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驿路梨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从“美”字入手,让学生品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第六册第六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根据课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海睡了》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尤其读诗中“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一句时,大海如妈妈般慈祥温柔的形象跃然纸上,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可以说“她”字的使用是作的匠心所在。如何让学生品读时感受到大海女性般的温柔呢?教学时,我就以“她”字为突破口,引领孩子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但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还需要一定的学习诱因,如何制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的第一要著。一、注重作文训练形式,善于灵活分解训练作文教学单靠两周一次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训练学生能力不能一暴十寒,要经常随机训练,多做分解动作训练,不要只是集中训练,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不会那么高,训练效果不好。对此,笔者曾做过以下尝试,效果较好。1.有意识地品读文采斐然的文句如品读到“年…  相似文献   

5.
品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熏陶,学习语言文字的赏鉴,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度。从品读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品析、吟诵,品读出意境,品读出情味,品读风景之美,感知语言之美,赏析结构之美,赏析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6.
徐会荣 《山东教育》2002,(10):38-39
修订后的语文第八册教材共安排8个“基础训练”,是在原“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各组课文及重点训练项目编排的,既和本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基础训练”一般包括字词句、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四部分,修订后本册又增设了“语文实践活动”项目。现结合教材的变化特点,探讨一下各部分的教学。一、明确字词句训练目的,提高训练效益“字词句”训练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包括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等,与原教材相比只是个别题目作了微调。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各项练习,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训练目…  相似文献   

7.
“品读”既是一种读书方式,又是一种情趣阅读的技能活动,它接受知识,鉴别信息,体验感受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旨在对学生加强品读欣赏的指导,培养学生品读欣赏的习惯,训练学生自我品读欣赏的能力。第一引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品读欣赏的习惯。自读应该有计划,有具体的安排,根据不同课型提出不同的自读要求,以保证有步骤地培养自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快读与慢读的能力、朗读与默读的能力、对课文分段和概括的能力等。例如  相似文献   

8.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石。因此,低年级的识字训练,便成为语文训练中最基本、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低年级识字训练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奇、喜新的心理特点,如何运用生动、活泼、有趣的记忆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猜字谜法低年级学生爱猜谜,而且能通过猜谜活动激发兴趣、开动脑筋。如学“告”字时,教师出示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后,学生很快猜到是“告”字。还如学“兴”字时,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教学时应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多说多练。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训练学生语音规范,语句完整,不说半截话。在教学“拔”字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记这个字的时候,是和‘拨’字对比记住的,‘拨’字右边是头发的‘发’而‘拔’字右边是‘朋友’的‘友’多一点。这样,我把两个字都记住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又得到了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同样,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也可以指导学生说话,如补充句子、扩句、缩句等;阅读教学中,答问、评述、背诵、复述、编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口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红 《中学教育》2005,(9):37-37
语感是人对语言字直觉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字引起的复杂心理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感性积累基础上,能直接快速把握语言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字。”吕叔湘先生也曾主张:“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语课程标准》也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这体现了对语学习本质规律的尊重。怎样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2.
刘碎英 《文教资料》2010,(16):59-6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语言形式为载体,探索语言现象和规律的训练点,引领学生会文、品读、感言、得意,强化字词句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规范的言语实践,使语言的神采飞扬起来。教师应强化语言训练的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确实通过自身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充分重视语感的自觉与训练。从本质上说,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直觉把握能力。阅读教学中将朗读、默读、品读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语感”通达之时,便是他们直达“文心”阅读之始。  相似文献   

14.
黄莹 《广西教育》2011,(16):47-47
品读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文本意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进行品读、赏析,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编按 关于语言字的训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小学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强调语课程中的人性,“语言字训练”似乎正在淡出小学语课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来讨论“语言字训练”,似乎显得有些不舍时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在目前这种背景下重温当年开展的语言字训练的话题,似乎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杨再隋、吴忠豪、陈建先三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或许我们对“训练”乃至语教学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师基本功训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学生刚刚由中学升入师范学校,对教学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各项基本功练习还未入门,因而产生枯燥、厌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向学生讲清基本功训练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笔字”在基本功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就“三笔字”训练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供学书者参考。 首先,应选好碑帖初学书法应根据书法老师或精通书法的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客观条件,先选一种唐楷碑帖,但不能一蹴而就。学书法讲基础应以“行…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整体性、综合性、阶段性、发展性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根据语言训练这些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必须把握一个“度”字,研究一个“序”字,注重一个“法”字,突出一个“情”字,才能真正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把握一个“度”字 1.语言文字训练要讲究“适度”。所谓“适度”,是指要从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内容整体着眼,在全面考虑年段训练重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本次教学内容特点的前提下,依据大纲,立足教材,使训练切实可行,并能面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王慧君 《中国教师》2014,(11):79-80
<正>"品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发展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优化课堂"听、说、读、思"的组合,以"读"为中心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句、段中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  相似文献   

19.
覃瑞艳 《广西教育》2010,(25):49-49
所谓品读,就是品味性地读,具体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倡导品读是返璞归真、还原阅读教学语文味的体现。随着课改的深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读”,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诗词之妙,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在于“歌咏、嗟叹、足蹈”的体验与“非花非雾”的朦胧,在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畅达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多解。诗词品读,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饮杯水,冷暖自知,体味各异。如果一首诗读下来,学生的思绪趋同,回答集中,则便是解诗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