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铜赋     
刘亚谏 《收藏界》2011,(12):117-117
华夏文明,大美青铜.吉金珍品,举世推崇.  相似文献   

2.
王厚宇  刘振永 《收藏界》2013,(9):118-120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其庄重典雅的造型,繁褥神秘的纹饰,形成一种狞厉之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但这些铜器大多以礼器为主,属庙堂之器,是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小巧可爱、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动物形雕塑。它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充满着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在威严神秘的青铜艺术中独树一帜,成  相似文献   

3.
樊海涛  刑毅 《收藏》2007,(6):116-119
青铜扣饰是用青铜铸造的背面有矩形齿扣可供系戴、悬挂的一种装饰品。它主要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池区域,是滇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在云南发现最早的青铜扣饰出自曲靖八塔台古墓群。该地出土一批圆眼、宽鼻头的圆形动物纹扣饰,直径在10厘米左右,时代约为春秋早期。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青铜扣饰以江川李家山、晋宁百寨山、官渡羊甫头等地出土的为代表,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堪称云南扣饰艺术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王厚宇  刘振永 《收藏》2014,(10):132-133
中国古代青铜器以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繁缛神秘的礼器为主。属庙堂之器。是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小巧可爱、生动传神的动物造型,它们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充满着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在威严神秘的青铜艺术中独树一帜。1978年江苏准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锕牛和铜虎其8件,4件一组,形成固定的牛、虎组合形式。这些铜牛、铜虎小巧玲珑,形态逼真,铸造精良,其上还有线刻纹饰。  相似文献   

5.
青铜卧羊灯     
崔兆年 《收藏》2007,(2):105-105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用来照明的灯具就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时步,生产力的发展,灯具的式样、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汉代的灯具异彩纷呈,有陶制、木制、青铜制的,尤其是人物、植物、动物造型的青铜灯更别致精美。1993年2月,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汉墓出土了一件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青铜羊灯,它塑造了一只憨态可掬脆卧状的山羊形象,既是一件日用灯具,又是一件工艺品。  相似文献   

6.
王厚宇  刘振永 《收藏》2014,(19):132-133
中国古代青铜器以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繁缛神秘的礼器为主。属庙堂之器。是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小巧可爱、生动传神的动物造型,它们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充满着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在威严神秘的青铜艺术中独树一帜。1978年江苏准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锕牛和铜虎其8件,4件一组,形成固定的牛、虎组合形式。这些铜牛、铜虎小巧玲珑,形态逼真,铸造精良,其上还有线刻纹饰。  相似文献   

7.
唐涛  于亨 《收藏》2009,(3):94-97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道路上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一个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青铜兵器的发展也与其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中国2003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2003-23)的图案,是1990年2月16日出土于四川绵阳市郊何家山东汉崖墓的青铜马(详见本刊2003年第10期11页)。尽管这件文物出土已十余年,且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汉代青铜马,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但在2003年前的各种美术明信片上从未见其形象。因  相似文献   

9.
男人让人想到金属。 有些男人悲哀在一辈子都只能化在炉里,所谓恨铁不成钢。 此人是古代的那种钢,青色、耐蚀、沉郁,叫青铜。 青铜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和威严,像某个王朝的图腾。  相似文献   

10.
刘勇先 《收藏》2008,(5):85-85
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因战争的需要而大量铸造,是当时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  相似文献   

11.
铜质奥运     
《网球》2012,(6):48-49
在《卫报观察》的一篇文章中,记者蒂姆·亚当斯写到:也许我们在很多方面不是第一,但我们会得到一枚可靠的铜牌。因此,跟随他的视线来观察伦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伦敦奥组委找到了倒计时的很多种玩法,比如在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傍晚,他们为离奥运会还有2012个小时而庆祝——天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算法,发令枪已经子弹上膛了,地对空导弹被搬上了平民的屋顶,主会  相似文献   

12.
冯飞龙 《收藏》2007,(9):114-116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就雄踞了1000多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06年的战国结束,历时将近300午。第二阶段:公元前206年的西汉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止,历时400多年。第三阶段:约公元600年至907年的隋唐,又是3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马起来 《收藏》2010,(10):82-82
图1这件商代青铜大铙于2002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出土,完好无损,花纹清晰。该铙通高52.2厘米,宽26.6厘米,重54公斤。在出土前,它深埋地下3000余年,然少有侵蚀,至今仍能发出清脆悦耳之声,音色优美,余音绕梁。铙身上大下小,为合瓦式,横截面呈橄榄形。  相似文献   

14.
一门古铜铳     
殷生岳 《收藏》2008,(9):103-104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常州市红梅公园西门外的一古玩店中看到一门古铜铳,简直就是清代红衣大炮的缩微模型,既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古代实战兵器,又可当作掌上玩物,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爱不释手。当时问了价,要2000元,由于身上现钱不够,心想第二天再来谈不迟,不料第二天去已被人买走了,我又懊悔义难过。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常州的古玩市场几经变迂,当年的店老板也成了老朋友。去年我又与这位朋友谈起铜铳的事,托他打听一下它的下落,经老朋友们多方打听,还真找到了当年的买主,当即委托熟人与之洽谈,几经磨合,终于十年梦圆,重金捧回了魂萦梦绕的心爱之物(图1)。  相似文献   

15.
翟吉昌 《收藏》2006,(3):90-91
我们现在见到的刻铜墨盒,盒体大多为黄铜,少数白铜,个别为紫铜。紫铜者稀贵;白铜以质优和视觉效果好而招人喜爱;黄铜者相对不受欢迎。相比之下,最受青睐的为两镶或三镶的墨盒。  相似文献   

16.
陈全方  陈馨 《收藏》2006,(4):90-93
2005年9月22-25日,应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邀请,我们参加了该公司和上海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青铜器编纂委员会第一次研讨会和海外回流裂口观摩会。  相似文献   

17.
晨欣 《收藏》2012,(6):78
大年初四,雪停日出,闲来无事,我一人去"屯溪老街"逛了一趟。老街上行走的当地人很少,大多都是外地游客,耳边听到的都是外地口音,感觉别有一番风味。走过老街"二马路",见有两家古玩店已开门,我便进去跟店老板打了个招呼,但未发现感兴趣的东西,只好一直走到"一马路"古玩街。这里有好几家古玩店都开门了,但遗憾的是外甥打  相似文献   

18.
张东 《收藏》2006,(12):92-93
在众多的古代艺术品中,我唯独热衷于收藏古代铜镜。通过20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奔波,我已收藏了百余面铜镜,并在收藏和鉴赏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同时,在收藏铜镜的过程中,有些经历是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19.
杜迺松 《收藏》2008,(1):122-127
2007年10月中旬,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湖北荆州市召开,主旨为铜镜文化,有多位铜镜研究专家与会。会议就铜镜的内涵、源流、纹饰及其制作工艺等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本期我们选发杜迺松、孙克让、董亚巍、王棣四位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对铜镜收藏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