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今年4月份开始,平顶山日报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贴近读为切入点,采取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前呼后应的形式,运用报纸与读互动、报纸与网络互动、报道与报道互动等多种手段,成功地组织策划了报纸创刊以来规模空前、反响空前、高潮迭起、亮点频现的“好人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2.
王亮 《新闻三昧》2005,(3):46-48
目前,我国报纸的经营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报纸定价高于成本,报纸以发行盈利。这类报纸版面少,广告少,周期长,发行量大,编辑、经营成本低,主要以发行获利。在竞争战略上,它们走的是成本领先战略。第二类是定价高于成本,同时还有广告收入的行业类、地域性报纸,这类报纸在某一行业或地域内有较高的读认同度,目标读群的定位有较高的专业特征,这也使广告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投放。第三类报纸走的是定价低于成本、一次销售亏损、以二次销售弥补一次销售的盈利模式。大多数都市类报纸属于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苏文 《青年记者》2004,(7):28-28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看的。让读参与办报,是实现报纸和读之间的互动、进行有效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举措。在近年的实践中,《莱芜日报》实行让读参与办报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使报纸的信息做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涂艳艳 《新闻窗》2007,(4):91-91
所谓“视读规律”,是指读者在一张报纸版面语言的引导下,获取对报纸的初步印象后产生的一种求知欲,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做出相应的阅读行为。这种由视到读之间的内在联系,称之为“视读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周艳霞 《今传媒》2006,(1X):58-59
没有反馈的传播不是完整的传播。而影响反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接近和参与。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受众的反馈行为主要表现为读来电来信。为了提高报纸的接近性和参与性,很多报纸纷纷开设了读来信专版,以增强报纸与读的互动。下面就选取在国内报界代表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两张报纸(《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对其读来信版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岩 《新闻爱好者》2006,(4S):23-23
读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王洁 《青年记者》2007,(7):55-55
言论被称作报纸的灵魂,报纸的旗帜。言论如此重要,怎么写,怎么发,自然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现在,我们报纸上言论并不少,但说得不客气一点,很多言论是一些正确的废话。真正能够判断是非、甄别真假、驱散迷雾的言论太少了。说话的腔调仍是老一套,预设的权威却早已很难站住脚。言论的这种衰弱现象,映射出报纸与社会的互动很不充分。网络媒体的长处就在于能迅速实现与社会与受众的互动。报纸依赖影响力,言论对报纸影响力的形成不可或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罗兵 《新闻三昧》2005,(2):48-50
报纸与一般的商品存在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个性,在“双重销售”的过程中,报纸随时要面对双重消费——报纸内容消费和广告消费。报纸的价格通常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其成本,有的报纸甚至干脆免费发行。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经营状态背后隐含着一个与一般商品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广告赢利模式。报纸赔本出售给读,获得大量的读,吸引大量的“眼球”,获得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注意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好久没这么感动了,好久没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认认真真看电视、读报纸了。到6月7日晚上止,关于任长霞的电视我已看了8遍,《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读了三遍,网上的新闻和专题不知浏览了多少次。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任长霞的事迹,就深深地感染了我,近来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读,每看一次,每读一次,都会受到教育,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不已。尽管看了许多,读了许多,以后的电视肯定我还会看,而且还会找来更多的报纸仔仔细细地研读。  相似文献   

10.
报网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报网互动是从媒介融合的角度而言,两者是媒体的互动;狭义的报网互动指的是报纸与网络上开辟某个专栏,这主要是栏目的互动。传统的纸媒与互联网的融合既是媒介进化的必经阶段,又是纸媒在电子传播领域的一次摸索性延伸。这种融合由媒介的进化与广大受众的共同需求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报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一张报纸的经营能否获得成功,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条件是,这张报纸是否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并且这种定位是否正确,是否切合实际。在读拥有多种选择的报纸市场上,任何一家报纸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意欲将所有的读一网打  相似文献   

12.
冉华 《新闻前哨》2004,(12):30-31
1833年9月3日,第一份便士报《太阳报》在纽约问世,标志着现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正式开启,也为大众报纸打上了追求受众最大化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印刷媒体形成了两次销售的赢利模式,即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本身,第二次销售的则是读。广大的受众市场强烈吸引着广告商家,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利益资源。这种“大数法则”决定了大众化的报纸必须坚持大众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如今,各家媒体纷纷开设“新闻热线”,以此抢夺新闻资源。《威海日报》“党报新闻热线”开通一年多来,已成为报纸与读互动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它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快捷迅速、关注热点、涵纳百业的特性,成为报纸新闻资源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深受业界和读的欢迎。笔通过一年多来的热线工作实践,深刻地感觉到,要使“新闻热线”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集中力量,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个性是什么?报纸的个性就是在一定历史、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风格和特点,是区别甲报与乙报的重要标志。报纸的个性体现在报纸性质、报道内容版式、标题制作等诸多方面,而对新闻的个性化处理,特别是重大新闻的个性化处理,最能体现报纸的个性。 读者为什么喜欢读甲报,不喜欢读乙报?广告商为什么在甲报而不在乙报刊登广告?有些新闻发布为什么只针对某些报纸?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也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个读者、这个广告商、这个新闻发布单位看中的是甲报的独特个性:同样一则新闻,甲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能发出独…  相似文献   

15.
中新 《新闻导刊》2004,(4):11-11
一份报纸是主流报纸还是边缘化报纸,主要看其忠实读的拥有量,忠实读拥有量的多寡,取决于读的“阅读期待”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有人提出,“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报纸读所期待的是获取新闻、知识和信息,获得陶冶  相似文献   

16.
版面是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报纸采访、编辑工作的最终产品。它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吸引读阅读的手段。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的,却是版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市场上,尤其是地市级报纸,内容、形式乃至标题,如出一辙,报纸成了“双胞胎”、“多胞胎”,给读的感觉是“大同小异”。这种现象缩小了报纸间的差异,削弱了报纸的市场竞争力,使报纸失去了个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廖慧平 《新闻知识》2005,(11):50-51
要了解一份报纸的办报理念,就必须清楚报纸定位策划。报纸定位策划是传媒定位策划在报业运作中的具体化,它包括读定位策划和功能定位策划,前是一家报纸在所有的报纸读范围内科学地确定自身最优化的目标读,是报纸实现市场占有的基础后是一张报纸在所有媒体功能范围内科学地确定自身所要发挥的功能或作用。办报理念则集中体现于报纸的功能策划,  相似文献   

19.
版面作为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吸引读阅读的手段。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的,却是版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