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习课难上,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切身体会。对教师而言,要复习的内容实在太多——六年的知识要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扫过堂”,讲得嗓子冒烟脸冒火还总觉着不到位;而对学生来说呢,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学过,听不听无所谓。可一旦考试结束,  相似文献   

2.
张苗苗 《学周刊C版》2011,(11):185-186
“复习课难教,复习课难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声。在讲授复习课时.教师往往没有了新课的激情,学生也不如听新课那么感兴趣。他们觉着“这些我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听了”。如何才能打破复习课“老师不愿意讲.学生不乐意听”的僵局?怎么才能上好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那么复习课难在哪里呢?因为小学数学复 习课不是机械重复,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竖成线、横成片”;第二,要对学生学习缺陷 进行弥补;第三,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完成这三方面 任务的教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也不像新授课那样有一些现成的 资料作参考,这就需要靠教师各显神通。因此,研究和探讨复习课教学的一般模式就显得尤 为必要。下面我就…  相似文献   

4.
教师常感到复习课难上。因为复习课讲的大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懂了而不高兴听;一个单元的教材常常教几个星期,复习课只有两、三节课甚至一节课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复习众多的内容,这是一个矛盾。我现在就复习课内容的安排(主要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难上的重要原因,是内容缺少新鲜感和教学手段选择的困难.因复习时需将知识系统化与条理化,故教师往往会面面俱到地梳理概念、规律,再加上笃信“熟能生巧”,题海练习普遍存在,但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复习课已多次订正的内容在以后的测试中仍有不少学生犯错.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复习课讲过的内容学生真的懂了吗?原先的错误有没有得到纠正?复习课怎样上才更为有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在我们不少学校可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我们的老师不愿也不敢越这样的“雷池”半步。最近笔者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课堂上教者挥洒自如,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相得益彰”。课间我问这几位老师:“这部分内容,课上如果你不讲,换换别的方法,学生能行吗?”“应该可以吧?”事实上,小学数学里的某些内容,教师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地讲解,而应腾出这部分时间,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的内容旧,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因为复习的时间紧,是面面俱到的“流水线”操作且紧张,学生真正需要复习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因为复习的方式死,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喜欢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那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让复习课教学也能光彩奕奕呢?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的讲练题目,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的题目却仍然有学生不会.复习课上讲练了这么多题目,效率何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函数的值域又是一个难点,在高二会考复习函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就一直在想,如何授课,才能使效率最高呢?新的课改理论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教师的“开放式”教学意识,在这两种理论下,这节复习课,笔者决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关注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在上面一讲到底,嚷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听得云山雾罩。要不就是学生埋在练习题和测试卷中抬不起头来,之后是教师从头至尾地订正,学生无可奈何地被动接受。于是乎,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曾听过一节英语复习课,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我调查几个学生,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来复习。”有的说:“虽然是复习得很详细,但我们仍不知道在讲什么。”……学生的回答无疑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那么,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呢?就我自身的教学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这是一节复习课吗 参加教能比武.抽到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的一个内容:教材第91页“数学思考”例5。这个内容编排在小学数学的总复习阶段,但例5具体编排的却是一个学生还没学过的知识内容.该如何定位这节课?是复习还是新授?如果是复习课,“数学思考”这个内容又该如何复习?  相似文献   

12.
潘瑞玲 《山东教育》2005,(13):44-44
复习课难上,六年级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感受。复习课的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复习过程能否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复习课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九年级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通过打造有效复习课堂,帮助学生夯实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实现中考梦想。但每每提及复习课,不少教师总会感叹:“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唱响“好声音”?我一直在学习、尝试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之外还是练习。”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模式,无论是“拉网式”,还是“串珠式”,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基本上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复习课教学更要注重策略和方法,注意变枯燥无味为新鲜有趣,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融会与贯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对复习课都十分重视。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复习课似乎只是将新授课中的内容通过压缩复述了一遍,有些复习课其实就是习题讲评课或知识整理课,学生在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但课后独立解决问题时又只能“望题兴叹”“一筹莫展”。如何避免以上的问题,实现更加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如何让零散琐碎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复习真正实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设计问题,教学中要能够关注生成,拾级而上,顺藤摸瓜。  相似文献   

16.
先人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音乐复习课也一直是音乐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上。我也回顾了一下我们的教学研究,真正的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音乐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的“盲点”。对我们音乐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道如何操作;对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复习课“难上”是公认的。对教师来说,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还要进行相关的基础和拓展训练,点多量大;对学生而言,所复习的知识已没有新鲜感,再加上需要完成各类巩固练习,题多新意少。传统复习课中常常看到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例题教学时的重点再次一一强调,基础题、巩固题连着拓展题,题题扣着“重点”,教师讲得辛苦,  相似文献   

18.
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面广量大,时间紧,内容多,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怎样让他们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呢?以及如何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搞好期末复习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经过和群里的一些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很多教师普遍感到比较困惑迷茫的课型.试卷讲评课到底讲什么?应该怎么讲,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三试卷讲评课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正如有位名师说得好:“喝牛奶要品出芳草的清香.”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评课中要讲学生看不到的东西,要讲学生未曾想到的东西,要充分挖掘试题的本质,揭示试题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一道模拟试题的讲评来谈谈高三数学讲评课中如何实现从“点”的切入到“面”的拓展,构筑立体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20.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教师与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在复习教学中长期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