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明礼 《英语辅导》2011,(1):123-128
语篇衔接与连贯在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普遍缺乏语篇构建意识,缺乏显性与隐性的衔接与连贯机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篇衔接理论进行的研究表明,语篇衔接除作者运用语法和词汇进行显性衔接外,还存在语义上的隐性连贯。本文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从语法、词汇衔接和逻辑连贯三个方面对英语议论文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进行探讨,以期对学生的英语议论文语篇衔接和连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徐钰琪 《海外英语》2022,(21):74-75
衔接与连贯历来是语篇研究的重点,对篇章的理解和主题的表达不可或缺。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每年圣诞节,英国女王都会发表演说来庆祝节日。在演讲中,女王可以表达关于国内外事件的个人观点和态度。该篇论文基于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以英国女王2020年圣诞演讲稿为语料,旨在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探讨演讲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衔接的认识艰难突破了衔接必须在篇内体现的局限,篇外衔接渐受认可。但篇外衔接表征隐秘,类型复杂,与篇内的紧密衔接与松散衔接立体交织,对语篇,尤其是外语高难度语篇阅读造成巨大障碍。厘清各衔接类型同语篇内外关系,加强衔接意识,克服这一障碍,方能提高外语深度理解及语言鉴赏能力。非紧密性各类衔接手段同样重要,且有共性特征,将其统称为"潜散衔接"。  相似文献   

4.
了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语篇衔接理论为支撑,构建衔接分析模式,通过对大学英语课文中语篇衔接手段尤其是词汇衔接的分析,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明确语篇线索、掌握语篇模式、推导语篇主旨。语篇衔接的讲解与训练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被纳入自主学习策略培训课程中,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徐俭 《考试周刊》2009,(41):33-34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语篇意识是决定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认为,词汇衔接,尤其是同现关系,对于消除歧义有重要作用;译文应尽力复制原文的复现关系,以再现原文的诗学价值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Halliday和Tanskanen等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美国政治演讲中词汇衔接手段的研究来说明词汇衔接是构建语篇的主题以及统一语篇语境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对语篇词汇衔接手段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或听者理解语篇大意,揭示语篇作者运用各种词汇衔接手段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贾燕梅 《考试周刊》2007,(18):51-53
主位功能和衔接功能是语篇功能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主位和衔接功能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分析语篇句子成分的功用,突出篇章信息的重点,还可以指导主题发展的方向和变化,展示语篇内在的衔接和连贯。本文以一篇议论性语篇为例,从主位和衔接的角度出发,分析篇章的信息重点、主题发展方向及篇章语言内在的衔接,阐释议论文语篇的复杂性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Halliday和Tanskanen等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美国政治演讲中词汇衔接手段的研究来说明词汇衔接是构建语篇的主题以及统一语篇语境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对语篇词汇衔接手段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或听者理解语篇大意,揭示语篇作者运用各种词汇衔接手段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告这一语篇体裁,利用篇章语言学中的衔接理论对它在语法衔接中的照应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外照应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另外,内照应和小句照应也可以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译汉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语境意识、语篇体裁意识和衔接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生成体现原文交际意图、衔接得当、语义连贯的译文,建构他们的语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石佳 《海外英语》2014,(8):256-257,25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hesion in the text"Three Days to Se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It is analyzed by cohesive devises put forward by Halliday,that is,reference,substitution and ellipsis,conjunction and lexical cohesion.It is found that all those devis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text,therefore making the text textual or"be a text".  相似文献   

12.
词汇衔接体现了语篇内各相关词项之间的语义联系,对语篇的连贯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中表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本文通过具体文学语篇个案分析,比较了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建构、尤其是语篇连贯的异同,认为在英汉文学语篇翻译中词汇衔接的转换有助于实现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语篇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语篇分析中,语篇的谋篇机制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衔接又是达到语篇连贯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衔接"(cohesion)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衔接手段无论是在语篇的结构整合还是语义链接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语法衔接、词汇衔接、衔接纽带和衔接链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语篇谋篇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为了语篇整体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5.
英语写作作为语言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学生写作中语篇布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把主位推进理论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同时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多注意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个不同文体的文本在衔接方面的语篇分析,了解到不同文体对衔接手段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学生只有恰当运用衔接手段才能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在衔接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例探讨一种语料库和语篇衔接相结合的词汇学习模式,利用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学习词汇的不同搭配关系,类联结和语义韵等语言特征,并在语篇中通过词汇衔接加深对词汇的认识,用词汇链记忆联想词,领会词汇不同语境和语体中的用法。二者的结合必将促进使学习者掌握更多的词汇,并学会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与篇章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修辞手法,也是篇章中常用的衔接手段。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或替代等衔接,隐喻表达的是篇章中体现的思想交流。隐喻丰富多彩,不论词汇隐喻,还是语法隐喻,都能给理解提供一个暗隐的语义衔接。词汇隐喻被定义为用同一语言符号表现不同的概念意义,而语法隐喻定义为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现类似的概念意义,两者都延伸出了句子,到了篇章、甚至是更广的社会文化领域,让读者或听者完整统一地理解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raises the question what makes school texts comprehensible by analyzing whether students’ genre expectations about literary or expository texts moder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orms of text cohesion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ven when the texts are similar regarding their genre. 754 students (Grade 9) from comprehensive schools read one of four text versions with similar content, but different degrees of local and global text cohesion. The four more or less cohesive texts were introduced as literary texts (part of a story) or as expository texts (newspaper article), although the different genres were only purported and the texts contained both literary and expository passag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assessed with multiple-choice-items, semi-open,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global cohesion was profitable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with expository expectations, but not with literary ones. Local text cohesion and both forms of cohesion in combination did not interact with students’ genre expectations and had no main effect on comprehension. When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prior knowledge were considered, the interaction was still apparent. Moreover, students with lower levels of reading skills tended to profit especially from texts with global cohesion, whereas the readers with higher reading skills achieved equal mean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rrespective of the degree of global text cohesion.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ext–reader-interactions,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genre expectations,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i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ble school texts.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体育教学中师生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形成“问题教育场”、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拓宽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