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育善的第一本书是我写的序,现在出第二本书还是我来写序,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事,况且多年前就宣布不再写什么序了。我之所以这样,一是李育善为我的同乡,巴不得他这个文学人才赶快出来,二是他的散文真的越写越好,使得我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序”、“跋”"序"和"跋"都是文体名。"序"是写在书籍或文章前边的文字。"序"是序说作者著书立说的缘起以及该书、文的要旨、体例,介绍写作的经过等等。起初,都由作者自作,后演变为请人代序或为别人作序。请人代序的第一人大约是晋代的左思,为别人作序...  相似文献   

3.
周杨根 《辅导员》2010,(13):125-125
"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笑。"学生的一句话使我心头一震,继而陷入了沉思。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节自习课上,学生们在做作业。因为是自习课,所以学生做什么作业的都有。作为班主任,不论他们做的是什么作业,我都要巡视一下。我看到有一个学生在制作手抄报,有一个小标题显然是写错了,因为我看到他制作的是“法治手抄报”,有一个小标题却写的是“序放”。我不解地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是预防。”  相似文献   

4.
李燕杰 《教育艺术》2004,(10):33-33
顾鸿翔同志的新作《教艺哲思》将出版了,他约我写一篇序言。这大约是我为他写序的第四本书了。  相似文献   

5.
赠送序是因送别而作的序,是一种兴起于唐而盛行于宋的文学性和抒情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宋代赠送序的文体形态承唐而来,并略有变化。其制题经历了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一般题作"序"、"叙"、"引"或"送某一首",也有少数不标示"序"、"叙"、"引"者;其语体承唐代李华、韩愈、柳宗元而来,主要以散体写作;其篇幅通常在四五百字左右,也有言简意赅的语录体和千余字的长篇大论;内容上往往是议论说理的说教之文,间有写人叙事比较细腻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我在外地出差,文海先生打来电话,让我为他即将出版的个人专集写一序言。并称,专集书稿已交出版社,内容就不必挂心了,序中写一写与他的交往即可。我想,写序而不关涉文集的内容,也应该是写序的一种样式。另外,“西陵二张”,文斌、文海,我向来是“以兄事之”的;文斌兄前年出专著《高中文言文辨疑》,我遵嘱写过一篇短序,今天文海兄以同类事情相托,我岂有推脱之理?遂一口应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喜欢“悠悠心会”这句词很久了,这莫不也是一种悠悠心会?不愿为他写序,不是怕把他写“糟”,而是生怕一不留神将他写得太好,让他悄悄作美!  相似文献   

8.
任文与我认识和来往,算来已有11年了。在洛南教师进修学校,我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他是我的学生;来信或见面常谈到他对我发表的著述、文章的看法,他是我热心的读者;1995年,他在商洛师专进修中文大专学历并在我主编的《商洛师专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他是我的作者;1997年冬,他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小学作文技法指津》,嘱我写序,我成了他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读了全书纲目和大部分小样,在惊喜之后,便不揣浅陋来为这本书写序。  相似文献   

9.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  相似文献   

10.
张资平曾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并是一名得力干将,但后期文学作品的媚俗以及擅长写三角或多角的恋爱关系,被鲁迅先生提炼为一个"△",这似乎成了张资平全部成就的概括,似乎长期以来丧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话语权,但是他被郭沫若称为"真正会写小说者",他创作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同时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洗礼,在其五四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如《木马》堪称身边小说的典范,本文试图从这篇小说中解读日本私小说对张资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他的内心,他始终是一个剧作家,他的头脑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刻不停地转,我爸爸这一生从来感受不到"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的心境。晚年的日子里,他一直为写不出东西而痛苦。这种痛苦不像"文革"时期的恐惧那样咄咄逼人,人人不可幸免。这种痛苦是只属于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相传,北京颐和园刚刚建好,慈禧太后让主管建园的工部大臣找人写"颐和园"三个大字,做成金字牌匾挂在东宫门。工部大臣心想,这匾不比寻常,要么请书法大家来写,要么请位高权重的人来写。最后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光绪皇帝是一朝之主,如果皇上愿意写,一方面是符合皇家园林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也是在万岁驾前讨宠的良机。  相似文献   

13.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索,  相似文献   

14.
韦力 《广西教育》2012,(16):62-63
柳州铁一中学的卢武老师是学生们公认的"幸福教师"。他认为幸福不是写在一沓沓钞票上,而是写在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上,写在家长一颗颗宽慰的心里,更是写在学生未来的锦绣前程上。"当教师,这是个良心活,不能误人子弟。教书育人是关系到别人一辈子的事情,不能马虎,只能用心做好。  相似文献   

15.
曹延杰同志调查研究宁津方言已有多年。他的《宁津方言志》写成于 1 987年 ,本想单独出版 ,还让我写了个序。这部文稿后来作为《宁津县志》的一部分出版 ,我的序也就用不着了。值得高兴的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于宁津方言继续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日前他把在《宁津方言志》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宁津方言研究》送来 ,让我重新写序。他很细心 ,在送来《宁津方言研究》书稿的同时 ,也带来了我当初写的《宁津方言志》序文手稿。我对延杰同志这两种成果要说的话有不少是共同的 ,所以先把原序文的主要内容抄录如下 :“……方言调查最直接的目的是记录语言…  相似文献   

16.
这天晚上,闹闹被一本小说迷得神魂颠倒,开夜车看完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当然没有认真复习功课。到第二天听写字词时,闹闹先还不慌,凭着记忆应付了一半,可这个记忆毕竟是"豆腐渣工程",他怎么也想不起行窃的"窃"字怎么写。情急之下,他不由瞟了一眼邻座小胖的本子。小胖眼睛、耳朵可灵敏得很,闹闹这一瞥,他马上就发现了。"你干吗看我写的?这叫偷看,知道吗?这次听写不属于你的成绩!"下课后,他质问闹闹。闹闹情知理亏,讨饶道:"我只看了一眼‘窃’字,其他真没看。"  相似文献   

17.
吾生     
早年的学生顺子来看我,聊得开怀。他突然抛给我一个问题:"老师,您还记得毕业时您送我的书上的题词吗?"我说:"记得——顺天顺行、顺水顺风。"他笑了:"没错。但是,我想问您在这八个字下面还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我原先并不认识郭运庆同志,这几年来,他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热心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不断的有新作频频在报刊上发表,我才开始和他有所接触.经过几年的艰苦勤奋的努力,近日由他撰写的一部书搞--<谋划出书>,即将由海燕出版社出版,付梓之前,他将书稿清样寄来,瞩我为该书写序.我才满怀欣喜的有了系统阅读他著作的机缘.每当一些同志出书让我写序,我都很"怵",因为写序是有名望人的事,而我是力不能及的.由于是同行,也为了鼓励青年同志进行编辑学研究,写序的事我就欣然应允了.  相似文献   

19.
一句"序长不序爵",竟引发了全国性热议。2012年5月20日,是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日。校方已放出话,接待嘉宾"序长不序爵",只按年龄排前后,不以官衔大小排序,尽量淡化官本位色彩。由此,引来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不仅创作了丰富的诗歌,而且有着鲜明的创作思想。他反对"害了贫血症的文艺",批评只重视形式技巧、忽视思想内容的"胡适之体";提倡"为大众写"、"写大众需要知道的事"、"照大众说话的口气写"的"大众文"。他的创作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承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