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越A越B"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有特点的格式,从量及变量的角度看,该格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倚变关系,B表示或承载的量值变化以A表示或承载的量值变化为条件,量B随着量A的变化而变化。但从量类来看,A和B表示的量具有不对称性;从量值看,不管A和B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两个量的变化方向都是大量化。  相似文献   

2.
"越V越A"的基本语义特征是条件倚变,即格式后项形容词所表示的事物性质随着前项动词的动作发生而变化。根据"V"的特点可以把格式分成三种语义类型,即:"越Vd越A","越Vs越A"和"越Vd s越A",且"越来越A"格式的形成是由于"越V越A"中"V"的虚化而变来的。  相似文献   

3.
“越A越B”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由两个副词“越”起连接作用的语法格式,“越”作为一种相对程度副词,是与客观同质事物相比较而言表现出来的程度差别,这种相对性集中体现了具体事物之间差比基础上的明确的程度区别,表示程度时还兼有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越……越……"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由两个副词"越"起连接作用的语法格式,本文对"越……越……"格式中的语法成分的分布进行了穷尽式地描述,而且对"越……越……"格式或部分格式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讨论"越A越B"中A、B之间存在的关系,"越A越B"的格式意义及A、B的特征,动词、形容词(含词组)否定式充当A、B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以其毗邻越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中国援越抗美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援助活动的前沿,在中国援越抗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面貌和特点。随着越战从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到战争"越南化"的逐步变化,云南也经历了战争初期的率先援助、战火重起时期的重点援助以及战争"越南化"和战争结束后的援助历程。  相似文献   

7.
一、三大关系的内容设某一混合体系是由A、B两种成分组成的,n(A)、n(B)表示A、B的某种物理量的量值(以下简称组分值),n为混合物的与n(A)、n(B)相对应的物理量量值(平均值),a、b表示A、B在混合物中所含量值(或百分含量).若五个量值存在如下等式:an(A) bn(B)=n(a b),则n(A)、n(B)、n之间有如下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樊晓萍 《考试周刊》2011,(71):98-100
一、引言日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近义词。这些近义词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意义、用法上都有很多相似点或共同点。"当たる"和"ぶつかる"就是这样一对近义动词。它们都可以以"动作主体(假设为物体A)が动作对象(假设为物体B)に当たる/ぶつかる"的形式出现,表示"物体A与物体B发生接触和碰撞"的动作。那么这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不是完全一致?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到底在哪里?我认为要辨别这两个动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the more…,the more…"和"越p,越q"是英汉语中常见的条件倚变句式。它们在语表形式标记上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共性上,它们通过结构标记和一定的语序排列体现出各部分的倚变变化关系。在差别上,则是通过结构标记的使用、成分省略和成分倒置加以体现。本文拟通过对两句式的比较分析,理清各自的结构标记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A不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否定类对举格式。由表否定的副词"不"构成"不……不……"形式,再嵌入可变量"A、B",语义极为丰富。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间的语义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越挠越痒     
《中学生天地》2010,(10):57-57
今年夏天,我被蚊子害惨了,身上的肿块越挠越痒,总要好几天才能好。后来我和同学一起玩的时候,又被蚊子叮了,我刚想去挠,他说:"别挠,忍一会儿就好了。"我说我痒,忍不住啊,他说忍不住也得忍……过了一会儿,真的没事了。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所以我来问问欧博士。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从"不A不B"格式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展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A不B"格式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3.
进入“由A而B”格式的主要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由A而B”可以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表示发展变化趋向或过程的“由A而B”要求A、B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此而B”“由A而来”等是表示原因和由此产生结果的“由A而B”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平乐船民有两个来源:一为古代越族;二为历史上迁徙至平乐的汉族。平乐船民深受越文化影响,从精神内核、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等方面都有越文化的烙印,并且在船民歌谣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杨杭 《重庆师专学报》2010,(5):54-57,71
"越女"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词汇,在唐诗中出现频繁,然而这一现象却极少被关注,文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越女"一词进行简单地考释,并粗略分析唐诗中的越女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邢福义老师的"小三角"理论[1],从语表、语里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复句"哪里是A,而是B"进行探讨。语表形式上,"哪里是A,而是B"前者表示否定意义,后者表示肯定,以及A、B在词性上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语里内容上,A、B在语义上"同中有异",且有转折和递进两种语义关系。再者复句"哪里是A,而是B"也可以作为一种命题来体现它的信赖程度。最后在语用价值上,"哪里是A,而是B"复句格式可以用于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反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举出大量语言实例基础上,考察了"没A没B"和"无A无B"两种语型,分别在结构、语义、声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辨析,以便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和运用。两种语型都可以做谓语、定语、状语,皆可转换成"没AB""无AB"的形式,且都具开放性和能产性。"没A没B"偏向口语化,多含贬义色彩,"无A无B"偏向书面语,可表示贬义也可以含褒义色彩。"没A没B"表示斥责或抱怨时,最后一个字常为三声(上声),调值为214的较多。包含褒义或中性义时,"无A无B"中最后一个字,常为四声(去声),调值为51的较多。AB的声调大多都遵循"阴阳上去"的顺序。  相似文献   

18.
从作家作品中搜集到的例句来看,又A又B这一格式不同于不A不B,也A也B,越A越B,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运用描写的方法,就进入又A又B格式中A、B的材料、又A又B格式的句法功能、又A与又B之间的构成顺序、又A又B格式中A、B之间的语义关系四个方面对又A又B这一格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格式,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格式来传情达意、写景状物、叙事述怀.  相似文献   

19.
越玩越聪明     
有两个汉字A和B,可以组合成汉字C,也可以组成汉字D。B和D同音。AD可以组成词语,CD也可以组成词语,并且CD属于AD的一种。汉字C是什么?一天,两个人从烟囱里出来,小伙伴A灰头土脸,小伙伴B干干净净,谁会马上去洗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有大量的"不男不女、不人不鬼"等"不A不B"格式,这种格式从汉语史角度研究很少。本文考察甲骨文、金文、《诗经》、《左传》,研究早期"不A不B"格式产生和发展的面貌。"不A不B"格式产生于金文时期,格式中的"不"作为否定词用法现代和先秦相同,但先秦的"不"有的相当于前缀,意义不是很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