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促成衍生公司产生的因素:产学合作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力  聂鸣 《科研管理》2009,30(3):146-153
摘要:产业和学术界之间的知识转移促进了学术方拥有知识的商业化进程,有助于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成为技术管理研究中较为关注的方面。衍生公司正是技术转移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产学合作”这一组织机构正是衍生行为的温床。本文从产学合作机构的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便利于技术转移和衍生公司产生的各种动因研究,提炼了影响产学合作机构创建衍生公司的关键因素,选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讨论,为创造优化的“衍生环境”提供了依据,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雨浓  王博  张永忠  姚星 《科研管理》2018,39(3):132-140
校企专利合作是助推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合作模式。本文采用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985高校”为例,构建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对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高校和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年高校与企业间专利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就高校而言,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并且清华大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就企业而言,能源型企业在校企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新者,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然而,受知识属性、吸收能力、接受意愿、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制约,高校对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存在着知识需求不匹配、溢出过程和途径不畅等问题。本文通过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绩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别从知识源、接受方及关联情景三方面对假设进行验证,揭示了高校对乡村振兴知识溢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知识溢出绩效的影响因素中,知识源的“创新能力”和“溢出意愿”、关联情境中的“工作导向信任”和“政策环境”对“有形绩效”和“潜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距离”和“文化距离”对“有形绩效”和“潜在绩效”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合作预期”、“合作经验”、“接受意愿”对溢出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为促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网络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滔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1,32(2):67-73
摘要:校企联合申请的专利是高校“试验、技术”型成果与企业“生产、市场”型需求对接的桥梁。本文使用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区域层面剖析1985年以来,校企联合申请量的三个演化阶段,合作中心由北京“一枝独秀”到上海、浙江等地“百花齐放”的动态趋势转变;技术层面以国际分类号为标准,揭示最近备受校企关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高新领域的合作分布;高校层面考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申请较多的校企合作布局,各校的多元合作方式为其它高校提供了借鉴。合作网络图挖掘了合作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申请的全面统计为校企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线索,也为产学研中的知识商业化部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端人才的地理流动、空间布局与组织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端人才在国别、区域、机构和部门的环流和聚集是一种积极的利益共享机制,既是创新资源和高端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组成部分,更是全球化时代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利用1994-201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和1999-201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数据,对共计5074名学者的职业流动情况进行追踪,获得626名具有职业流动经历的学者样本。通过分析其职业流动路径,发现:高端人才在区域间的流动总体符合“孔雀东南飞”的特点,东南部的人才环流形态初步形成;人才流动中的“中西部危机”和“东北部困境”的典型表现是严重的人才逆差;从组织视角来看,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是高端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校则是主要的接收地,其中的“精英大学”是高端人才的主要聚集场所;在周期和时间序列上,高端人才出走存在“七年之痒”和“47岁现象”,且有日益提前的趋势;高端人才出走与学术资本获得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与行政资源与经济资本的关联较松散。促进高端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需要解决市场失灵以及公共政策合法性和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凯  胡赤弟  陈艾华 《科研管理》2019,40(8):166-178
有关产学合作与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产学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能力和网络的理论视角,分别从20个省级区域抽取科技经费收入前3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嵌入性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内部交流和大学领导的作用比较有限;嵌入性关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构建嵌入性关系是提升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5年中国企业与大学在科学知识生产方面的跨区域论文合作数据,本文以地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在构建中国跨区域“产-学”科学合作网络的基础上,探究了“产-学”知识生产网络结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为了确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亲近中心性和集聚特征越明显,相应区域的创新绩效越突出;而结构洞与城市中心度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不明显。此外,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区域绩效的影响因区域经济、社会与制度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的相应政策意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鉴于从企业文化维度分析企业创新的经验研究较为匮乏,用文本分析有效识别“诚信”导向的企业文化数据,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诚信”文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微观的公司特征层面与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检验了此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视“诚信”为首要文化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更高,创新能力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诚信”文化对于企业创新的“驱动”影响在国有企业、两权合一的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作用更大。本文从普适性的企业文化视角对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情境进行了解释,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FDI技术溢出及其区域创新能力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  黄凌云 《科研管理》2009,30(2):16-25
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及其区域创新能力“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创新能力“双门槛效应”;1987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已进入中等创新能力区域,FDI的流入对这些省份都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但由于还未进入高创新能力区域,这些省份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这为我国坚持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努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以充分发挥FDI对技术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