011,(5):96
为了把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质量管理年活动落到实处,探讨在图书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图书编校工作,加强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中国版协于2011年8月4日至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全国图书编校质量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31家出版单位280余位编校质量管理人员和编校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出版物质量管理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新阶段的出版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文章在梳理我国出版物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总结新时代新阶段国家与行业对出版物质量管理重点、中心、方向和主线的要求,并针对出版物质量现存问题,从制度落实与制度建设两方面提出完善出版物质量管理的举措,以期助力新时代新阶段出版物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编校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少儿图书亦不例外。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除了遵循一般图书编校的规律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规律,存在一些少儿图书普通常见的问题和细节问题。认识和把握好这些问题,可以有效避免编校差错,提升少儿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提高书刊编校质量始终是广大编辑关注的热点.出版物差错多、质量不高,除了作者因素外,还在于编校人员对书稿的辨识能力和对编校工作的态度.因此,探讨各类书稿中出错的规律,提高编校人员的辨识能力,对提高图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就科技书稿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以及编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给出档案编研出版物编校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制订量化的质量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审读制度一是发稿前的三审制,二是出书后的快样(印刷厂在一本书大批装订之前先试装进审的样本)审读制。它们对于保证出书的方向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照理,有了如此严格的审读制度.我们的出版物的政治质量和编校质量应该是很有保证的了,然而,事实上.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尤其是编校质量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每次抽查,不合格品占了相当大比例,令出版界内外人士十分忧虑。为什么会这样?毛病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