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史志宏所著《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研究》,2014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户部银库是清代中央政府的国家库藏,维系清朝财政正常运转,每年收支规模约为当时全国财政岁出入总额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该书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银库黄册原件、现存银库黄册抄档及其他档案,对户部银库历年大进大出、出入盈亏和历年结存银钱数据进行系统统计,进而分析清代户部银库收入、支出、盈亏分析以及库存变化。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清代的户部银库、现存户部银  相似文献   

2.
清代光绪年间《户部颁发甘肃省牙帖》是由宁夏府签发给所属宁朔县工商业者的,现存南开大学图书馆。本文分析了牙帖颁发的制度背景和地区经济因素,通过对牙帖制式信息的解读和具体内容的条分缕析,认为牙帖制式和文本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在研究清代后期宁夏府、甘肃省乃至全国的牙行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人所著《续通典》与《明史·职官志》等史籍对于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表述模糊,给后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错将整个明代或宣德十年(1435)后作为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时期。将《明神宗实录》与万历初期户部尚书王国光所纂的《万历会计录》等史料对于明代户部十三司的职能变革的记载进行结合,可还原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职能扩充的过程,从而得出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应为万历三年(1575)。  相似文献   

4.
明代《南京户部志》在明代官修国家机构衙门志书编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所知仅存两部,一部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一部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对两部《南京户部志》进行仔细比对、辨别,可以知道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南京户部志》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初刻本的一个残缺本,而尊经阁文库所藏《南京户部志》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之后经过10次续修增补的崇祯十年(1637年)左右的另一部《南京户部志》。这两部《南京户部志》的存在,充分证明了清修《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代《南京户部志》有关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张愚 《今传媒》2016,(11):169-170
本文拟就清代户部官票的艺术特征,来折射出当时的历史动因、制造工艺和艺术特色.其中具体论述了官票的图案、布局、字体对集中皇权的体现;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官票的整体还是细节在工艺方面都十分精湛;在官票的传承方面设计者从实用性和防伪性等方面对它进行改造,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时代特色并且实用性强.本文意在提高对传统纸币设计的认识,同时对当下的艺术设计能够产生一定的反思,带来建设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史料》2005,(1):99-130
这部分奏折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止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共35件,为那桐在这一时期上奏朝廷的奏折及奉到朱批的存稿抄件汇集。那桐时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外务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大学士等职。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曾作为朝廷专使出使日本。因此,这部分奏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与本书此前刊登的《那桐日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7.
户部银库,是清朝的国库。银库每年存银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相关联的。本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中,载有一件乾隆四十年军机大臣遵旨查明康熙、雍正至乾隆三十九年户部银库存银情况的奏片,及所附历年存银数目清单。这件史料,即便当时就因档案“霉烂不全”而造成康熙朝部分年份库存银数佚漏,但雍正至乾隆三十九年的存银数,则一一载明。这对研究“康乾盛世”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是有一定价值的。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史和清代社会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执政时期,郭桓担任过户部侍郎。他任职期间勾结地方官吏,大肆贪污政府钱粮,贪污数额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差不多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数相等。这一案件牵连十二个朝廷大臣及数万地方官吏、地主。 朱元璋对此极为愤怒。他下令将郭桓及数万同案犯全部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惩治贪污的法令。为了杜绝财务混乱,他还在财务上实行一些有效管理措施。其中  相似文献   

9.
康熙末年,官吏贪污受贿之风日盛,各地贪官污吏以侵欺挪移、捏报民欠、冒销钱粮等多种手段,制造钱粮亏空,致使各地亏空钱粮愈来愈多,亏空库银达数百万两之多。雍正对此十分重视,他即位不久,即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正式谕令户部,传谕各省清查揭报本地区亏空案件,限期赔补。限内补完者开复,未完者革职议处。经过清理,使户部库贮银两大增。促进了雍正时期政治的稳定,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内阁户科史书,反映了雍正初年清查亏空钱粮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摘自《灰色生存》,乾隆年间,从前线凯旋而归的重臣福康安,在户部报销开支的时候,居然遭到户部小吏公然索要"部费"。福康安从小由乾隆皇帝带在身边长大,皇帝待他如亲生子,这时候更是圣眷正隆,是朝廷的大红人。那么,小小的户部书吏怎么敢与皇帝身边的红人、朝廷的高官重臣公然叫板?  相似文献   

11.
正奏议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奏事文本的总称,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是史学研究者了解和研究历史问题较为可靠的一手资料之一,其学术价值极高。中华书局于2013年影印出版的《明抄本奏议十种》中收录的明代奏议抄本十种,均属罕见文献,其中有数种是首次公开出版,如《户部题稿》《鲁府招》《楚王案》等,至今未见有其他出版物收录。本文选取其中首次公开出版的《户部题稿》给予介绍,对其所录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锺秀 山西按察使锺秀 正红旗满洲人。武陟例捐笔帖式,道光八年九月签分户部;筹备例捐过班,十四年复遵例加捐员外郎。十五年九月,选补景陵礼部员外郎。二十二年五月,患病开缺。二十三年五月,病痊。二十六年三月,选补东陵工部员外郎。闰五月,调补户部员外郎。咸丰二年三月,调补银库员外郎。三年八月,户部奏留,应令其先兼户部当差,俟该员差满后,遇有户部题缺及留之选缺员外郎缺出,奏请补用。五年正月,三库奏请再留任三年,以资热〔熟〕手,遇有户部郎中缺出,无论题选咨留,即行补用。二月,奏补郎中。四月初一日,补授山西归绥道。因正耗钱粮督催欠一分以上,议以降三级调用,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奉旨:著该抚出具考语,送部引见,再降谕旨。钦此。据该抚奏称,于未奉部议之先,  相似文献   

13.
王铭 《兰台世界》2001,(1):29-30
勘合,是由明初控制中央衙门政令、辨识公文真伪的"行移勘合"制度所派生.至清朝,沿用为证实所差遣官员身份,及动用驿站马匹的凭证性公文文种.现以清代档案中《户部勘合》一则为例,加以剖析.(说明:原件为版印件,竖写.现改为横排;并分段、标点.)  相似文献   

14.
艾元徵,字允洽,号长人,今济阳县孙耿镇人,生于明末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四月廿六日,卒于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七月四日,享年52岁。艾元徵从22岁考中进士步入清廷中央,终生做官。在顺治、康熙两朝担任过20个职务。其为官33年,先后司职顺治朝18年,康熙朝15年。尤其在康熙朝,历任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6个行政高官职务。政绩不菲,颇受康熙皇帝器重。  相似文献   

15.
光绪十年户部等议奏开源节流办法折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以后的清朝政权,由于太平天国等人民革命运动的打击,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之政治上的腐朽统治和生活上的挥霍无度,以及中外战争等额外开支,造成国用浩繁,度支无度,库银告拮。为了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光绪十年九月初五日慈禧命令臣僚妥议办法。这件从军机处议复档中选出的军机大臣、户部等所议开源节流办法折单,反映了清统治集团为摆脱困境,向全国人民转嫁危机加重盘剥的情况。这是研究清未政治、经济形势较有价值的史料。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士第 《档案学研究》2022,36(2):135-141
清代州县钱粮交代体系比起前代更加完备和规范,制度运行达到传统社会的顶峰,其突出的便是钱粮交代册的程式化、规范化、程序化。钱粮交代册基本囊括了一州县所有事务的收支情况,为上级核查本地财政和新官上任开展事务都提供了重要依据。行政权力依靠文书为凭证,而文书又代表着国家的行政力量,清朝依赖“文书治国”,可以说州县钱粮交代的文书运作规范与严密正是国家权力下县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明代南直隶鼎甲进士共有65名。其地域分布广泛,反映出明代南直隶重视文化教育,科举之风盛行;同时又明显呈现不平衡性特征,反映出各府、州、县科举实力不均衡,是各地在人口、经济、交通、教育、政治、科举氛围等方面所存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明前期南直隶鼎甲进士出自平民家庭者占比为33.33%,后期则下降为9.09%,这主要是由于明后期南直隶鼎甲进士出自官宦和仅有学校功名家庭的数量明显增多造成的。官宦家庭对其子孙中式的影响并非主要凭借政治特权,而是主要依其家庭有利的经济、教育文化条件和科举氛围并最终通过子孙自身综合实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处于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包括县衙在内的基层政权的管理工作量、管理难度大为增加。清廷加强了基层政权体系的构建,建立健全了较之前朝更为严密和完善的基层行政机构加强对社会的管控,使清代的县衙作为县级基层政权较之以往表现出不同的组织职能。在财政方面,朝廷将其所征收的税收分别用于中央、地方,大部分税收收入归中央由户部统一管理,称之为"起运",由朝廷统一进行调度。部分财政税收收入由县衙等地方行政机构按照规定安排使用,称之为"存留","存留"的份额极少,导致县衙的财政状况十分窘迫。  相似文献   

19.
会考府是雍正元年正月,为察核动支钱粮事宜而专门设置的机构。三年八月裁撤。它的设立,对雍正初年集中财政奏销的监察审核大权,整顿朝政,起过一定的作用。现选登馆藏会考府察核工部奏销事项中有关黄河水利、浙江海塘工程的部分档案文件,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贷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