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别”,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  相似文献   

2.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拐IJ”,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甭(beng)”是“不(bu)”和“用(yong)”的合音“咱(zan)轻声)”是“早(zao)”和“晚(wan)”的合音。它们是“合音兼词”。“别(bie)”却不是“不(bu)”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如同有关青春的一部宝典,独辟蹊径,用26个字母将关于青春的思绪片羽整理一遍,几乎囊括了青春的所有内涵。“理想”和“梦想”是青春的灵魂,“激情”和“朝气”是青春的标记,“进取”是清晨的旋律,“思想”和“智慧”是青春的火花,“运动”和“力量”是青春的血脉,“友谊”是青春的桥梁,“优美”是青春的潇洒,“快乐”是青春的永远,“洗礼”和“压力”是青春的试金石,“遗憾”和“错误”是青春的缺憾,“时尚”是青春的代表,“独立”是青春的擢升,“抉择”是青春的勇气,“等待”是青春的沉静,“谦逊”是青春的成熟,“专心”是青春的珍重,…  相似文献   

4.
汉字为表意文字,不仅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表意,形声字也表意;形声字不仅形旁表意,声旁也表意。例如“蚯蚓”和“梧桐”,如果把“蚯蚓”和“梧桐”的声旁“丘引”和“吾同”取消,只剩下“虫虫”和“木木”,人们就不知道“虫虫”和“木木”是什么;如果取消形旁“虫虫”和“木木”,用“丘引”和“吾同”作为表达工具的“汉字”,人们还是可以就语境去推测出它的意思的。可见形声字的基本意义是表现在“丘引”和“吾同”这些声旁上面,不是表现在““虫虫”和“木木”这些形旁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声字的声旁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四县市“农家乐”业主和非业主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归纳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农家乐”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如下:“农家乐”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参与“农家乐”业主的影响程度大于没有直接参与旅游的非业主社区居民;“农家乐”对新农村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作用具有不均衡性,表现为对“物质文明”作用最强,其次为“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最弱,直接参与“农家乐”业主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三个方面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治文明”方面的影响较弱;“农家乐”对新农村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不同具体方面的作用呈现各自独特的特点。文章的研究成果对“农家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盈利”、“赢利”与“营利”这三个词近几年频频出现于报刊,乍一看似乎无区别,而事实上是大有文章的,概括说来,“盈利”和“赢利”相同,但与“营利”有异;详细辨之,则“盈利”和“赢利”、“赢利”和“营利”大约相当,可“盈利”却不同于“营利”。  相似文献   

7.
“读”和“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读”和“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得到位,“练”得充分,并把“读”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读”和“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读”和“练”中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衣服”义名词主要有“衣”、“服”、“衣服”、“衣裳”.唐至元时期,“衣”为主导词,“衣服”和“衣裳”的搭配较为灵活新颖,“服”的使用范围很有限,搭配的成分十分单调.明至清时期,“衣服”和“衣裳”形成并存竞争之势,取代“衣”的主导地位,“衣”和“服”的语素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以“衣服”为主导词,方言中“衣裳”的用例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11.
历岗 《小学语文》2007,(9):43-43
问:“作”和“做”在使用上常常发生混淆,请问:怎样辨别它们的不同用法?答:“作”和“做”同属动词,都有“从事某项活动”或“制作”的意义,用法上存在着部分通用的情况,如“叫做”“当做”“做主”也写作“叫作”“当作”“作主”。但是,“作”和“做”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样"和"一个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和“一个样”都能表示“同样;没有差异”这样的意义,但二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句法上,“一个样”只能做句子的谓语中心语、宾语和补语,而“一样”还可以做定语和状语;在语义上,“一个样”有表示“差异性”和“意外性”的倾向,而“一样”没有这个倾向;在语用上,“一个样”具有强调的意味、不自足的语境特色和鲜明的语气色彩,而“一样”很少具备这样的语用价值。“一样”和“一个样”的这些差异主要是二的主观性程度不同造成的。“一样”主观性程度弱,“一个样”主观性程度强。“一个样”的主观性程度强,既跟量词“个”的介入有关,也与“一样”和“一个样”的历时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先秦时期的社会学大师,荀子视“性”和“伪”、“群”和“分”、“礼”和“法”这三对基本概念为社会学的理论支柱。他以“性”和“伪”奠定人的“社会化”论;以“群”和“分”确立社会组织论;以“礼”和“法”建构社会控制论。它们筑起了荀子的社会学大厦,儒家的社会学思想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绪论
  最近,学习韩语的人越来越多,对韩语语法感兴趣的学习者也越来越多。但是韩语初学者想要学好“”及其相关的语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汉语中表示“所在”和“所有”意思的词有两个,即“在”和“有”,而韩语中却只有“”一个。为了使韩语初学者更好地学习和深入理解“”,我认为有必要将韩语中的“”和汉语中的“在”、“有”进行比较并分析得出结论以供韩语初学者进行参考。本文首先分析“”并对“”的多意语构造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这之后分析“在”、“有”的意思及其功能和用法;最后比较“”和“在”、“有”,并通过大量的例句具体分析“”和“在”、“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将谓”是唐代出现的认知动词,它来源于认知动词“将”和“谓”的连用,“将”和“谓”都有“认为”“以为”的意义。“将谓”和“将为”不是通用关系,两者来源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动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译界早有“直译”和“意译”之说,因为它们没有清晰的定义,“五四”以来,译界对它们一直争论不休而导致至今依然没有公认的定义.英文中相当于中国“直译”的literaltranslation和word-for-word translation以及相当于“意译”的liberal translation和free translation翻译方法以词语意义为基础,而中国的“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与它们截然不同,以词语形式为基础.中国翻译理论界应该摆脱“直译”以形式为重、重“形似”,“意译”以意义为重、重“神似”的惯性思维.“直译”和“意译”应重新定义.翻译方法由“直译”和“意译”变成“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省初中自然科学教材的第三册和第四册有关热学知识数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二个误写”、“三个误解”和“三个关系”较难理解的问题需要突破。下面谈点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 1“二个误写”——“熔”和“溶”,“汽”和“气”的误写 ①“熔”和“溶”的误写:在教到“熔点”时,总有不少学生将“熔化”的“熔”误写为“溶”。为此,我在教学时提出:为什么熔化的“熔”是“火”字旁,溶解的“溶”是“氵”字旁?让  相似文献   

18.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X里”和“X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方位结构。X后边的方位词“里”和“中” ,通常指事物的“内里”或“内中” ,都是“里头”的意思。因此 ,“里”和“中”往往相通 ,“X里”和“X中”往往可以互相替换。如 :手里→手中丨心里→心中丨家里→家中丨庄子里→庄子中。但是 ,“夜里”不能说成“夜中” ,比如“我夜里做了一个梦” ,不能说成“我夜中做了一个梦” ;“途中”不能说成“途里” ,比如“他正在来北京的途中” ,不能说成“他正在来北京的途里”。为什么 ?你能说出个所以然吗 ?观察可知 ,“X里”和“X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20.
<正>“和雅课堂”是一种追求“和”和“雅”相互统一的课堂。所谓“和”,有“合并”“中和”之意;所谓“雅”,有“美好”“高尚”之意。“和”“雅”是对课堂的质的规定。《诗经注》上说,“雅,正也”。建构“和雅课堂”,“和”是一种智慧,“雅”是一种美好。“和雅课堂”的建设,以学生的生命为中心,以问题为引擎,以知识为载体。基于“和雅课堂”的师生多维互动,不仅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要求物人互动。在多维互动中,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有效能、有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