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点共线向量式的巧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点共线向量式:P是平面OAB(O∈AB)上的一个动点,OP→=xOA→+YOB→(x、y∈R),若P、A、B三点共线,则x+y=1;反之.若x+y=1,则P、A、B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2.
正结论1 P是平面OAB(OAB)上的一个动点,→OP=→x OA+→y OB(x,y∈R),若点P,A,B共线,则x+y=1;反之,若x+y=1,则点P,A,B共线.结论 1可作进一步推广:结论 2若点P与O落在直线AB的2侧,则有x+y1,反之也成立.证明设OP与AB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则存在实数λ,使得→OP=λ→OP'且λ1.由上述定理  相似文献   

3.
1 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如图1,设P1(x1,y1)、P2(x2,y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  相似文献   

4.
已知定点p1(xx,y1),P2(x2,y2)在直线l:Ax+By+C=0外,直线l与直线P1P2相交于点P,若P1p=λPP2,则称λ为直线l分P1P2所成的比.当点P在线段P1P2上时,λ〉0,当点P在线段P1P2的延长线上时,λ〈-1,当点P在线段P1P2的反向延长线上时,  相似文献   

5.
命题 :设点 P(x0 ,y0 ) ,⊙ O:x2 + y2 =r2 ,直线 l:x0 x + y0 y =r2则 1当点 P在圆上时 ,直线 l与⊙ O相切 ;2当点 P在圆外时 ,直线 l与⊙ O相交 ;3当点 P在圆内时 ,直线 l与⊙ O相离 .1 证明在直线 l上任取一点 Q(x,y) ,因为向量 OP =(x0 ,y0 ) ,OQ =(x,y)所以 OP .OQ =x0 x + y0 y =r2即 | OP| .| OQ| .cos∠ POQ =r2因为 l的一个方向向量 v=(-y0 ,x0 )所以 v.OP =0 OP⊥ l故圆心 O到 l的距离d =| OQ| .cos∠ POQ =r2| OP|| OP| >r时 ,d r;故命题为真 .2 画法已知点 P和⊙ …  相似文献   

6.
设A(x1,y1),B(x2,y2),点P(x,y)分有向线段AB所成的比为,即AP=λPB,(λ≠-1),则有x=x1+λx2/1+λ,y=y1+y2/1+λ,且当P为内分点时,λ〉0,当P为外分点时λ〈0(λ≠-1),当P与A重时,λ=0,当P与B重合时,λ不存在,这就是定比分点公式.应用定比分点公式,能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关该公式在几何中的应用,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本文再给出该公式在非几何问题中的若干应用,使我们进一步体味数学解题的简洁美.  相似文献   

7.
平面向量中有关共起点的三个向量问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现分类举例说明如下.类型一:共起点的三个向量的终点共线P是平面OAB(O∈/AB)上的一个动点,且OP=x·OA+y·OB(x,y∈R),若P,A,B三点共线,则x+y=1;反之,若x+y=1,  相似文献   

8.
我们熟知下述结论:若曲线C1:f1(x,y)=0与曲线C2:f2(x,y)=0有公共点P(x0,y0),则方程f1(x,y)+λf2(x,y)=0的曲线也过点P(不包括曲线C2)(详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上)P.99).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P120第4题如下: 已知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相交,证明议程: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  相似文献   

10.
判断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问题 例1 点P(x0,y0)在椭圆x^2/a^2+y^2/b^2=1(a〉b〉0)上,x0=acosβ,y0=bsinβ,0〈β〈π/2,直线l2与直线l1:x0/a^2+y0/b^2=1垂直,O为坐标原点,直线OP的倾斜角为α,直线l2的倾斜角为γ.  相似文献   

11.
结论1 设OA、OB不共线,点P在过A、B两点的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OP=αOA+βOB,其中α,β∈R,且α+β=1.在结论1中,若α=1/1+λ,β=λ/1+λ(λ∈R,县λ≠-1),则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一试15题: 过抛物线y=x^2上的一点A(1,1)作抛物线的切线,分别交x轴于D,交y轴于B.点C在抛物线上,点E在线段AC上,满足AE/EC=λ1;点F在线段BC上,满足BF/FC=λ2,且λ1+λ2=1.线段CD与EF交于点P.当点C在抛物线上移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社A版选修2—1第95页思考题2)已知空间中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向量关系式OP=xOA+yOB+zOC(其中x+y+z=1)的点P与点A,B,C是否共面?  相似文献   

14.
性质1椭圆x2/a2+y2/b2=1,动点P满足:(→OP)=(→OM)+λ(→ON),其中M,N是椭圆上的点,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b2/a2,则动点P的轨迹是方程为x2/(1+λ2)a2+y2/(1+λ)b21的椭圆;双曲线x2/a2-y2/b2=1,动点P满足:(→OP)=(→OM)+λ(→ON),其中M,N是双曲线上的点,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b2/a2,则动点P的轨迹是方程为x2/(1+λ2)a2-y2/(1+λ)b2=1的双曲线;圆x2+y2=r2,动点P满足:(→OP)=(→OM)+λ(→ON),其中M,N是圆上的点,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1,则动点P的轨迹是方程为x2 +y2=(1+λ2)r2的圆.  相似文献   

15.
一、内心的向量式 1.若点O和点P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并且满足OP=OA+λ(AB^-AB+AC^-AC)(其中λ∈[0,+∞)),则点P的轨迹过△ABC的内心.  相似文献   

16.
由全国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88页第4题,不难得到下面结论:设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是两条相交直线,则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系(不含直线l2)。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我们知道:选定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底→OA、→OB,那么对于平面内任一向量→OP,有且只有一对有序实数对x、y,使→OP=x→OA+y→OB.再结合共线向量定理,一个向量系数和为1的结论经常被用到:点P在直线AB上的充要条件是x+y=1(如图1)。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平面上的定比分点公式是x=x1/λx2/1+λ,y=y1+λy2/1+λ(λ≠-1)。由定比分点公式可得下面定理:  相似文献   

19.
直线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解题时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过定点的直线,如过定点肘(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五(x-x0)及x=xn;过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的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不含l2).定点只是一个特殊点,但不要忽视它,定点若是运用得好,在解题中会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一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的定义 已知圆锥曲线C:Ax^2+Cy^2+2Dx+ZEy+F=0(A^2+C^2≠0),则称点P(x0,y0)和直线l:Ax0x+Cy0y+D(x+xo)+E(y+y0)+F=0是圆锥曲线C的一对极点和极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